拟穴青蟹,又称青蟹、红鲟、蝤蛑、泥蟹,是十足目梭子蟹科青蟹属节肢动物。一般体重300~500克,头胸甲呈卵圆形,背面圆突,有“H”形图案,表面光滑;体色青绿色,无小突起及白色斑点;螯足粗壮,不对称,右大于左;螯足及步足上的网格状斑纹较少,斑纹颜色也较淡。雄性腹部分为5节,第3~5节愈合,呈宽三角形;雌性腹部分7节,呈宽卵形,具或不具网格状图案。
形态特征
外部形态
拟穴青蟹
头胸甲的长度为宽度的2/3。头胸甲的表面凸凹不平,形成若干区域,与下面内脏位置相对应,背面可分额区、眼区、心区、肠区、肝区和鳃区,腹面可分下肝区、下鳃区和颊区等。头胸甲的边缘又可分额缘、眼缘、前侧缘和后缘。额具有四个突出的三角形齿。前侧缘有9个等大的三角形齿。胃区及心区角有明显的“H”形凹痕。胃区和鳃区有一条微细的横行颗粒线。眼窝背面具两缝,内缝较深,
螯足不对称,长节前缘具三刺,腕节内末角具一壮刺,外末缘具两钝齿,掌节在雄性成体甚壮大。前三对步足指节的前、后缘具刷状短毛。第四对的前节与指节扁平,呈桨状,善于游泳。
当拟穴青蟹的甲壳长达1厘米、宽1.5厘米以上时,才出现明显性征。
雌性腹脐开始宽大渐显圆形;
雄性仍为狭长三角形。雄性腹脐第十节有一横行突起,将该节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部插入头胸甲后缘之下,后部弯向腹面,第二节短窄,第三节最宽。雄性腹肢已转化为交接器,由两对钙质的尖细腹肢组成,着生于第一至第二腹节上。第一对交接器特别大,略呈管状,交配时用作输精,第二对细小,用于射精;雌性腹脐第一、第二节与雄性相似,其余各节都比较宽大,最后一节虽狭小但宽大于长。雌性腹肢4对,为生殖器官的一部分,着生于第二至第五节腹节内侧,腹肢呈双肢型带有许多柔软的细刚毛。已交配过的雌蟹其刚毛更长,有利于受精卵黏附其上。雌性生殖孔开口于第三步足基部相对应的胸板上;雄性则开口于游泳足基部相对应的胸板上。
内部构造
拟穴青蟹的内脏中央有一个似三角形的心脏,左右两侧为鳃片,共8对。心脏前面是胃,胃又分贲门胃和幽门胃,内有一咀嚼器,亦称
胃磨,胃的两侧为黄色肝胰腺。雄性
精巢为半透明带状,回转弯曲;雌性
卵巢延伸到头胸甲,呈橘黄色。
近种区别
青蟹属4个种的形态差异,主要反映在前额缘齿长度和螯足腕节内刺大小的差异。其中,
锯缘青蟹和拟穴青蟹的额缘4齿较长,
紫螯青蟹为中等,
榄绿青蟹最短;榄绿青蟹的螯足掌节外刺较其他3个种退化。锯缘青蟹和紫螯青蟹的螯足腕节内刺发达,长度与外刺相近。榄绿青蟹的螯足腕节内刺完全退化。拟穴青蟹多数成年个体的腕节内刺退化,但仍有少部分个体腕节内刺与外刺长度相近,长而尖锐,未成年个体具有发达腕节内刺的比例更高。一般可根据蝥足及步足上网格状斑纹有无、头胸甲额缘齿的形状、螯足和步足上刺的大小与有无来区分不同种类。
栖息环境
拟穴青蟹喜欢栖息于江河入海口、内湾潮间带、红树林等盐度稍低的泥沼或沟壑中。拟穴青蟹的环境适应性强,最适合盐度为10-20‰,水温18-25℃最为适宜。
生活习性
拟穴青蟹以游泳、爬行为主,平时喜欢掘洞,白天的时候多会潜藏在自己挖掘的洞穴中,夜晚时会外出寻觅所需要的食物,食物大部分以肉食为主,如小贝壳、田螺、小鱼和小虾米等。在拟穴青蟹的整个生长生活过程中,它会有13次的蜕壳经历,包括幼体蜕壳6次,生长期蜕壳6次,生产繁殖期蜕壳1次,蜕壳伴随了拟穴青蟹的整个生长期。
分布范围
拟穴青蟹广泛分布于
太平洋、
印度洋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浙江等沿海地区,尤其是福建、广东、浙江这三个省市;中国以外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泰国、菲律宾、红海和南非等地区。
繁殖方式
拟穴青蟹一般雄蟹个体达到甲壳长为6厘米、甲壳宽为8厘米,体重为150克以上规格时,即达到性成熟。如环境条件合适时,可进行交配。交配高峰一般出现在冷空气过后,水温由降温最低点逐渐回升和大潮汛的最初几天。在交配季节,可见到临蜕壳雌蟹被雄蟹伴随追尾和搂抱的现象,这种现象短则1天,长则4-5天。交配行为在雌性青蟹完成最后一次蜕壳(也称生殖蜕壳)后的1小时左右,即新壳还没有完全硬化之前进行,交配时间为几小时至2-3天不等。交配后的雌蟹,如果环境条件适合,性腺会很快开始发育,1个多月后,卵巢就会充满整个头胸甲。对拟穴青蟹性腺发育和产卵有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温度、盐度、潮汐、底质等。受精卵经10多天孵化培育后,破膜而出的幼体即为
