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
采取措施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害
抗旱,本意指采取措施,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害。通过对大旱之后水利科技抗旱的反思,各地各部门一定会兴起一股学习水利科技、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高潮,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对水利行业重新认识自我,促进行业大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解释
在天旱时,采取水利措施,使农作物不受损害:积极~。
抗旱工作
抢插和保苗,而抢插、保苗的关键都在水。
广泛开辟抗旱水源,科学调度抗旱用水。靠近大中型水库和江河干流的地方,要千方百计把提灌工作做好,其他地方主要是打抗旱井,要密切关注气象变化,抓住有利时机,增加作业点,加大作业密度,积极组织实施人工增雨。
干旱仍在持续,秋冬季又是森林火灾高发季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都要始终绷紧这根弦,特别是井冈山风景区及林区县更要严防死守,加强火源管理、严禁野外用火。同时,要动员组织足够的力量加强巡回检查,及时消除隐患。森林消防等专业队伍要时刻准备,一有火情,确保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上得去、控得住、灭得了。
截至2023年6月25日,全国有4504万亩耕地受旱,水利部将继续加强抗旱减灾工作。
严抓抗旱工作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严峻的旱情形势,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牢固树立抗大旱、抗久旱的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动员起来,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到抗旱保丰收工作中去。进一步细化各项抗旱措施,沉下基层抓好工作落实,切实加大抗旱工作投入,广泛开辟抗旱水源,科学调度抗旱用水,充分发挥抗旱设施的作用,把保证人畜饮水放在抗旱工作的首位,突出抓好抗旱保苗、扩种经济作物、扩大养殖业生产,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各级党政领导要深入抗旱一线,靠前指挥,亲自部署抗旱工作,协调解决各方面问题,要建立健全抗旱工作责任制,确保责任人员到岗到位,履行职责。市、县各部门和单位要抽调得力人员,组成抗旱工作组,立即投入到挂点村抗旱一线去,帮助群众解决抗旱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各司其责,形成抗旱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抗旱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努力夺取抗旱工作的最后胜利。
抗旱方法
加强旱情预防预报、增强防御能力
增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能力,要用不断发展的科学认识自然,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防灾减灾,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灾情研究、监测、预报和预警水平。迄今为止,四川省没有覆盖全省的旱情监测网络,时逢大旱,问题尤为突出。据了解,逐级报上来的旱情,几乎层层有水分,真实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对领导科学决策,指挥抗旱,合理分配抗旱物资和资金,增加了不少困难。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通过建立旱情分析及抗旱统计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科学的气象卫星遥感遥测技术,结合地面土壤墒情监测网的实测资料,对四川盆地土壤墒情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快速、准确地捕捉全省旱情分布及其演变信息,分析受旱程度和旱情发展趋势,提供土壤墒情信息彩图,加强旱情的预测和预报,为决策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旱情及抗旱信息。科学地评估旱灾损失和抗旱效益,提出防旱、抗旱、减灾决策建议,使旱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加快水利现代化进程,提高水利资源利用效率
大力抓好水利信息化建设,完善和提升各大型灌区、各级水利管理部门水情水质监测及调度决策支持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目标完全实现后,将会大大提高信息采集、传输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为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手段,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科学依据,为水利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增强抗旱意识
农业是用水大户,解决农业用水问题,既要因地制宜增加抗旱水源,积极开展春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工投劳,又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培育和推广优良粮食品种。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冬小麦综合节水技术等现有节水农业技术的集成推广。全面推行农业节水抗旱技术势在必行。
(一)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一是田间地面灌水技术。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左右。在习惯大水漫灌或大畦大沟灌溉的地方,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的行之有效措施。二是管灌。即管道输水灌溉,就是将低压管道埋设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节水、省工、节地和节省能耗等优点。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管灌一般可省水30-50%。三是.微灌技术。有微喷灌、滴灌、渗灌及微管灌等。是将灌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于作物根际附近,微灌属于局部灌溉,只湿润部分土壤。对部分密播作物适宜。微灌技术的节水效益更显著。与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80-85%。微灌可以与施肥结合,利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要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微灌一般应用于大棚栽培和高产高效经济作物。四是.喷灌技术。是将灌溉水加压,通过管道,由喷水嘴将水喷洒到灌溉土地上,喷灌是大田作物较理想的灌溉方式,与地面输水灌溉相比,喷灌一般能节水50-60%。但喷灌所用管道需要压力高,设备投资较大,能耗较大,成本较高,多在高效经济作物或经济条件好、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应用。五是.关键时期灌水。在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应选择作物一生中对水最敏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灌水,如禾本科作物拔节初期至抽穗期和灌浆期至乳熟期、棉花花铃期和盛花期、大豆的花芽分化期至盛花期等。在关键时期灌水可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六是.利用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涵水量,减少干旱的发生频率。
(二)大力提倡节水抗旱栽培技术。一是深耕深松。以土蓄水,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层。加厚活土层,增加透水性,加大土壤蓄水量。减少地面径流,更多地储蓄和利用自然降水。据在棕壤土上试验。小麦秋种前深耕29厘米加深松到35厘米,其渗水速度比未深耕松地块块10 -12倍,较大降水不产生地面径流,使降水绝大部分蓄于土壤中。据测定,活土层每增加3厘米,每亩蓄水量可增加70-75立方米。加厚活土层又可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二是选用抗旱品种。以种省水。不同作物间的耐旱性差异较大,被称为作物界骆驼的谷子、地瓜、花生等作物抗旱性强,在缺水旱作地区应适当扩大种植面积。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间抗旱性也有较大差异。抗旱品种较一般品种根系发达具有深而广的贮水性和调水网络,具有受旱后较强的水分补偿能力。三是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以肥补水,增施肥料,可降低生产单位产量用水量,在旱作地上施足有机肥可降低用水量50%-60%。在有机肥不足的地方要大力推行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平衡施肥,合理施用化肥,也是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四是防旱保墒的田间管理。主要是正确运用中耕和镇压保蓄土壤水分。五是地面覆盖保墒。一是薄膜覆盖。在春播作物上应用可增温保墒,抗御春旱,盖膜麦田比裸地麦田土壤水分高3-5%,小麦增产20%左右。二是秸秆覆盖。即将作物秸秆粉碎,均匀地铺盖在作物或果树行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蓄水量,起到保墒作用。
(三)增强化学调控抗旱措施。一是保水剂。它是由同分子构成的强吸水树脂,能在短时间内吸收其自身重量几百倍至上千倍的水分,将保水剂用作种子涂层。幼苗醮根,或沟施、穴施,或地面喷洒等方法直接施到土壤中,就如同给种子和作物根部修了一个小水库。使其吸收土壤和空气中的水分,又能将雨水保存在土壤中,当遇旱时它保存的水分能缓慢释放出来,供种子萌发和作物生长需要。保水剂可使小麦增产10-15%、地瓜增产30-35%、棉花、花生增产18-21%。二是抗旱剂。抗旱剂应用较广泛的主要是黄腐酸制剂,属于抗蒸腾剂,叶面喷洒能有效地控制气孔的开张度,减少叶面蒸腾,有效地抗御季节性干旱和干热风的危害。喷洒一次可持效10-15天。除叶面喷洒外可用作拌种、浸种、灌根和蘸根等,提高种子发芽率,出苗整齐,促进根系发达,可缩短移栽作物的缓苗期,提高成活率。
参考资料
抗旱.在线新华字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7 05:44
目录
概述
解释
抗旱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