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陷阱”,即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的
贫富不均两极分化,
城市化失衡造成
环境恶化、
失业人口较多、
公共服务不足现象。
过度城市化不仅没有推动拉美经济
持续发展,没有解决其农村农业问题,反而使拉美各国都陷入了更为棘手的城市危机之中。拉美国家的过度城市化已成为
发展中国家的前车之鉴。
又叫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由于某种优势)达到了一定收入水平,将停留在这个水平的情况。由于工资上涨,制造商常常发现自己无法和别国的低成本生产商相竞争,但他们仍觉得自己处于
高附加值产品的先进经济体内,这就是
中等收入陷阱。比如,
南非和
巴西几十年来一直苦苦挣扎于
世界银行称之为中等收入的行列(2010
人均国民总收入约为10,000至12,000美元)。
世界上很多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曾出现“发展风险期”。当一个国家的
国内生产总值(GDP)处于人均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时,增长与发展、问题与矛盾交织在一起,是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矛盾最易激化的时期。
在
传统农业占很大比重的情况下,
特大型企业,走
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战略,优先发展
重工业以及中小企业数量少,导致过多
剩余劳动力,中等收入人口比例少,
失业人口较多,贫困和
绝对贫困人口较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给政府的
社会保障带来沉重压力,最终导致外债和
财政赤字居高不下,通货膨胀严重,金融潜伏危机,甚至发生动荡,这种状况被称为“拉美陷阱”。
从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历史来看,尤其是一些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典型的表现就是拉美国家城市化的畸形发展,不仅没有给城市的健康发展注入活力,也没有给农村和
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新的生机,而且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被世界称为“拉美陷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拉美国家的移民中农村向城市的移民占绝大多数。拉美
城市人口增长有40%来自农村移民。由于缺乏规划,城市没有能力为迅速增加的外来人口解决住房和基本服务问题(如
医疗卫生、
文化教育、电力供应、给排水等),造成城市化过程的混乱。
大批农民来到城市后,自身
职业能力相对较低,不能适应城市的生活节奏,并不能得到充分就业,收入水平很低,又得不到住房信贷,不能得到合法的住宅。
由于
农村人口短时间内大量流入城市,但城市工业并不具备吸收所有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进入城市的这些移民长期处于失业和
半失业状态或主要以自我谋生为主,许多人长期生活在
贫困线以下。这些人逐渐成为城市地区的“边缘群体”和贫困群体,且规模越来越大,城市贫困现象成为拉美国家的主要
社会问题之一。
由于长期贫困和缺乏就业,穷人通常被迫在环境差的地方建立住所,大量居民一旦居住下来,必定会加重原本就已十分严重的
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