溞状幼体;拟穴青蟹溞状幼体阶段需蜕壳5次,故分为五期。第五期经4-5天培育变态为
大眼幼体,溞状幼体变态至大眼幼体所需时间约为15天。大眼幼体经过1次蜕壳变态,变成仔蟹,其间需培育8天左右。
养殖技术
蟹池建造
拟穴青蟹养殖池塘的面积不可太小也不可太大,面积太小不适合拟穴青蟹的生长与繁殖,面积太大不利于日常管理并浪费养殖水域资源。一般以10亩左右为宜,便于管理和利于拟穴青蟹的生长与繁殖。在池塘深度方面的设计和布置上也应该做到严谨,池深大约1.8米,养殖时水深控制在1.4-1.6米之间,池塘的底部要用泥土铺设,做到平坦少坑。同时池塘的四周需要挖有环状的沟壑,沟的深度和宽度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养殖经验设定,一般沟的深度为50厘米,宽度为8米。在环状沟壑的最底部需要留有一个排水口,以方便日后池水的更换,即使这个池塘的建造依靠的是自然潮汐和人工机械补水结合来更换池水的。池水的盐度要控制在10-18‰内,pH值为8.0。为了防止拟穴青蟹逃跑和流失,需要在池塘四周边坡铺砌水泥板或条石,坡度不能太小,最好与池底成垂直方向,其下部埋入泥土3-5厘米,亦可采用石棉瓦或用竹箔围拦。
前期准备
在投放拟穴青蟹幼苗之前清除池塘内一切不利于蟹苗生长和存活的因素,池塘必须经过暴晒,并且需要将池底的淤泥、有机沉淀物和生物尸骸、残饵等彻底清除;也可以多次用高压水枪冲刷,去除池底残留物。在进行暴晒的时候把池底重新翻耕一遍再次暴晒。在投放幼苗前15-20天左右,池塘消毒的部分就用生石灰代替,因为生石灰是大面积物品消毒的最佳选择,除了杀菌消毒它还可以增加池塘的钙离子含量,每亩大约使用130-150千克,把生石灰与水融合泼入池中,用来杀灭病毒细菌和有害的微生物。
在池塘进行基本的消毒杀菌后和拟穴青蟹幼苗投放前10天,池塘养殖人员就需要安排池塘进水,进入池塘的水也需要进行严格把控,要用60-80目的纱绢进行过滤。等池水超过浅滩面40厘米即可,同时每亩池塘需要再施加尿素1.6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也可以用施肥水素代替来培养拟穴青蟹所需的蟹饵料生物,为了保证拟穴青蟹幼苗和成品苗能够获取一定阳光的照射,池塘水的透明度必须达标,在30-40厘米之间。
幼苗饲养
拟穴青蟹的蟹苗大都为当地海域地区捕捞上来的纯天然拟穴青蟹蟹苗,规格整齐划一,质量绝对上乘,在蟹的各种基因和养殖方法上,都是采用了相同的手段培养出的,统一养殖不会存在不适应环境的蟹苗,不含有任何的疾病和伤残。投放和运输幼苗的时候应该选择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这样可以保证幼苗在运输过程中或投放时减少损失,提高成活率。从环境的角度看,阳光充足以及空气的湿度小,更有利于幼苗的存活。建议选择在早上10时左右或者在下午4时左右的时间段进行运输和投放,苗种下塘时还要避免因水温、盐度差别太悬殊,造成蟹苗入池后出现大量死亡,因此需尽量缩小养殖池塘的水温、盐度等条件与蟹苗原生长环境的差距。
成品蟹的养殖,平常可使用黑金神+活菌王,以分解水中多余的有机质。遇到温度较高的天气,成品蟹的食量会增大,在喂养上注意增加喂食量,避免成年蟹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缺少食物而影响整体的生长。成品蟹大量进食后,会增加排泄量,在这个阶段池底的沉淀物也会不断增加,因此需注意定时地对池塘进行清理。由于成品蟹的排泄物中存在大量细菌,部分细菌和病毒在这样的水温和环境中会大量滋生,会引起成年蟹生病和死亡。所以在这一阶段还要增加对成年蟹年免疫力的培养,以提高蟹的抗病能力。成品蟹的日常管理主要在温度、水分以及饲养环境中饲料的饱和度等方面,合理的成品蟹饲养需要把握好成品蟹中的健康度,不同成品蟹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环境是不一样的,为了在同一环境中饲养出大致适应此成长环境的成品蟹,更需要在成品蟹的饲养中细心把握其成长的进度和细节。
