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丹
印度普列姆昌德著长篇小说
《戈丹》是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著长篇小说。“戈丹”一词为印地语的中文音译,意译为“献牛”或“牺牲”。该小说写于1934—1935年,首次出版于1936年。
内容简介
《戈丹》一开始和读者见面的就是主人公何利·拉姆。他是一个纯朴温顺的农民,在教规礼法与地主、长老会面前不敢有任何越轨行为。多少年来,何利都在渴望买一条旁遮普母牛,这是他一生中最美丽的梦想,因为母牛不仅每天能挤四五西尔(一西尔约合两英磅)奶,而且更是家门吉祥的象征。
就在何利梦想买母牛时,一天路遇丧偶的牧人薄拉,便利用自己那种农民的机智,允诺为薄拉说亲,从而赊账牵来了薄拉的一头人人赞不绝口的母牛。但这遭到了已同何利分家的弟兄希拉的嫉妒,他把牛毒死后逃之夭夭。巡官大人要搜查希拉的家,何利为了维护家门的体面,却发誓说牛不是希拉毒死的。为了息事宁人,他不得不借高利贷贿赂巡官大人。
何利的儿子戈巴尔在去薄拉家牵牛时,与薄拉的女儿裘妮娅认识,此后两人便经常相会进而相爱。裘妮娅是个寡妇。当裘妮娅带着五个月的身孕来到何利家时,何利和妻子丹妮娅心情矛盾,但终于还是不顾社会习俗和教门势力的压力,收留了这个大逆不道的寡妇。把此事判为伤风败俗的村中长老们开除了何利的教籍。后来何利交了罚金和粮食才得以恢复教籍。这时薄拉也上门讨债,何利只好让他将两条耕牛牵去。万般无奈之中,何利由自耕的佃农沦为本村婆罗门达塔丁的雇工。
戈巴尔把裘妮娅带回家后自己便逃跑了。他跑到城里打零工、摆小摊, 有了几个钱后想回家接裘妮娅进城。戈巴尔回到家里,举家都很高兴。村里人也因他挣了大钱而对他另眼看待。薄拉也送回了耕牛。村里的年轻人在泼水节那天都聚集在戈尔巴家门前玩讽刺长老们的闹剧,煽起了长老们对戈巴尔的仇视情绪。
戈巴尔带妻子和儿子回城后,因罢工中同新工人发生冲突,被打致伤,而裘妮娅两岁的儿子刚刚死去,她又面临产期,生活困顿,幸有邻里相助,才度过难关。何利在母牛被希拉毒死后,仍存再买母牛的幻想,他准备用卖甘蔗的钱第二次买牛。但甘蔗钱立即就被高利贷者夺去,何利的希望复又落空。接着为了嫁出大女儿索娜,又向薄拉的新妻告贷二百卢比。何利由于欠下三年的租子,村里的管帐人已经向法院提出控告,要把他的田抽回。此时何利告贷无门,他明白如果把田交出,他就只能沦为无地可种的苦力了。
当何利搜肠刮肚想办法时,婆罗门达塔丁来劝他把小女儿卢巴嫁出去,对方是一个比何利仅小三岁的中年人。这对何利来说等于是卖女还债。但他走投无路,只好同妻子商量决定了下来。卢巴出嫁时,戈巴尔夫妇带着孩子从城里回来了,希拉也从外地回到家里,并向何利表示悔过。何利虽然债台高筑,但仍想为孙儿买头母牛。他白天做苦工,晚上和妻子搓绳子。一天挖石头时,他感到浑身软弱无力,天旋地转,中暑倒下了。
按照印度教习俗,教徒临死时要行“戈丹”(献牛)仪式,即请婆罗门祭司来净化灵魂,并以一头母牛作祭礼。丹妮娅悲痛欲绝,机械地拿出刚卖绳子得到的二十个安那,先在何利冰凉的手里搁了一会儿,然后对祭司说:“家里没有母牛,没有小牛,也没有钱,只有这几个安那,这就是他的‘戈丹’!”说完昏倒在地。小说到此结束。
小说还以相当大的篇幅对地主莱易老爷及其他城市中产阶级的生活作了描述。对哲学家梅达和女医生玛尔蒂,银行家康纳和他的妻子戈文迪等都着墨甚多。
人物介绍
小说主人公何利是一个自耕农,和妻子、儿女终年辛勤只能勉强温饱。他的理想就是能拥有一头奶牛。但好不容易赊款买到一头奶牛后,引起弟弟的妒忌并将牛毒死。村里的宗教祭祀、高利贷者和警察等乘机对他多方敲诈勒索。后来,何利又收留了不同种姓的未婚儿媳,引起更大的风波。为了保住教籍,他甘愿接受巨额罚款,由自耕农降为半自耕农,接着又成了雇工,后来竟不得不变相地卖了小女儿。即使如此,何利还是想再买一头奶牛, 他拼命干活,最后中暑而死。
