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南部出现的把意识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
心理学派,有奥国学派之称。Act德文本义为动作,现多译作意动,以示与外显动作有别。1874年,该学派创始人出版《
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他指出,我们看见或思考事物,所看、所思的事物(意象、观念)是意识的内容,看和思的对象,并非心理学的对象;看和思等意识的动作才是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理论介绍
我们看见或思考事物,所看、所思的事物(意象、
观念)是
意识的内容,看和思的对象,并非
心理学的对象;看和思等意识的动作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布伦塔诺提出“意向性”概念,认为任何心理动作都指向对象,没有无对象的动作,也无没有动作的对象,对象(内容)和动作不可分开,都要研究,但
心理学主要研究意动。布伦塔诺思想来源之一是
康德哲学中的
现象学思想。他和冯特都认为心理科学研究直接
经验。布伦塔诺的学生施通普夫将直接经验分为四类,每类属于不同学科的对象。其中色、声等感觉和映象是心理内容,属于现象学;知觉、理解、欲望和意志等心理功能属于心理学。功能和内容不可分地各自独立于经验中。我看见红色,看为心理功能,红色为内容(现象),它们同时独立存在不可分开,心理学不能完全排除内容,但它主要研究功能。从此意动心理学又称为
机能心理学。
发展简史
在19世纪的德国,心理学家主要分为内容心理学和意动心理学两大阵容,而由于意动与内容之争的出现,以麦塞尔、屈尔佩为首的二重心理学逐渐成为主流学派。
早期的意动心理学把内容心理学排斥于心理学的研究之外,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对于意动的分类,没有揭示各种类别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而后来的二重心理学虽然试图强调内容心理学和意动心理学的对立,但未从对立统一角度说明内容与机能的关系。
从哲学角度来讲,意动心理学属于唯心主义阵营,这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意动心理学创始人布伦塔诺敢于指出实验方法的局限性,这种精神是值得称道的;后继者提出的一些主张也对心理学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了实验心理学对人的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
学科认识
创始者布伦塔诺指出:“心理学的来源是建立在对我们自己的心理现象的内部知觉上。”因此他将心理学现象分为三类:表象、判断、情绪现象(或爱憎现象)。
意动心理学的拥护者E.马赫和斯图姆夫对意动心理学进行了长足的发展。但主要是
斯图姆夫。马赫对意动心理学的推崇,主要体现在他的这样一个观点上,即科学应该对感觉观察予以指导,应该强调作为一个整体的行为,而不是作为一种分解成元素内容的行为。斯图姆夫是布伦塔诺的弟子,他借助
音乐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成果来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冯特以仪器和
心理物理法所得的实验结果为依据,认为凡在没有成见的经过严格控制的实验情境里得出的结果才算是正确的。斯图姆夫则以音乐思辩为依据,认为如果实验室所得的结果与音乐家的经验明显冲突,则实验室的结果必然是错误的。原因在于,
实验室的研究是把心理内容分解为各个
元素来实验的,但音乐家是一个整体,他的经验是整体的,他的行为也是整体的;用某个元素的研究结果来替代整体经验,显然是与事实不相符的。与此同时,曾为布伦塔诺的学生,后来斯图姆夫弟子的E。 胡塞尔以其
《逻辑研究》创造了
形象学。胡塞尔认为心理学为研究心理事实(即经验或意动)的经验科学,意动就是指向客体的心理事实。这一现象学的观点给斯图姆夫以启发,从而提出经验或意动的分类。
表现现象
感觉和意象的资料,如音、色等,组成了现象学的对象。现象不是物理学的
资料,现象学因研究这种初步的
经验材料,所以是心理学的入门科学。这里,斯图姆夫提出了自己的现象学观点,而非胡塞尔的现象学。两者是有所不同的。
心理机能
例如,知觉活动、组合活动,理会活动,欲望活动,意志
活动等,这些机能等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研究心理机能(即意动),并以现象学作为入门学科。
相互关系
关系学,也是一个心理学的入门
学科。斯图姆夫置关系于经验之内,但考虑到关系常为心理学所难解决,它们似也直接进入经验,但又和感觉不同,所以将它们另列一项。关系在认识上显然也和现象相同,先于机能而存在,所以关系学也应为心理学的入门学科。
内在客观性
斯图姆夫认为,布伦塔诺曾以现象为意动的对象或
客体。例如,就“我看见红色”这个情境而言,红色既为一种现象,又是有意地存在于意动之内,但是,就“我喜欢红色”这个情境而言,红色作为现象便不怎么明了了。看来,现象的独立的存在似乎排除其有意的“内部存在”,这不仅因为形式上的理由,而且也是实际的经验事实。所以,斯图姆夫便为机能的内在对象另列一项,称之为“结构”。于是,心理学就另有一门特殊的入门学科,叫做结构学。
意动观点
意动理论
意动心理学(Act Psychology),“意动”这一术语最早为F.
