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冰堂
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的生祠
抱冰堂建于1909年,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的生祠,也是辛亥革命百年重要建筑,是张之洞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蛇山南腰,首义公园内,湖北省图书馆东边。
发展历史
抱冰堂是纪念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的生祠,它位于武昌蛇山南腰。首义公园内,湖北省图书馆东边。
1907年张之洞被召入京授体仁阁大学士,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僚属为纪念他调任军机大臣离鄂,1909年夏集资建成此堂。这年10月张之洞辞世,斯人逝矣,却给湖北留下一处名胜。
主要景点
早先堂内有楹联、石台及带头像的碑柱。文革前尚见残碑刻有“太子太保”字样,正中八仙桌上还摆放有精致的黄鹤楼模型。
“抱冰堂”曾于1953年进行修葺,堂为砖木结构,台基石砌,面宽三间,九脊四坡顶,四周檐下环以外廊,造型精美,结构精巧,为少有的单层正檐歇山式穿斗镂花建筑。四周花木扶疏,缀以假山湖石,逸趣盎然,景色宜人。
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别号壶公、抱冰,直隶(今河北省)人。1863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67-1873年任湖北学政。1874年起任四川学政、山西巡府。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因力主抗争任两广总督。1889年7月调任湖广总督。1906年升任军机大臣。在督鄂17年间,张之洞力主广开新学、改革军政、振兴实业,由此湖北人才鼎盛、财赋称饶,成为当时中国后期洋务新政的中心地区。张之洞平生所为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其在中国教育由封建传统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其弟子张继熙曾说:“公常谓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故以兴学为求才治国之首务。”美国学者威廉·艾尔斯在其《张之洞与中国教育改革》一书中对张之洞对中国教育改革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称赞 “在张之洞的一生中,中国教育的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此,他的努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台湾学者苏云峰更是高度评价张之洞对中国教育改革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湖北教育改革的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于张之洞的领导,而张之洞,对教育改革的贡献,并不限于湖北一地,而是具有全国性意义。
正是由于张之洞的贡献,而使中国教育始走向近代化道路。” 在督鄂期间,张之洞致力于改造旧式书院、创办新式学堂。在张之洞的领导下,湖北教育通过由低等向高等、由普通向专业、由省城向州县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地区性的现代教育体系,其教育规模和质量在当时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在张之洞本人的具体策划和亲自指导下,湖北地区先后成立了自强学堂、武备学堂、农务学堂。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湖北工艺学堂也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在张之洞的策划和指导下诞生的。
张之洞自号“壶公”,晚年号“抱冰老人”,一生清廉自许、自持,虽经手银两千万,但死后却靠致赠的奠仪安葬。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3:27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主要景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