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寺
北京市石景山区境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承恩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20号,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占地约30亩,传说是太监刘瑾在唐代古刹的基础上建成。
历史沿革
唐武德年间(618—625年),相传这里便有寺院存在。
明正德五年(1510年)春,在旧基建“新刹一区”,取“圣恩承浩大”之意,明武宗赐额承恩寺。正德八年(1513年),承恩寺落成,大学士李东阳撰有碑记。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和道光三十年(1850年)三次重修,后两次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彼时大清国力已衰,修缮较为凑合。大雄宝殿的房顶改成低级别的硬山式,琉璃座件被取下,琉璃瓦也不见踪影。
1949年至1958年,承恩寺都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管辖。
1958年,解放军撤出,承恩寺移交石景山区政府。
1961年,成为街对面北京市第九中学的教师与学生宿舍。
1962年,承恩寺里成立石景山中学,为此整个院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
1980年,承恩寺再次归入九中,大殿主要用来开会,小些的房子成了师生宿舍。
1997年,九中校园里建起宿舍楼,学生们搬出承恩寺。
1989年初,九中的教师宿舍和校办厂陆续迁出承恩寺,这里由石景山区文化文物局接管。
1992年和1993年,北京市和石景山区政府一共投资30万元,抢修了几乎要倒塌的山墙、山门殿,“文革”时挖的人防地道也被回填。
1995年,市区两级政府又拿出25万元,修缮了天王殿和后院配殿。
200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启动3.3亿文物抢险修缮项目,承恩寺成功入围。北京市文物局拿出506万元,对它进行了一期修缮。
2005年,北京市文物局投资360万元开始二期修缮。
2010年,承恩寺引进燕京八绝,在寺内建起燕京八绝艺术馆,成为非物质文化的展示平台。
2012年7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受到“7·21”特大自然灾害的承恩寺进行修缮。
建筑格局
结构
承恩寺宏大壮丽,由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等主要殿堂所组成。整座庙宇呈南北略长的“回”字形。寺之东部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大殿、后殿。大殿两侧有配殿、厢房数十间。院墙四周有瞭望更楼,为明、清寺庙所罕见。寺内尚有明碑2座。一为皇上敕谕碑,明正德八年(1513年)立;一为吏部尚书李东阳撰记,正德十年(1515年)立。
法堂北是一处6000平方米面积平地,不栽花儿,不种树,据说是操练场。寺中现有古树数十株,其中寺院北墙处有一人字柏,是北京城内外罕见之物。
特点
承恩寺有五绝,即壁画、碉楼、钟鼓楼、人字柏和下(上)马石:一是山门前完整地保存着一对巨大的上马石,如今在京西己不多见;二是钟鼓楼不是独立的建筑,而是在天王殿左右的转角处起阁,可说独树一帜;三是寺内有棵人字柏,至今枝繁叶茂,在寺庙中不可多得;四是当地有“法海寺的画工,田义墓的石工,承恩寺的地工”之说;五是寺院四角有四座雕楼,这种寺庙格局,极其罕见。
文物遗存
大雄宝殿前立三石碑:一为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敕赐《承恩寺碑》,一为乾隆年间(1736—1795年)重修碑,一为道光年间(1821—1850年)《重修承恩寺碑》。
天王殿内北墙东西两侧各绘有“放飞图”和“放生图”,画中主角都是皇帝、皇后以及6名陪伴的侍女。这些壁画均采用明代沥粉堆金工艺。画高2米宽约3米,绘硕大威猛的龙四条。有黄龙、绿龙、青龙、白龙,其中白龙壁画保存较好,形态完整清晰,盘旋在云天之中。
后墙两铺都是“放生图”,刻划了佛教人众爱护生物的场景。人物全是一男七女,男为高官,女似为其眷属。西侧桥头男子捧一水盆倾倒,水顺势直人河中,水里有放生的鱼虾等。仕女则衣饰华丽,神态安详肃穆。东侧是放生禽鸟。
在东西配殿的外檐梁上,两边各有九幅彩绘。画面以“二龙戏珠”为主要题材,使用了略带夸张的表现手法,一边两幅,都是二龙相对而舞,中为一光焰四射的金珠。龙全身贴金箔,周边重彩。除龙外,动物图像有八幅,分别是:带翅膀驮乌龟的天马、下山的猛虎、蹲踞的狐狸、强壮的牦牛、回首的狼、啸叫的花斑豹、野游的鹿、似麒麟的怪兽。色彩艳丽,并且背景环境切合动物身份。
文物价值
承恩寺取义“承天恩泽”、由明武宗朱厚照赐名,至今仍保留着明代建筑的风格,是研究明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天王殿四铺壁画各绘一腾龙,反映明代壁画艺术的多种风格,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同时,和玺彩画不但透露了寺院主人的特殊身份信息,也表现了高超的绘画技巧,而敢画龙于壁表明寺院地位之高,为艺术家研究明代龙形画留下了资料。
历史文化
承恩寺建寺后明清两代均保持了“三不”,不受香火,不作道场,不开庙。至于寺庙的经费,其一,武宗在敕谕中,提到承恩寺有三顷多地,还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维持寺内开销。其二,明代的皇帝例如正德、万历游历或视察石景山时,在承恩寺驻跸,相当于皇帝的行宫。其三,王思任在《游西山诸名胜记》中透露,该寺住持僧是光宗皇帝朱常洛的替身僧。替皇上出家的寺庙,经费自有国家调拨。
宗永,山东充州人,承恩寺第一代住持。承恩寺竣工之后,宗永任僧录司左觉义全押管事兼承恩寺住持。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九月廿九日,七十六岁的宗永圆寂,葬承恩寺老塔院。
保护措施
1990年2月23日,承恩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3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关于第四批划定十五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报告》。
2006年5月25日,承恩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20号,距离北京市中心约20千米。
交通:地铁至苹果园总站换乘336、941、959、977、396、112、116、972公交车在首钢小区站下车或换乘专109、527路公交车模式口东里站下车。
开放时间:未对外开放。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6 16:4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