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女服饰
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惠安县民俗
惠安女服饰,福建省泉州惠安县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基本介绍
福建惠安沿海一带的妇女,素以吃苦耐劳、俭朴持家名闻遐迩,更以其奇异的服饰蜚声海内外。她们主要聚居在惠安县东部沿海的崇武、山霞、净峰、小岞一带,这里山水秀丽,海阔天空,有“中国八大最美的海岸线”之一的崇武海岸,有半月湾西沙湾青山湾、净峰惠女湾等中国顶级度假胜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曾赞美道“山石玲珑,世所罕见,民风古朴,犹存千年来之装饰,有如世外桃源。”惠安女虽属汉族,但其服饰素以奇特著称,与传统汉族服饰迥然有别。头披花头巾、戴金色斗笠,上穿湖蓝色斜襟短衫,下着宽大黑裤。花头巾的花大多是小朵的蓝色花,衬以白底,显得活泼、亮丽;头巾紧捂双颊,只露眉眼和嘴鼻,衬出惠女含蓄和恬静的美。可以说,惠女服饰是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宽裤便于涉海,打湿易干,短衫便于劳作,挑石、补网都很方便,又可避免劳作时弄脏衣沿衣袖,黄斗笠可顶炎日,花头巾可御风沙,而头巾的花卉图案和颜色,是美的选择,增加了女性的丰采和神韵。最奇特的是惠安女的着装,湖蓝色的斜襟短衫短仅及肚,渲染其大海般的深邃与天空般的清澈,黑旷裤则宽大飘逸,裤头只到脐下,和盘托出其稳重,表达了一种内涵丰富的着装特色,既矛盾又和谐统一,这种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美,源于她们对周围环境和色彩的感知,是一种体悟四季交替,阴晴风雨变化而脱颖出来的朴实的艺术,人们风趣地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惠女服饰各部分之间在色彩、款式、线条、图案等方面的配合相当协调且恰如其分,既带有传统韵味,又有一定的现代气息。虽历千年略有衍化,却风格依存,独具一格,引人注目,具有很强的色彩感染力,是中华民族服饰中一朵瑰丽的奇葩,为中华民族服饰增添了灿烂光辉。随着闽南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经济发达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文学艺术家们的摄影、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电视、音乐等创作,惠女服饰和惠女形象早已走出八闽,蜚声海内外。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惠女服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起源
惠女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其形成、发展过程一直是中外人类学、民俗学专家关注的课题。其来源有种种传说,仍然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惠女服饰是惠安女在长期生活、生产劳作过程中,不断汲取其他族群的服饰因素,并与当地的社会习俗和生活、生产需要息息相关的。仔细观察,惠女服饰的色彩与样式和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服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她们戴上斗笠,有点像黎族人和京族人;她们短小的上衣、腰饰,特别像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服饰;惠安女喜欢穿青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从色彩上看,和云南水族的服装几乎是一样的;还有彝族百褶裙、绣花翘头鞋、帽子、挎包、手镯、手环;壮族布依族的百褶裙、布依族的袖子、瑶族的纹样等等抖很相似。