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十属,指
惠州府下辖的
归善(含今
惠阳、惠东,惠城区东江南岸,深圳市、
博罗、
海丰、
陆丰、
河源、
龙川、
和平、
长宁(今
新丰)、
永安(今
紫金)及
连平州共九县一州。历史上的“惠州十属”包括了如今的惠州、深圳、东莞、汕尾、河源等市,幅员辽阔。
惠州是广东省历史名城。1990年在区内出土的一窝近30个
恐龙蛋化石,证明7000万年前,这里已是陆地沼泽地带。迄今为止,全市考古发现山岗遗址、古窑址等古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其出土文物说明,在
新石器时代晚期到
青铜器时代,即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惠州境属傅罗县(治所在惠东梁化镇)、龙川县,隶属
南海郡。
南朝宋时属南海、
东官郡地,南朝梁时置
梁化郡(治所在惠东梁化镇)。博罗县迁至浮碇冈(今博罗县城)。
隋初撤梁化郡,开皇十年(
590年),在榆山(今中山公园)设立
循州总管府,治归善县,辖归善(治所在惠城区东北,含惠阳区、惠东县)、博罗、河源、新丰、兴宁、海丰六县。隋大业三年(607年)改
龙川郡,辖归善、博罗、
海丰、河源、
兴宁县。
唐
武德五年(
622年)复循州总管府,管循、潮二州,循州辖归善、博罗、海丰、陆安、河源、石城、
兴宁七县。唐嗣圣元年(684年)改为雷乡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雷乡县(今龙川县城北)。唐天宝元年(
742年)改为海丰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雷乡、兴宁六县。唐乾元元年(
758年)复循州,辖归善、罗阳、海丰、河源、雷乡、
齐昌六县。
五代南汉
乾亨元年(
917年)分拆循州,设
祯州,治归善县,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四县,循州移至雷乡(今龙川县
佗城)。
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3月,为避太子赵祯讳,改祯州为
惠州,自此有了「惠州」之称。1120年赐名博罗郡,1133年复名惠州。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称惠州路,仍辖归善、博罗、
海丰、河源四县。
清雍正九年(1731年),惠州府辖归善、
博罗、海丰、陆丰、河源、
龙川、长乐、兴宁、和平、长宁、永安11县及连平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
长乐、
兴宁划归嘉应州,惠州府辖九县一州,直至清末。此即“惠州十属”,今海外惠州社团一直沿用。
1912年(民国元年),广东实行省、县二级制,
归善县改名惠阳县。1914年(民国三年)6月,恢复道的建置,1920年(民国9年),复行省、县二级制。1925-1935年(民国14-24年),惠阳、
博罗等县先後置於东江区、东区辖属之下。1936年(民国25年)9月,广东省第四
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於惠城,辖惠阳、博罗、
海丰、陆丰、河源、紫金、
新丰、龙门8县。1947年(民国36年)7月,第五专署行政督察区治所在惠城,辖惠阳、博罗、海丰、陆丰、河源、紫金、
龙门7县。
1956年1月成立惠阳专区,专属驻
惠城,辖惠阳、博罗、河源、连平、和平、龙川、紫金、海丰、陆丰、宝安、东莞、
增城、龙门等13县。
1959年3月撤销惠阳专区,惠阳县(含惠城)隶属广州;年底隶属
佛山专区。
1963年7月恢复惠阳专区,专属驻惠城,辖惠阳、博罗、河源、
连平、和平、龙川、紫金、宝安、东莞、增城、龙门等11县。
1970年10月,惠阳专区改称
惠阳地区,辖惠州市(县级)和惠阳、惠东、
博罗、河源、连平、和平、龙川、紫金、宝安、东莞、增城、龙门等13县。1979年3月,撤销
宝安县,成立
深圳市。1983年12月,惠阳地区辖惠州市和惠阳、惠东、博罗、河源、连平、和平、
龙川、紫金、东莞、
海丰、陆丰等12县市。1985年9月东莞撤销设市(县级)。
1988年1月,撤销惠阳地区,惠州市升格为地级市,辖惠城区(即原县及惠州市)、惠阳县、
博罗县、惠东县、
龙门县、海丰、陆丰两县划归
汕尾市,河源、紫金、
连平、和平、龙川五县划归
河源市,
东莞升格为地级市。
世界惠州同乡恳亲大会由
新加坡惠州会馆发起,旨在全世界联系乡亲,敦睦乡谊,增强凝聚力。由世界各国及地区的惠州属侨团、社团组织和“循州”(惠州古称)各地。
1994年4月由新加坡惠州会馆发起,先后在新加坡、惠州、香港、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
汕尾举行;1998年在香港举行的第三届恳亲大会上,决定由原来的每两年修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每一届盛会的举办,均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海外惠州古籍社团的积极响应;大会一贯坚持亲善、敦睦、联谊、共进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