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制趋同论
趋同论的流派
所有制趋同论是趋同论的一种流派,认为,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已经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单一的私有制),也就是说,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质变。出现了法人社团所有制、资本主义国有化、居民的股票化等。认为最优的社会经济制度是融公营企业、私营企业于一体的混合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找到了一条效率最高的所有制结构,那便是由个体户、私营企业、合作制企业、股份制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国营企业以及港台企业、外资企业等组合而成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质变是野蛮资本主义发展为新资本主义的核心。也是在生产关系领域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趋同的基础。野蛮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私有制导致一系列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正由于此,马克思提出了针锋相对的公有制加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理论。而事物的发展遵循正、反、和(否定之否定)的途径前进。
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质变,并非资本家的主观愿望,也不是资本家追求最高利润的本性变了,而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了追求高效率,资本家们不得不如此而已。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引起所有制质变的主要还是科学管理和科学技术两大车轮的推动。在野蛮资本主义阶段(工业社会的初期),社会生产力以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等轻工业为主,这时的轻工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私有制和家长式的管理尚能应付。当社会生产力向钢铁工业、能源工业、机械制造业等重工业发展时,“规模效应”突显。为了追求高效率,重工业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此时,家长式的管理已无能为力,需要专家们的集体领导,法人社团所有制和股份制应运而生。同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董事会和股东们掌握企业的所有权,由经理们经营企业。这时企业的所有制关系就从个人所有制向法人社团所有制和股份制发展。
谢韬在《炎黄春秋》2007年第二期《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中指出,恩格斯晚年认为投资银行和股份公司的出现,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恩格斯说:“马克思非常看重这一变化,认为股份公司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把资本主义的私有产业实行扬弃。”由此可见,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质变正是马克思在后期已经发现了的,
据此,周戟教授在其所著<和谐哲学初探>一书中提出:趋同论的观点正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所有制的质变,除了企业规模扩大、科学管理升级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信息”成为生产资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社会中,社会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除了土地、厂房、设备、能源、原材料等物质资料外,信息(知识产品)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生产者(工人、农民)与生产资料分离,造成了地主与农民、资本家与工人的阶级对立;但在知识生产领域中,知识生产者(科学家、工程师们)与知识不能分离。因此,在知识生产领域中就不再有阶级和阶级斗争。而知识生产者与企业主的关系也不再是雇佣关系,知识生产者往往用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这也是打破单纯私有制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关键作用,掌握国民经济主要命脉的生产资料,以及经济效益较差的重要企业,如城市基础设施、通讯、交通、金融、传媒、环保产业等,为了确保经济安全和便于宏观调控就必须国有。20世纪50年代西欧掀起了国有化浪潮。这样,国有制、法人社团所有制与私有制构成了混合所有制。其中,国有制便于宏观调控,但国有制的低效率是一个至今都无法解决的难题,因此在实践中,西方国家经常调节国有化的比例。
苏式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全盘公有制(铁饭碗、大锅饭),是造成社会低效率的根源。低效率就没有生命力,导致苏东解体。中国则通过改革开放,以寻求高效率。结果找到的也是混合所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是为了寻求高效率,殊途同归,都找到了混合所有制,这就是所有制的趋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09 16:46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