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派
政治术语
所谓的汉奸,大都是在外族入侵的外部条件下产生的。一些人为了自身生存或在利益驱使下,而出卖人格出卖灵魂,乃至国家与民族的利益,走上投敌叛国的汉奸道路。实然是这些人的贪奴综合品性的表现,何为贪奴的综合品性?那就是它们既具有贪官们贪婪虚荣的品质,又具有奴才卑躬屈膝奴性。投降派有个著名的三段论:因为弱小,所以需要发展;因为需要发展,所以需要和平;因为需要和平,所以必须投降
释义
古人有语,士可杀,不可辱。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上忠义之士层出不穷,如宁死不屈文天祥,不食美国面粉的朱自清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榜样。当然,有正就有邪,任何民族任何时代都不会缺少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人渣,如秦桧、汪精卫之流。
投降派有个著名的三段论:因为弱小,所以需要发展;因为需要发展,所以需要和平;因为需要和平,所以必须投降。投降派这个三段论是一种孤立、静止的看问题的思想方法,这里有两个致命的错误:(1)他们假定敌人也是静止的。但是敌人的胃口不会因为第一次得到的利益而满足,既然轻易取得了利益,自然就会不断打上门来。历史上无数先例证明投降派总是麻烦不断,越是怕打仗越是要挨打。(2)他们假定投降的代价小于发展的成果,但实际上投降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投降后发展的成果。除了物质利益之外,还有国际信誉、政权的道义基础、军民士气等等软实力的损失。
引证
鲁迅早在一九三〇年一月发表的《流氓的变迁》一文中,在分析了《水浒》中“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以后,就深刻地对《水浒》作了如下的评论:
“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宋江在上梁山以前,就对要去二龙山入伙的武松说了一段推心置腹的私房话:“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这番话,是宋江的丑恶灵魂的自我暴露。他终生为之奋斗的就是要“撺掇”农民起义军投降,把他们引进地主阶级的屠场;同时,他自己踏着农民起义军的尸体爬上去,借以升官发财,封妻荫子。
所以他一上梁山,就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篡夺了梁山起义军的领导权,用他的投降主义的路线代替了晁盖坚持农民起义的路线。他把晁盖的聚义厅改成忠义堂,一字之差,却反映了农民和地主这两个对立阶级的不同的世界观。“聚义”是要起义,要革命;而“忠义”则是要招安,要投降。江打起了“替天行道”的旗号。他心目中的“天”,就是皇帝和朝廷;他所行的“道”,就是孔孟之道,就是要帮助宋王朝瓦解和镇压农民起义,以巩固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他口口声声说要“保国安民”:“保国”,指的是保卫地主阶级的反动政权;“安民”,就是自己当奴才,还要别人也都跟着他去当奴才。
就在梁山“大聚义”那一天,宋江乘兴写了一首《满江红》,下令乐和单唱:“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结果在梁山泊山寨中激起了一片反对声。但这丝毫没有能动摇宋江“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的反革命决心。他一投降,就马上率领大军打方腊,打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他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意志和愿望,难道还不够清楚吗?宋江是帝王将相和整个地主阶级的鹰犬。对于这样的鹰犬,《水浒》竭尽美化歌颂之能事,吹捧成忠孝仁义色色俱全。这种歌颂正好证明了它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
三国时期天下纷乱,谋臣武士东奔西投,美言之则云良禽择木而栖。要说到投降,其中最可憎恶的当数吕布,杀丁原刺董卓、逼刘覆袁,不能不说他是投降派。
最不幸的投降派,却当是孙吴诸文士,欲做投降派而不得,却被诸葛亮斥之为“此等小人之儒也”。唯一主战的鲁肃,后虽肩负王佐之任,然孙吴天下,到了孙皓一代,终被一班儒将闻风而降,成就了杜预大功。诸儒遗风若此,必鲁肃所未曾料也。
至于正统的蜀汉,只因先主刘备是个仁人,仁人有仁心,因此收留的一班手下也是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既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单骑救主的赵子龙;也有陷叔的刘封杀飞的范缰张达;更且有隐藏极深的反贼魏延,而这一干人物里面活得最长生活享受得最好的,仍然是投降派。你道是谁?原来却就是谯周。此子巴西西充国人,先在刘璋门下做官,他劝刘璋向刘备投降时说“某夜观星…象小儿谣云…不可逆天道”,后刘备对“所降文武,尽皆重赏,定拟名爵”,谯周自此得享荣华。及过了几十年至邓艾入川,又是这个时任光禄大夫的谯周谏刘禅降魏,邓艾受下玉玺重待谯周。
一八五六年九月,地主阶级分子韦昌辉,发动反革命武装暴乱,妄图夺取太平天国的最高领导权。事先参与密谋的石达开,闻讯从武昌赶回天京,表面上装做“和事佬”,说是“要与他们排解”,其实是要和韦昌辉分掌大权,于是两只恶狗互相厮咬起来。石达开摆出一副“仁义”面孔,假腥腥地指责韦昌辉杀戮太多。后来听说韦昌辉要杀他,便“吊城由小南门而出”,逃到安徽,摇身一变,打起拥洪讨韦的旗号。洪秀全粉碎了韦昌辉的武装复辟政变后,他神气活现地回到天京,大耍两面派手法,骗取群众信任,树立个人威信,要挟洪秀全把全部军政大权交给他。
洪秀全看穿了石达开篡夺最高领导权的狂妄野心,在委他管理天国政务的同时,收回了他掌握的军权,并对他采取监督措施。石达开眼见篡权无望,更怕原形华露,使不顾敌军压境,形势危急,悍然分裂出走。
一八五七年五月,他用期骗手段,拉走长江中游战场上十几万最精锐的太平军,公开扯起分裂主义的黑旗。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但是,在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却大肆散布抗战亡国谬论,公开反对抗战,主张对日妥协,走上了卖国投降的道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汪精卫就积极鼓吹和推行对日妥协方针,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容共抗日政策。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汪变本加厉,不顾民族利益,违背全民抗战公意,公开鼓吹卖国投降理论,组织“低调俱乐部”,宣称“战必大败,和未必大乱”,大肆散布民族失败主义思想。1937年8月3日,他公开发表《大家要说老实话,大家要负责任》的广播讲话,要求国民“说老实话”,宣称日本不可战胜,极力要求对日妥协议和。汪精卫的投降卖国思想和言论,代表了国民党内妥协动摇分子的思想意志,成为投降派的精神旗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0 12:23
目录
概述
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