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剧情简介
讲述了1937年抗战爆发,仇寇肆狂,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校学子辞却五朝宫阙,长途跋涉,暂住于衡山湘水,复又寄居春城,弦诵不绝,悠悠八载。联大自1937年长沙建校,至1946年三校复员,在校生不过8000人,毕业生3800人,却培养出两位诺贝尔获得者,78位中科院院士,1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批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翻译家、社会科学家和政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西南联大犹如一盏明灯,高悬西南一隅,维系着中华文明的一缕学脉。
分集剧情
参考资料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参考资料
幕后制作
历史背景
《战火中的青春》是以西南联合大学的真实历史为基础而创作的。1937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这三所高校为了保存知识火种,南下、西迁,辗转大半个中国,最后在云南昆明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在滇8年时间里,八百多名师生投笔从戎,抗战救国。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得主、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72位两院院士、100多为名师巨匠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栋梁之材。当时,西南联大学生与国家民族患难与共的缩影,不畏枪林弹雨、不惧艰难困苦,历经重重困难与考验,充分展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中华文人的血性与风骨。
前期筹备
该剧剧本历时六年精心打磨,一丝一毫不敢轻负。为了更好的展现西南联大青春励志的主题思想、传递爱国情怀,该剧用了六年的时间打磨剧本,先后创作、修改了14个版本,开了72次剧本讨论会,剧组主创还多次走访清华、北大、云南师范大学的校史馆,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蒙自文法学院博物馆等地,认真采风;在二度创作的情感酝酿期,主创们积极下生活、写体会,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业知识培训。
场地取景
2019年8月24日,《战火中的青春》剧组近从北京
清华大学正式开机。期间辗转
湖州、
常州、
无锡、
上海、
昆明等地,共经历9次大转场,历经130天艰苦拍摄,于12月31日在云南腾冲关机。该剧为真实的还原历史,开机前主创和主演,展开为期2个月的集训。此外,剧组还在云南昆明一百多亩的土地上,一比一重建还原教室、礼堂、体育场、游泳池等二十多座西南联大建筑群,来真实还原当时西南联大学子艰苦卓绝的求学岁月。
后期制作
2020年1月,《战火中的青春》开始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当时正处
新冠疫情期间,他们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不停工、不停产,按计划推进工作。为了保障安全,后期制作团队分批进入办公室进行工作,同时也利用共享屏幕等在线协作工具来完成一些任务。为求还原,剧组使用大量真实爆破进行拍摄。2022年12月,剧组完成后期制作。
制作出品
参考资料
播出信息
前期宣传
2019年6月17日,该剧亮相2019年度新片发布会,并官宣主演及发布首长概念海报;12月31日,该剧先后发布了“四立”剧魂剧照和演员阵容和“战火青春版”预告片。
2020年10月19日,腾讯阅文新丽2020年度发布会举办,现场发布《我们的西南联大》新物料。2023年3月3日,该剧宣布由《我们的西南联大》更名为《战火中的青春》;4月17日,该剧发布定档海报,宣布于4月23日起在
江苏卫视黄金档播出,
优酷、
爱奇艺双平台上线。
剧集评价
大众评分
专业评价
《战火中的青春》播出后,在观众尤其是青年人中引发了热烈反响。这主要得益于创作者将青春故事和历史事件交织融汇,细腻再现炮火硝烟下的文化抗战史,以实现与二十世纪青年观众的精神共振,让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精神薪火相传。该剧艺术地还原了这段西南联大校史,记录了程嘉树、林华珺等青年学子成长的足迹。不仅如此,创作者还着力渲染艰苦条件下相濡以沫的师生情、同窗情,以及浪漫真挚的校园之恋。情感戏层层递进,交织缠绕,使人物形象鲜活饱满,也给历史注入了情感的温度。跟随主人公的视角,观众身临其境般经历、感受,西南联大不再是以往大家印象中的历史名词,而成为属于每一个“我们”的青春岁月。
在表现大学生在战火中成长的故事同时,该剧还承担起记录历史的责任。创作者通过讲述人物的求学与革命之路,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为剧情增加了历史事件独有的戏剧张力。该剧很多剧情都发生在历史的关键转折点上,如南苑保卫战、天津沦陷。这些历史关键转折点串联起一部抗日战争史,也串联起在艰苦环境中民族文化如何传承的历史。该剧还首次用电视剧的形式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西南联大点亮青年理想之灯、发出信念之光的过程,塑造了保护知识分子并掀起救亡图存运动的共产党员英雄群像。根据党史,在西南联大学习过的中共地下党员有206人,他们中很多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作品展现了共产党在西南联大期间无可替代的作用,包括保护知识分子南迁、在学生中宣传抗日救国思想、组织“群社”团结进步学生、在困难时期组织学生劳动生产、发展进步学生加入党组织等一系列情节。
该剧站在记录历史进程、谱写民族史诗的精神高度上,表现青年与时代、个体与国家的互动,激发观众的心灵共鸣和价值认同,在思想性、艺术性等多领域实现突破,不失为青春题材创作的一次创新尝试,值得业界关注和总结(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制片人、高级编辑王永利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