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赧
汉语词语
愧赧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kuì nǎn,意思是因羞愧而脸红。
释义
因羞愧而脸红。
出处
三国 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例句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窃感《相鼠》之篇,无礼遄死之义,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唐 韩愈 《答陈商书》:“辱惠书,语高而旨深,三四读尚不能通晓,茫然增愧赧。”
宋 苏轼《答舒焕书》:“忽辱手示,乃知有公沙之语,惘然如梦中事,愧赧不已。”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
明·赵震元《为袁石寓(袁可立子)复开封太府》:“逾深愧赧,乃辱注存。临食三嗟,惭彼高厚。”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18:46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例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