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拉贝日记》由
佛罗瑞·加仑伯格自编自导,
乌尔里奇·图克尔、
丹尼尔·布鲁赫、
史蒂夫·布西密、
张静初和
香川照之等联袂领衔主演的历史战争剧。影片于2009年4月29日在
中国内地上映。
剧情简介
1937年,商人拉贝和他的妻子朵拉生活在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他是
西门子分部的负责人。他很难割舍把这个分部移交给他的继承人沃纳·弗利斯。拉贝他爱中国,他知道在这里他是个有号召力的人物,然而回到柏林西门子总部,他只是众雇员中的一名而已。在他的庆功欢送舞会上,日军轰炸了南京城,随后日军攻占了上海。由于恐慌事件突发,拉贝毅然打开公司的大门为他的中国员工及其家庭提供避难。
第二天清早,当战火熄灭,清查损失时呆在南京城的外国人们开始商议在如此危险的时刻他们应该如何是好。德国犹太人外交官告诉他们说上海有一个可以保障老百姓的安全区。金陵女子学校的老师立刻觉得这个想法很好,并提名拉贝为主席。作为一个德国人,他或多或少可以被看做是日本人的“同盟”。她的建议让当地医院的内科医生感到十分恼怒,因为他痛恨“纳粹党员”。事实上,拉贝本想第二天就离开南京返回德国;但此刻他决定要留下来,并且即刻认真地投入工作。
当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在中国人民身上残忍发泄并施以暴行的时候,拉贝和他的同伴们机智勇敢地与日军周旋,艰难地为南京老百姓提供安全区的保障。数十万的老百姓涌入安全区——这比想象中的多的多。但是,日军仍旧在屠杀和残害中国的老百姓,安全区的补给越来越艰难。 随后,日军计划以一个假像来摧毁安全区——拉贝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注:演职员表参考来源)
角色介绍
(注:角色介绍参考来源)
音乐原声
幕后花絮
获奖记录
幕后制作
关于导演
佛罗瑞·加仑伯格是德国国宝级导演
维姆·文德斯的得意门生,2001年,当时仅29岁的他就凭借毕业作品《I want to be》获得了
奥斯卡最佳短片奖,被誉为“欧洲天才新锐导演”。《约翰·拉贝》作为他的第二部长片,佛罗瑞·加仑伯格之前做了大量的功课,通过走访相关历史人物,阅读历史资料和《拉贝日记》,充分了解了当年南京的那段历史,并加入了自己对历史的反思,在厚度上更加充实;影像风格上,除了纪实性元素外,也体现了德国电影人与生俱来的实验性和先锋性。
演员阵容
号称“联合国部队”的强大演员班底汇聚在这部电影中。德国籍演员
乌尔里奇·图克尔(《
窃听风暴》)和
达格玛·曼泽尔(《
完美计划》)重现了约翰·拉贝及拉贝夫人的风采,美国演员
史蒂夫·布西密饰演的威尔逊医生干练精明。史蒂夫·布西密曾经在《最终幻想》,《世界末日》,《空中监狱》等电影中凭借硬汉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他出演的《
黑道家族》系列剧从1999年延续到2007年,积累了强大的人气。
制作发行
上映信息
日本禁映
以中、德、日三国院线为目标的中德合拍巨制《拉贝日记》,由于从国际视角出发正面表现了
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因而在日本遭到全面禁映。日本几家著名的国际发行商都拒绝看影片。在《拉贝日记》中扮演战犯朝香宫鸠彦的日本著名影星
香川照之也遭到日本国内舆论的质问和批评。
影片评价
大众评分
专业评价
正面评价
打造中国版《辛德勒名单》
《拉贝日记》号称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却没有借鉴《辛德勒名单》的黑白影像,而是转而用一种在影片色彩上尽可能明亮的方式去拍摄。片中的美术、布景、服装都甚为讲究,真实还原了当时的社会景象。在画面的营造上,甚至达到了追求浓墨重彩的地步,画面显得十分鲜亮。
浓墨重彩打造末世景象
在影片中日军残暴的杀人与强奸的场面做出了大幅度减少,且每个场面都点到为止,因此没有过分卖弄血腥暴力之嫌。《拉贝日记》是有并意将影片的悲惨性削弱,并且有效地尽可能地将那些暴力场面的惨烈程度降到最低点,而打造这样一部世纪惨案的影片却在限制级场面的表现上显得甚为低调。除了那场日军砍头比赛中一堆人头惨烈地罗列的镜头外,《拉贝日记》中所出现的
惨绝人寰的场面基本上都不会让中国观众感到反感。
剧情人物带给观众希望
当刚上船的拉贝夫人被日军的敌机轰炸过后,却仍然得以幸存;当
张静初饰演的琅书将被强暴时,一个幼小的儿童却危难时刻开枪杀死了两名士兵;当安全区被疑窝藏中国士兵,日军眼看就要展开一场新的屠杀时,影片展现生的专辑,会源源不绝地带给观众一个又一个的希望。从拉贝夫妇到拉贝的同僚们,再到女学生琅书,在《拉贝日记》中,成为了真正敢以身犯险的勇者,在绝望中不断抗争,带有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拉贝的人性之光与南京的希望之光
在突如其来的日军围成的历史背景下,影片的主人公约翰·拉贝先生,为了数万受难的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担负起了拯救南京城的重任。当看到心力交瘁的拉贝在病榻上,脸上溢满泪水时,能够感受到那一份不忍,那一份坚定,那一份大爱。《拉贝日记》做到了让观众在内心深处与影片得到共鸣。而这种爱能够超越民族和种族界限。
负面评价
《拉贝日记》是一部质素平平的商业电影,其立足点是西方人心中的普世情怀,而将这种情怀与
南京大屠杀这样让中国人60年来每每提及就痛彻心扉的民族浩劫相结合时,《拉贝日记》的叙述显得肤浅而片面。电影局一向对涉及到中国的外国影片审查严苛,而对这样的用贬低甚至丑化中国人的方式来突出西方人救世主姿态的影片却大开绿灯,实在不解。毕竟片中的中国人在屠杀面前所做出的反应只有慌乱、盲从、自私、愚昧,好像是专门为了给拉贝等人添麻烦而存在,纯粹是一群等待西方拯救的待宰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