另外,惠安女的黑纱、头巾还有点像穆斯林的装束,宋元时期泉州东方第一大港,蕃商云集,其中就有大量的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客商,至今,惠安尚存有一个回族乡。逢年过节时,妇女们都梳蝴蝶型的发式,这类似古代百越族的族徽或图腾,这或许证明了惠安女与百越族也有着某种联系。在惠安女生活的这些地区也曾发现有一些古代百越民族生活的痕迹,如在崇武大岞村发现了大岞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并出土了为数不少的石锛、石斧和陶片等古人生产、生活资料。这些文物据考古分析,两千多年前的福建地区主要是生活着古代百越族人,多为闽越人。有人考证认为,惠东人群是古百越民族的一个分支,是闽南十八峒、蝴蝶峒的后裔。蝴蝶是其原始的族徽和崇拜对象,惠安女服饰因此在服饰色彩上蝴蝶般的艳丽华贵,集中体现在蝴蝶图形的种种纹样及头饰中的蝴蝶造型等。也有人认为,从少数民族服饰和惠女服饰的比较,惠女服饰的主流是源于南蛮集团的“苗瑶系”。还有学者考证认为,崇武人种有蒙古族血统,所以惠东妇女的服饰颜色有蒙古族喜爱的颜色——绿色、黑色、蓝色,如澄江汉族包头巾等。众说云云,但无论是如何,各民族同属中华大家庭服饰民俗必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借鉴,谁先谁后早已分不清了。
关于头饰,有说来源于明代抗倭,包头巾不露面是为了便于战斗,头插铁制的剑形簪钗是用以杀敌和保持名节,穿戴黑黝是便于夜袭敌人等等;也有说来源于唐五代开闽王王审知的妃子黄厥,即惠安籍的“臭头皇后”的装束。关于头巾来历的种种说法,既有史实又有传奇色彩,耐人寻味。最可靠的说法是1958年开始修建惠女水库时,在当时艰苦的劳动中,为了遮风挡雨,穿着传统服饰的惠安女不得不学习其他地区的妇女,戴起了头巾和斗笠,而且惠东地区临海风大,过去没有植树造林,一起风,天地混沌,飞沙滚滚,打得行人脸上火辣辣,所以,裹头巾以防风沙,因生活和劳作的需要而沿袭了下来。另外,惠安女手臂上所戴的银镯和腰间佩带的银链,相传是母系社会解体时女人被男子所锁铐的象征,据惠女服饰和惠女婚俗考证,惠东地区仍保留有史前时期母系社会的痕迹。关于惠女服饰的衣长仅及脐位,肚皮外露,这里也有个传说:有一次皇帝南巡要路过此地,地方官吏为显其所辖庶民十分富足,于是下令打制银腰带系于女人裤腰上,同时把上衣裁短以便让银腰带显露出来。此后,佩带银腰带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一直流传下来。
综上,惠女服饰在历史传承过程中,出于生产、生活的需要,融民族、民间、地方和环境特征于一体,既有少数民族特点又独具地方特色,可以说是古代闽越遗俗与海洋文化中原文化碰撞交融的服饰民俗产物,是研究闽越文化传承变迁及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珍贵文化遗产
衍化
惠女服饰的发展变化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它以适应生活和劳动为前提,并严格遵循自身的审美观念,以“称体、入时、从俗”为追求目标。据史料记载,惠女服饰的整体样式定型于唐朝,至宋代渐趋成熟,明末清初以后,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即形成了款式奇异、装饰独特、色彩协调、纹饰艳丽的基本特征。清代中后期,惠安女上穿黑色或紫色长袖挖襟衫,下穿黑色大折裤。衣长、胸、腰背宽阔,下沿稍呈弧形外展,与清代流行“大夫衫”(长式挖襟衫)类似。不同的是袖口偏窄,袖子接长,故“接袖衫”又名“卷袖衫”接袖的用意十分有趣,为的是让新娘入洞房时提起长袖以遮掩一脸羞红;过了3日,才在长袖一半处翻卷逢住固定。到了清末“接袖衫”各部分略为收缩,衣沿弧度加长,臂围宽度加阔,并向外弯展,腰围处的中式纽攀减少,两个连在一起,袖口绕蓝布边。领围上刺绣图案由简变繁,领根下方形色布改为三角形。胸、背中线两侧缀做两块方形黑色、深褐色绸布,其四边各镶接一块三色形色布,改称“缀做衫”。裤子为“大折裤”又名“大筒裤”,俗称“汉装裤”,与当时中国其它地方的汉族裤子并无多大区别。裤子一般用黑色布,也有用蓝色的。裤脚宽约1.2尺,裤头约2尺,缝一道5寸的蓝色布边。