何利的妻子丹妮娅,是一位雷厉风行,敢作敢为的劳动妇女形象,同软弱世故的丈夫相反,她较少受到封建宗法观念的束缚,性格泼辣大胆,善良正直,热情爽朗,具有嫉恶如仇的反抗精神和刚直不阿的正义感。她看不起何利统治者软弱顺从的奴性心理和世故哲学,虽然二十年来,无论她怎样千方百计地节省,无论怎样勒紧肚皮,咬紧牙关把每一个铜板都积攒下来,临了还是要欠下租子无法交清,但是“她总不肯认输”决心要同命运抗争到底。
莱易老爷是一位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一个殖民地社会的特殊产物。他集官僚、地主和买办三位一体,是殖民统治者的忠实走狗,劳动群众不共戴天的死敌,代表了印度社会中黑暗、腐朽、反动、凶残的社会势力。莱易是个阴险狠毒,虚伪透顶的伪君子。又是一个老奸巨滑的政治投机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中,他投机革命、坐过牢,从此他到处吹嘘自己参加独立运动的经历,来骗取农民的好感。总之,莱易老爷是一个靠欺诈掠夺等罪恶活动而飞黄腾达的政治流氓和无耻掠夺者的形象。
何利的儿子戈巴尔是作品中着意刻画的新一代农民形象的代表。他不满足于现状,对父亲的一味忍让的作法深为不满,有自己的追求和抱负。他选择一条不同于祖祖辈辈将自己束缚在土地上的人生之路。他在城里做过小买卖,打过工,也曾失落过,沉沦过,但这些生活的打击把他磨练得更加成熟。戈巴尔在城里生活后曾经回过两次家,两次回家的表现截然不同。这证明了他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对生活也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通过在城里生活,使他对农民的痛苦根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是一个根本有别于父亲何利的新式农民,“他明白自己的命运要由自己去创造,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克服一切困难,不会有什么神灵和秘密的力量来帮助他。”
村里的上层人物达塔丁虽然披着婆罗门这件高贵的外衣,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无赖,到处占人便宜。他“随便到哪一家门口去站一站,总可以捞得上东西。生了人要捞,死了人要捞,办喜事要捞,办丧事也要捞,又种田,又放债,又做中人,要是谁犯了点错,就罚他出钱,抢劫他的家产”活生生一个农村地痞流氓的形象。
作品鉴赏
主题内容
《戈丹》是普列姆昌德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一方面用大量篇幅为读者描绘了以何利为代表的印度农民的悲苦的生活图画,另一方面也在城市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的生活范围里挑选描写对象,从而勾勒了另一幅形象的图画。两幅图画被作者着意连接在一起,对印度民族运动时期的现实生活作了概括的形象的反映。
作者根据他对生活的透彻的把握,采用懦弱农民何利·拉姆的后半生的苦难生活遭遇为小说主线,或纵向或横向地刻划了一系列血肉较为丰满的人物形象。除主要人物何利、丹妮娅之外,戈巴尔、薄拉、达塔丁、玛塔丁、裘妮娅、索娜、卢巴、梅达、玛尔蒂、莱易、康纳、戈文迪等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小说一开篇,作者就通过主人公何利自己的言语说出了这个人物性格的核心:“别人的脚踩在自己身上,只得放聪明点,在那脚底板上抓抓痒。”接下来他还说过,“住在水里不能跟鳄鱼作对”。作者在何利善良、宽容的性格基础上,运用情节的力量告诉读者,何利性格发展过程中更多体现出来的还是懦弱与愚昧的特质,这种悲剧性性格,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一生的悲剧命运。作者对主人公的这种逆来顺受的性格是持批判态度的,尽管他无比同情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小说情节的逻辑起点是主人公何利买母牛的美好梦想。