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戒,汉语一级字,读作戒(jiè),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指警戒,戒备。
字源演变
会意字,在甲骨文中,“戒”字描绘的是两只手扶着戈的样子,是祭祀时的一种舞蹈,表示防备的意思,因此,“戒”字是会意字。在金文里,“戈”移到了上面,但两只手拿着戈的形态没有改变。随着文字的发展与演变,“戈”字被简化,两只手的形状变成了“廾”,逐渐成为“戒”字。
详细释义
注:①警惕着不要做(错事)或不要犯(错误),警戒,戒备:一说与动词释义一相同。
② —:英译与动词释义一相同。
③—:英译与名词释义一相同
④杀戒:《新华词典(第四版)》中把该词归为名词释义第一条。
古籍释义
〔古文〕𢦬《唐韵》古拜切《集韵》《韵会》《正韵》居拜切,𠀤音介。《说文》警也。《书·大禹谟》警戒无虞。
又谕也。《书·大禹谟》戒之用休。
又告也。《仪礼·士冠礼》主人戒賔。《注》告也。《聘礼》戒上介亦如之。《注》犹命也。
又《广韵》愼也,具也。
又备也。《易·萃卦》戒不虞。《注》备不虞也。
又《易·系辞》圣人以此斋戒。《注》洗心曰斋,防患曰戒。《朱子·本义》湛然纯一之谓斋,肃然警惕之谓戒。
又守也。《周礼·夏官·掌固》夜三鼜以号戒。《注》谓击鼓行夜戒守也。
又《司马法》鼓夜半三通,号为晨戒。
通作诫。《易·系辞》小惩而大诫。《前汉·贾谊传》前车覆,後车诫。
又与界同。《史记·天官书》星茀於河戒。
又《唐书·天文志》江河为南北两戒。
又《韵补》叶居吏切,音记。《六韬》将不常戒,则三军失其备。
又叶纪力切,音亟。《诗·小雅》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方言音韵
赣语 grai4
客家话 [梅县腔] giai5 [陆丰腔] gai5 [客英字典] gai5 [宝安腔] gai5 [客语拼音字汇] gai4 giai4 gie4 [沙头角腔] gai5 [海陆腔] gai5 [台湾四县腔] kie5 kiai5 gai5 [东莞腔] gai5
粤语 gaai3
潮州话 gai3
◎韩语 KYEY 계
越南语 giới
参考资料
康熙字典.汉典.
音韵方言.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2 19:12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