其样式从清代中后期至今没有多大变化,惟质料由旧时用粗布,今天改为通用黑绸布。清代末期到20世纪20年代,惠安女穿的上衣,腰胸宽大,衣摆长至膝盖,腰间系条百褶裙。从清朝官服、民服上可以看出有一定影响存在于惠女服饰,特别是马甲或者一个多纽绊的背心,由于这个时期为晚清,因此对近代惠女服饰影响较大。这个时期,为了躲避见到陌生人和自己的丈夫,新婚和没有生育的妇女蒙着黑纱,这种黑纱只有睡觉的时候才摘下来,甚至在夫妻睡觉关灯后才摘掉。当时惠安女的裤管就已经很宽大,和21世纪裤样相似,那时妇女的头上没有戴斗笠和头巾,戴的是这种重达10多公斤的头饰。到了20世纪40年代,惠安女服饰的风格又有一次大的变化。原来过膝的上衣下摆,逐渐缩短到臂部,但是还没有短到露出肚脐。这时期,惠安女的头饰已变成用黑布包头,不包花头巾,也不戴斗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惠安女的服饰有了更明显的变化,从视觉上看,服装的颜色变得更加明快艳丽了。蓝衫黑裤和绿衫蓝裤的一统天下,被新出现的细花布打破。妇女们往往把细花布当成衣料,蓝或黑色的化纤布作为裤料。从式样上看,上衣的长度不断收缩,衣袖越来越窄小。到20世纪60年代,“节约衫”大致成形,最可信的解释是为了让腰间的银裤链能够显露出来。惠安女包头巾和戴斗笠,据说是起于1958年的困难时期。20世纪50年代后,惠安女的结婚头饰不再是沉重的金属饰品和黑布,而是用绸布制作的红绣球,美观又轻巧。在不同的时代,她们的结婚服饰也不尽相同。据说银裤链最早是男人的装戴,后来才渐渐成为女性专用的饰物,到20世纪80年代银裤链广泛流行,是结婚时男方必送的聘礼之一。80年代末,年轻女子流行穿白色的“节约衫”,白底缀些小花等图案或者全白的,年轻人越来越时尚,年纪大的倒显得更花了。
随着时代发展,惠女服饰受外界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今,穿着传统惠女服饰的大多是年长的惠安女,年轻的惠安女多数已不再是穿着短到露出肚脐的上衣,裤子也不再是宽大的灯笼状,只是金斗笠和五彩缤纷的头巾依然如故,仍然是一道独特的风景,那种奇特的格调和韵味依然经久不衰。虽然,穿惠安女传统服饰的人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但是,惠女服饰正在以另一种形式流行开来,结合了惠女服饰元素的服装已经走上了各种舞台,它们把惠安女服饰的精髓带到了世界各地,让不同文化的人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
特征
惠女服饰,可分为崇武城外、山霞和小岞、净峰两个类型。她们整体调和,浑朴大方,富丽堂皇。不同的是,前者斗笠较大、厚、重,笠面和尖顶有小弧度,尖顶有小棕色漆红;后者斗笠较细、薄、轻、小,笠面和尖顶平切,尖顶没有镶红棕片。前者头巾多为蓝底白花和绿底白花;后者也蒙头巾,但多为红底白花,中青年妇女多把双辫子折在头顶的两侧,包上头巾似有梭角的感觉;手上也提有竹篮。从整体上看,惠女服饰的色调柔和庄重,自上而下色调逐渐加重,给人以沉稳感。由于不论春夏秋冬,她们总是把头包得严严实实,却让肚皮露在外头,裤子又特别的宽大,民间戏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
惠女服饰颜色艳丽,衣裤除太青兰、苹果绿、黑色以外,还有白底柳条花纹或上下绿白拼接而成的。冬春季多蓝、黑色,夏季多苹果绿、白地柳条线或两色套装。上身穿的是斜襟衫(截衫),又短又窄,衣身、袖管、胸围紧束,衣长仅及脐位,肚皮外露,衬托出女性身段的曲线美;袖长不到小臂的一半且紧束,袖口滚接二环节,一环为黄或金黄色,一环花布;上衣下摆弧度为椭圆形,向外弯展至袖拢,使腰间五彩塑料丝裤带和银裤链显耀示人,又可避免劳动时弄脏衣沿衣袖。其花纹图案大都是不规则的细点、细纹、细块等。下身裤子多是黑色的,也有深蓝色的。裤筒甚为宽大,裤头只到脐下。裤式腰围小、臀围大,裤筒为30厘米,大筒裤裤脚则有的宽达40厘米,因其宽阔,故移步迎风摇曳飘荡,风韵飘逸,也便于生产劳作,海水打湿、汗水浸渍,风一吹很快就干了。中老年妇女穿的是大筒裤,裤脚宽约36厘米,裤头为臂部的一倍宽,年轻妇女多穿裤管宽大的西装裤,用黑色线布或尼龙布制成,只在婚礼、葬礼、回夫家或外出做客时,才穿传统的宽绸裤。妇女婚装则用全套黑色丝绸衣服,式样与平日相同,但无绣饰,显得典雅端庄。黑、蓝基调上所缀绣饰,打破服装的呆板格局;色彩不佻不乱,至为和谐,艺术效果强,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袖套则多为从事劳动的青年妇女所用,一般为黑、黄、蓝三色,袖套上配有悦目的色彩线条和图案,与上衣相配,更有新意。袖套除了干活时可以保护衣袖以外,还有夏天防晒(惠女服饰衣袖较短)、冬天御寒的作用。