随着他力图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小说情节出现三次大的起伏与转折:赊帐牵来的母牛被希拉毒死;寄希望于用甘蔗钱再次买牛但钱却被盘剥一空;沦为苦力后,白天黑夜挣钱准备第三次买牛,最终却因耗尽心力而死去。作者在安排小说情节的几次起伏与转折时,表现出了清醒的整体意识并自觉顺应了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从而较好地体现了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作者自己的艺术观和政治观。
另外,小说在何利这条情节主线外,还安排了一条城市生活的副线,作为照应与补充。在描写城市形象时,作者更多地是在两个人物——梅达与玛尔蒂身上表现了自己的某些理想。这条副线的安排,虽然增加了作品情节的丰富性,但由于常常离开主线太远而使作品的完整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丹妮娅是作者着意刻划的另一个主要人物。从性格特征的角度来看,她与何利正处在一个相对立的地位。她泼辣而又善良,贫穷而不屈节,时时表现出种反抗精神,是一个光彩照人的印度妇女形象。作者表现这个人物的巧妙之处在于:同何利的性格特征产生鲜明对照以增强性格系统的丰富性;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意图而又不违背人物性格的规定性,如他通过丹妮娅之口指出:“村里的头人们都是杀人的,是吸血鬼。利息啦,粮帐啦,送礼啦,送黑钱啦,不管什么东西,都要打劫穷人。”又如在遣责压迫者利用宗教压榨农民时,作者让丹妮娅说:“他们哪里是长老,他们是魔鬼,道地的魔鬼。他们都把我们的田地抢去自己受用。”
艺术特色
从艺术上看,小说不仅逼真地描写了农村的生活,而且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也达到了较高水平。该作品还体现了对农民心理的精当描写,如对何利在几次买牛前的心理描写,就既合乎情理又讲究分寸。作品的语言朴实而流畅,但有时显得缺乏表现力。另外,作品刻划人物性格的手法显得有些单一,而大多数人物性格则有平面化之虞。在情节的安排上,有时作者的随机性起了过大作用,这正如印度学者古伯德在《新印地语文学一瞥》中所指出,“《戈丹》里的故事情节断断续续拖得很长。作者陷入了某个情节以后,好象失去了控制。后来到了很远的地方才又和故事的开头衔接上。”
作品影响
《戈丹》问世后被译成数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声誉。该小说揭露了农村中尖锐的阶级矛盾,被誉为印度农村的一部史诗。
出版信息
《戈丹》写于1934—1935年,首次出版于1936年。中译本于195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译者严绍端。
作者简介
普列姆昌德(1880—1936),现代印度印地语小说家,印度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原名滕伯德·拉伊,早年家境贫寒,16岁起便独自负担全家生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1921年,他辞去公职,专门从事文学活动。他一生共创作了15部中长篇小说(包括两部未完稿),约300篇短篇小说,此外还有电影剧本、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和论文等。长篇小说《服务院》(1918)是他的成名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8 14:45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