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专用技法之一,使用此种
皴法要求画者在对景物作全面观察理解,尊重客观对象和画者自身真实感受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景物的形、神、势,借助形象记忆,发挥笔墨特点,大胆落墨。笔落纸以后,再按笔墨出现在画面上的实际效果,根据造型的需要和笔墨组织的自身规律,不断作随机应变的调整。落笔时要心有定力,先后有序,笔笔生发,控制好笔墨的快慢节奏,画好一个局部再生发到另一个局部地逐层铺开,使画中的景物与笔墨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这样气脉疏通,气韵也自然生动。其间,眼、脑、手三者要互相配合默契,构图、笔墨、造型、造境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尽量把眼前之景和在脑中蕴酿成熟的意象通过笔墨表现出来,使笔与景、笔与意达到高度的统一。
拖泥带水皴是在矾宣纸或绢上使用的一种皴法。这种皴法的特点是连皴带染,也就是边皴边染。具体地说,就是用拖泥带水皴画山石时,先用较浓的湿笔勾轮廓,然后趁轮廓线未干,再以较湿的浓墨或淡墨加皴,趁皴笔未干时又以淡墨染之,所以用拖泥带水皴画的山石,皴笔与皴笔之间、浓墨与淡墨之间都能自然地连成一片,浑然一体。
清代
石涛的《淮扬洁秋图》即用此皴法来表现,连皴带擦,浓淡、干湿并用,描绘出湿润沃疏的质感。
南宋四家之一的
夏圭,画山石常以侧锋湿笔快速挥扫,比
马远的工整更为秀逸,飘洒,有“拖泥带水皴”之称。这种皴法实际上是大斧劈皴的一个变种,方法是饱蘸浓墨迅疾侧锋皴拂,然后趁使用淡墨水扫开,极淡处用清水笔再接再扫,从浓到淡,从有到无,勾皴染一次完成。笔墨自然接合渗淡,显出潮润,深浅,光毛种种变化痕迹,分外精彩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