裤带上的银裤链也是惠女服饰的重要内容。穿上宽筒的黑裤时,通常都用四至八条编织带扎紧裤头,这些编织带一般都是用色彩鲜艳的塑料丝编织,多为红色和蓝色,图案精巧,总宽约7至9厘米,颜色分外醒目;已婚妇女则多加上银裤链,悬挂在臀部上,把腰部、臀部构成的曲线美衬托出来。银裤链先前只有一两股,最多也只三股,后来逐渐加多,增加到五股、七股不等,最多的达九股,以多股为佳。那些银裤链一般是结婚时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银裤链越重越体面。
头饰则花样繁多,不同场合、不同年龄的头饰有明显区别。头上的装饰主要是头巾和斗笠。花头巾为四方形(约66厘米),头巾上有不同的颜色和小朵花纹图案,白底上缀绿或蓝色小花,或蓝底、绿底上缀小白花,或红底上缀白绿花,戴上头巾时多缀上大小不同、式样各异的塑料花,折成三角形包系头上,有挡风防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的作用,更能美化脸部,与黄斗笠搭配,十分和谐。每条头巾的花纹均不相同,但都比较清晰、淡雅、悦目。中青年妇女的发型相对简单,在头上留一束头髻,俗称“中扑”,“中扑”前部横二三把弯型塑料梳子,“中扑”分两股合“边髻仔”编两条辫子,在头顶横置一条,用别针固定,戴上花头巾;而夏天则梳“剪头髻”,或把辫子分散在脑后,或用假发散于脑后两侧,不戴花头巾,整个头饰简单易梳,朴素大方,颇符合其家庭主妇因劳作力求简便的需求。未婚青年妇女头发则还留有刘海,头巾与两髻秀发、额前刘海配搭既和谐又自然。圆形尖顶的斗笠则涂上黄漆,具有防日晒雨淋的作用。斗笠是子编的,斗笠上装饰四个绿色塑料扣子,笠里同样装有四个扣子用以固定两条带子,带子很长,沿脸上花头巾边缘扎于颚尖上,余下的部分则挂于笠下特备的红绒丝环中,带子多为白色,并以红、白、绿等色绒线绣有各种图案。斗笠两侧的边缘缀有几朵绢花、塑料花、绒花等,有的还在斗笠里面夹上香纸、画片、卡片等等。年轻姑娘一般每人都有几顶黄斗笠,中年妇女的斗笠则基本类似,饰物较少。由于头巾捂住双颊下颔,把脸包得只露出眼、鼻、口狭小的一部分,而斗笠又戴得很低,熟人也很难一下子认出斗笠下的人是谁。早年有些妇女头戴前伸黑头罩,上作双角兽状,鬓插三支剑形银簪。年老的妇女一般在脑后梳一发髻,近似长方形,然后套上发网,压平,左右各插一个别子,上方和中部各插一支梅花,再围上一条五尺长的黑巾,在发髻边缠绕两圈,留着绣有绿色花纹的两端于身后,用饰着五朵花的别针固定,并插上大塑料花,使整个发型既庄重大方,又不失秀丽纤巧。惠安女蓄发为髻的花样很多,其中最令人赞叹的是“簸箕髻”和“短棍髻”。“簸箕髻”以竹片范圆框,鱼骨为架,直径约2尺许,高戴头上,将头发摊开,团团敷满,分绺扎牢,然后再插些银指钗为点缀,形如簸箕,又似佛菩萨的毫光。由于“簸箕髻”的梳洗,起码需三四个帮手,耗费半日,所以要两三个月才能梳洗一次,美则美矣,却太繁复费时,故今已不多见。
惠安女出门时大多戴有精制的银手链,把折叠整齐的小花帕一半缀于腰侧衬衫口袋,一半露在外面;手中则提着精美的小竹篮子等。在旧社会,新婚和没有生育的妇女蒙着黑纱,这是为了躲避见到陌生人和自己丈夫用的遮羞布。这种黑纱只有睡觉的时候才摘下来,甚至在夫妻睡觉关灯时,才摘掉,它使一些夫妻在路上相遇,丈夫都没有认出对方是自己的妻子。此外,年长的惠安女还有在门牙两侧各镶一颗金牙做装饰的习俗,现已不再盛行。
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惠安县文化馆获得“惠女服饰”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惠安女服饰”项目保护单位惠安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5:42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