日常管理
在饲养拟穴青蟹幼苗时,不能总是以喂养饲料为主,同时还要喂养它们喜欢的肉食动物,例如小鱼、小虾、蛤蜊和田螺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苗的生长。投放饵料时需根据幼苗的食物摄入量、活动情况,和当天的天气情况、潮汐来临情况等外界因素随时做出相应调整,喂食分早、晚两次,其余时间不需要投食。
在幼苗养殖初期,池塘以加水为主,水位由40厘米逐渐加至1-1.2米。根据水的质量情况和幼苗的不同生长季节来更换水位,更换水时也要视当天的潮汐情况而定,潮汐小就需要加大水量,潮汐大则需要减少水量。还需要定期的检查,投放可以改变水质的改良剂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化学制剂,以保证池水的质量。
养殖人员要做到每天早、中、晚都巡视池塘,观察拟穴青蟹的摄食量、生长状况、水温、病害感染以及防逃跑措施的稳定性等,以避免问题的发生而造成不必要损失。测量水质指标的各个达标项,若没有达到标准,及时做出调节。
病害预防
不定期地对幼苗进行科学医治,在幼苗养殖上做到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提前做好各种防范措施,防止幼苗受到病害的感染。
拟穴青蟹主要病害有纤毛虫病及丝状藻附着综合症、蜕壳不遂症、黄斑病和黄水病等。对拟穴青蟹养殖病害成因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还不够深透,所以现在仍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则进行防治,尽量排除致病因素。从增强拟穴青蟹体质和自身的抵抗力入手,以减少减轻病害的发生,达到拟穴青蟹养殖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收捕原则
收捕的时间要适时,拟穴青蟹养殖与收捕具有特殊性,因此绝不可以乱捕烂杀,一定要灵活的进行捕捞,做到“捕大留小,捕肥留瘦;及时放苗,适时捕捉”。根据市场行情进行捕捞,不可一味的根据需求大肆捕捞,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拟穴青蟹养殖达到最高经济效益。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拟穴青蟹是梭子蟹科中体型最大、生长较快的海产蟹类,也是中国传统出口水产品和主要养殖品种之一。而且拟穴青蟹的抗病力强,耐干露,成体适于长距离运输,其销售市场稳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营养价值
拟穴青蟹肌肉和性腺营养成分分析如下:肌肉中粗蛋白、脂肪和水分的含量分别为19.9%、0.8%和75.1%,生殖腺中粗蛋白、脂肪和水分含量分别为30.59%、14.50%和54.69%,肌肉和生殖腺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5.59克/100克和8.14克/100克,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6.50克/100克和9.90克/100克,氨基酸评分分别为71.7和100,肌肉和生殖腺中饱和脂肪酸总量组分别为44.0%和49.2%,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为24.6%和29.2%,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为27.9%和15.7%。
食用价值
拟穴青蟹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素有海上人参之美誉,是受人们欢迎的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