布伦塔诺所创立,后人将其
描述的意动原理称之为意动心理学。布伦塔诺在其1874年发表的《经验观点的心理学》一书中首次提到心理现象的意动原理,认为人的经验可以分为内在
经验和外在经验,把外在经验转化为内在经验,使之成为内在的客观性,这就是心理现象。而实现这一转化的心理机制便是意动。例如,我们看到一种“红”颜色,这颜色本身不是心理的,它必须借助“看”,借助看这一意动,才会成为一种心理现象。由此可见,意动是使客体附属于主体的一种活动。所以,有人又把该术语译作“动作心理学”或“
活动心理学”。 布伦塔诺提出的意动原理是针对当时以W.冯特为代表的一股思潮的。同样是在1874年,冯特发表了《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主张为摆脱从康德时代就开始的哲学困境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布化塔诺的“经验主义”强调行为的感觉体验,而这种体验是借助意动与客体相关联的。只有当意动被组织起来,作为整体的内在客观性而活动时,心理过程才有意义。所以,不仅不能把心理内容分解为各种元素,相反,应该把它们组织起来。
研究对象
1874年出版心理学名著
《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一书,反对W.冯特在同年出版的
《生理心理学原理》的观点,主张心理学的主要方法是观察而不是实物,同时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心理活动而不是意识经验的内容。
弗朗兹·布伦塔诺称这种心理活动为意动。例如,人看见颜色,
颜色是心理内容,不是心理学的主要对象;看见是意动,意动才是心理学的主要对象。布伦塔诺的心理学理论称为意动心理学。由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思想是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大学任教时所倡导的,故而被称为
奥地利学派(Austrian school)。弗朗兹·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内省,即自我观察。内省是把
经验回忆起来加以观察。他认为这种观察不需要实验室,虽然他不反对在实验条件下进行内省。另外,他还主张利用对别人的
言语、
动作和其他表现进行观察,并对动物、儿童、变态的人以及不同阶段的文化进行研究。他提出来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内容相对应的思想,对后来心理学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他的心理学观点成了后来反对构造主义“
内容心理学”理论的推动力。20世纪初,符茨堡学派关于思维过程的研究,斯皮尔曼关于“认识原理”的研究,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意动分类
布伦塔诺将意动分类为基本的三类:
(2)判断的意动,如认识的活动,拒绝的活动,知觉的活动,回忆的活动,评价的活动和
反射的活动;
(3)爱恶意动,如
情感、
愿望、决断、意志、欲望等活动。他还认为,一个意动的客体或对象也可为另一意动的对象,这便产生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心理系统。
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的对称。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它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意动用法有形容词的和名词的两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具有这个谓语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如“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柳宗元《钴钴潭西小丘记》)中的“陋”就是“认为它不美”的意思。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它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中的“侣”和“友”都是“当作
朋友”的意思。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而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
后期影响
冯特学生屈尔佩原本主要研究内容心理学,后在
德国维尔兹堡大学和他的学生进行
思维的实验研究时,发现有无意象思维,他们称之为识态、心向等,以为心理过程除
映象活力外,还存在无意象过程。屈尔佩试图提出心理功能和心理内容都研究的二重心理学理论以缓和争论。但是20世纪初,布伦塔诺和施通普夫的学生
胡塞尔提出现象学哲学,支持了意动心理学。与此同时,英国
高尔顿研究个别差异时,发现许多人,甚至有的大艺术家也缺乏视觉意象。而法国人
比奈在为女儿作
思维实验时,也发现类似的无意象思维。从此,这种出自哲学
唯心论的意动心理学或机能心理学得到广泛传播,成为当时欧洲一种强有力的心理学思潮,像
格式塔心理学,弗洛伊德的
精神分析都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