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是一个企业,尽管很多书店不像在做企业。企业要受商业规则的约束,需要有商业理性,这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自身的经营管理和成长发展要遵循经济规律;这里既有自身资源的局限、书店商业模式的约束,也包括市场的不确定性。有了这根弦,就不易头脑发热,随意膨胀。这些年来有太多的书店在这方面吃苦头,足见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二是,作为一个企业公民,遵循行业规则和维护产业生态也是义务。对这一点,诱惑并不小,出版这个行业的潜规则其实是有利于下游的,一般情况下是先发货后收款,零售店是收款机。要真正做到自我约束,自觉维护行业生态平衡并不容易。当然,如果做到了,作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就会更受同行尊重。
做书店并不是很赚钱,如果太看重经济回报,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当商业效果与你的投入不是很对称的时候,“做一家好书店”这件事要持续下去,需要一些特别的支撑。那就是超越商业的文化理想与激情。“我们的书店未来要有铺天盖地的好书、千里迢迢只为造访而来的读者、一直等在那里的店主和店员、书房式的环境和让人沉浸其中的气质。”“参与到社会的文化传承与读者知识的建构中去。”一个店主这样说的时候,显然是把握了一个好书店的精神底蕴。因此,做好企业需要冷的头脑,做好书店还需要热的心灵。书业其实是一个特别需要理想主义的行当,而这年头理想主义者又是如此稀缺。这也许是发源于欧洲的书店传统日趋式微,好书店越来越少的终极原因。
徐智明,北京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董事长;北京快书包图书发行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199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委,
北京广告协会常务理事。
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北京工商大学广告系兼职教师。 2006年获得“中国广告25年25人”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