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塔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石塔路中绿化岛上。石塔寺原在扬州西门外,本晋代遗刹,名蒙因显庆禅院。南朝宋元嘉十七年(440年),改为
惠昭寺(一作慧昭寺)。唐先天元年(712年)改名安国寺,乾元中(758-778年)始更名“木兰院”,开成三年(838年),得佛舍利于木兰院,建石塔藏之,易名石塔寺。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始移建于现址,宝祐中贾似道重修。
扬州石塔寺古称木兰院,原址在西门外,为晋代古刹。南宋年间,寺与石塔一起迁至今天地址。七百多年来,累遭兵燹火灾,虽几度整修,至上世纪中叶时,建筑物已残破不堪,但保留至今,只有明崇祯年间修建的楠木厅(藏经楼),原来建在后面,后来移到了马路边上,成了唯一的古建筑。
塔为五层正六面体,上有塔顶,底层和最高层拱形洞门,南北贯通;每层各有六个略微向上的翘角;塔檐边雕刻有简单粗犷的花纹图案;塔的石栏上刻有牛、马、龙、凤等动物浮雕。石阶两侧的石面上,刻有二龙抢珠和莲花等图案。各层各面上共雕刻有二十六尊佛像。
唐代王播少孤贫,就食于石塔寺,随僧众听钟声就餐,久之,为寺僧所厌恶。有一次,故意先吃后敲钟,让他扑了个空,待王播赶到,僧众已经餐毕,使王播非常难堪,乃题诗两句——“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于寺壁而去。后来,王播离寺他去,发愤攻读,踏上仕途,并当上淮南节度使,回扬州上任。
当他重访木兰院时,当年写在墙上的诗句没有被擦掉,和尚们听说当年赶斋的王播成了节度使大人,赶紧用碧纱把墙上那两句诗笼罩了起来。王播看到感慨万千,在后面又续了两句:“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王播踏上仕途以后,却只为钻营权势,毫不怜惜百姓,当了宰相以后更加疯狂地搜刮民脂民膏,还通过卖官鬻爵的方式来迅速聚敛钱财。好在苍天有眼,王播做宰相一年不到就患了绝症,一命呜呼了。
苏轼在任扬州知州时,曾就王播写过一首诗,最后几句是“斋厨养若人,无益只贻患。乃知饭后钟,阇黎盖具眼。”苏轼认为,木兰院的斋饭给王播这样的人吃,那是在养虎贻患;那些和尚之所以饭后敲钟,不给王播饭吃,那是他们具有法眼,看穿了王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