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扬之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表现晋国的曲沃势力壮大且已有夺嫡的图谋。全诗三章,二章每章六句,一章四句。开篇以水起兴,暗示政局不稳,然后层层推进,显示出紧张又神秘的气氛,构思巧妙,在《诗经》中别具一格。
作品原文
唐风·扬之水⑴
扬之水,白石凿凿⑵。素衣朱襮⑶,从子于沃⑷。既见君子⑸,云何不乐⑹?
扬之水,白石皓皓⑺。素衣朱绣⑻,从子于鹄⑼。既见君子,云何其忧⑽?
扬之水,白石粼粼⑾。我闻有命⑿,不敢以告人。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唐风:《诗经》“
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二篇。扬:激扬。一说为地名。
⑵凿凿:鲜明貌。一说形容石头高低不平之状。
⑶素衣:白色的衣。襮(bó):绣有黼文的衣领,或说衣袖。
⑷从:随从,跟随。于:到。沃:曲沃,地名,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
⑸既:已。君子:指桓叔。
⑹云何:如何。云,语助词。
⑺皓皓:洁白状。
⑻绣:刺方领绣。
⑼鹄(hú):邑名,即曲沃;一说曲沃的城邑。
⑽其忧:有忧。
⑾粼粼:清澈貌。形容水清石净。
⑿命:命令,政令。
白话译文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光洁的山石被冲刷激荡。士兵白衣红领整装待发,跟随他从曲沃奔赴疆场。我们见到了勇武的桓叔,还有什么不欢乐的地方?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光洁的山石白得发光亮。士兵白衣红袖整装待发,跟随他从鹄邑奔赴疆场。我们见到了勇武的桓叔,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地方?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水底山石映出粼粼波浪。我刚刚得到起事的命令,不敢轻易告人传播四方。
创作背景
周平王二十六年(公元前745年),
晋昭侯封他的叔父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曲沃在当时是晋国的大邑,面积比晋都翼城(今山西翼城南)还要大。再加上桓叔好施德,颇得民心,势力逐渐强大,“晋国之众归焉”(
司马迁《
史记·晋世家》)。过了七年,即周平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38年),晋大臣潘父杀死了晋昭侯,而欲迎立桓叔。当桓叔想入晋都时,晋人发兵进攻桓叔。桓叔抵挡不住,只得败回曲沃,潘父也被杀。作者有感于当时的这场政治斗争,在事发前夕写了这首诗。《
毛诗序》云:“《扬之水》,刺晋昭公也。昭公分国以封沃,沃盛彊,昭公微弱,国人将叛而归沃焉。”这将《唐风·扬之水》的创作背景交待得很明白。
后人对此诗的主旨和作者,有不同的意见。
方玉润《
诗经原始》说这是揭发潘父背叛晋昭公的阴谋,忠告昭公要有准备的诗。今人
程俊英采
严粲《
诗缉》“言不敢告人者,乃所以告昭公”之说,在《
诗经译注》中认为“这是一首揭发、告密晋大夫潘父和曲沃桓叔勾结搞政变阴谋的诗”。诗中的“素衣朱襮”“素衣朱绣”等都是就潘父而言,说这些本都是诸侯穿的服饰,而“他也穿起诸侯的衣服”,并进一步推测该诗作者“可能是潘父随从者之一”,他是“忠于昭公”的。但今人
蒋立甫认为“这样理解,恐于全诗情调不合”,他引
陈奂《
诗毛氏传疏》之语“桓叔之盛强,实由昭侯之不能修道正国,故诗首句言乱本之所由成耳”,认为诗中的“素衣朱襮”“素衣朱绣”等都是就桓叔而言,是“由衷地希望桓叔真正成为诸侯”,他也推测此诗作者“可能是从叛者”,但并不“忠于昭公”,而是站在桓叔一边的。宋
朱熹的说法比较平稳,以为“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是为桓叔。后沃盛强而晋微弱,国人将叛而归之,故作此诗”(《
诗集传》)。
还有人认为《唐风·扬之水》是一位妇女思念丈夫的诗,或认为是一位女子赴情人约会的诗。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唐风·扬之水》以“扬之水”开篇,是一种起兴,并以之比晋衰而将叛之。小河之水缓缓地流淌,流经水底的白石,清澈见底,映出粼粼的波纹。这是一个平静安祥的环境。谁知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有一个很大的事变阴谋正在酝酿着。一群士兵身着白衣红领,准备在曲沃起事。他们看到了敬爱的桓叔将有所作为,非常高兴。跟随未来之主,必将成为有功之臣。所以,很多造反起家的人,历来是有所图、有所为、有所得的。
此诗一唱三叹,反复歌咏着扬之水,白石白,以此映衬着白衣红袖,旗甲鲜明,说明队伍正在整装待发。他们看到自己的领袖胜券在握,踌躇满志,不禁喜上眉稍,根本没有不成功的担忧。所以很自然地耳语起来。这样也使此诗笼罩着一种紧张又神秘的气氛。
诗中“素衣朱襮”“素衣朱绣”是指诸侯的衣服,程俊英认为这是叛变者所穿。蒋立甫反驳之。因为根据程俊英的说法,潘父与桓叔合力谋反既然是密事,他不能堂而皇之地公开穿起诸侯的衣服去见桓叔。这等于泄密。而桓叔见其僭越之服,自然会有看法。所以,“素衣朱襮”“素衣朱绣”诸语,不可能是对潘父的一种描写,而是就桓叔而言,是对桓叔早日能成为诸侯的一种热切盼望。
诗以“扬之水”引出人物,暗示当时的形势与政局,颇为巧妙。而诗的情节与内容,也随之层层推进,到最后才点出其将有政变事件发生的真相。所以,此诗在铺叙中始终有一种悬念在吸引着人,引人入胜。而“白石凿凿(皓皓,粼粼)”与下文的“素衣朱襮(绣)”在颜色上亦产生既是贯连又是对比的佳妙效果,十分醒目。并且此诗虽无情感上的大起大落,却始终有一种紧张和担忧的心情,在《诗经》中也可以说是别具一格。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水缓弱而石缠严,以比晋衰而沃盛。故欲以诸侯之服,从桓叔于曲沃,且自喜欢其见君子而无不乐也。”“闻其命而不敢以告人者,为之隐也。桓叔将以倾晋而民为之隐,盖欲其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