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问题》是谢华于1999年创作的爱情书籍,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作品简介
这是一本由三个中篇组成的集子。《远山》写了一个乡村女孩箬子对城市生活从热切向往到初步了解,最后毅然离去的故事。小说中着力描写的一群城市高中生,真诚、善良、热情,他们真的想帮助箬子,可他们自己又有各种各样的烦恼。箬子的离去会给他们留下一点什么呢?
《甲乙丙丁》和《情感问题》则是两个老师和他们学生之间的故事。讲台上的老师是认真严肃的,可生活中呢?比如说,你们的老师忽然恋爱了;比如说,你们的老师突然让人打了。几个淘气粗疏的学生无意之中从他们的老师身上读出了编织生活的各种情感,或诙谐风趣,或苦涩无奈。生活真像一张网,来来回回,牵牵扯扯,这中间需要多少宽容、理解和爱心!
作者简介
谢华,女,原名谢媛媛。祖籍江苏无锡,长在
浙江衢州。1948年生,1977年考入浙江师大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一直在衢州市巨化中学任教至今。浙师大学习期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至今发表了童话、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约八十万字作品,出版了低幼作品集《星星信》、短篇小说集《大合唱》、中篇童话《墙上的鱼》等。得过中国作协第二届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二届“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1996年
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现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释义分析
从字面上理解很简单,就是情感上出现问题。
从人类思维完善开始,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人类能独立思考,情感丰富。在情感上,如果不能把握好,就会出现由于情感而产生的心灵上的纠结。觉得思想上有包袱,有负担,这就是情感问题。情感问题像身体健康问题一样,也需要及时解决,需要及时疏导和宣泄。若不及早解决,最终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感情问题分析
感情问题,从佛法立场来看,势必从
生命现象的角度分析;因为感情问题,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譬如中国人讲的“五伦”,就是讲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感情问题,而这正是实际的生命现象。这种生命现象,佛教把它分析为三个元素,就是惑、业、果报。但在这里我们把业跟果报看成同一个主体合起来讲,所以惑和业(果报)就是今天所要探讨的两个要点。
感情问题内涵
谈到惑,首先我们要了解“感情问题”的内涵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它是我们整个心性综合的表现。佛法把我们一般所讲的心绪、情绪、个性、感情问题通通列入“
心所”这一个观念,对于不同的心理现象、情绪变化,归纳分析成五十一个心所,这就是人性的内涵。
人生的两种特质
一是善(善
心所);一是恶(烦恼心所),在善、恶的特质中,各有很多的成份(心所),而这些成分彼此错综复杂的交合,就形成了种种不同型态的感情问题表象。所以,感情问题,如果我们只是从感情问题的表象去了解,就会受困于感情问题的多样化而掌握不到问题的核心。比方说夫妻之间的关系,有的像兄妹,有的像父女,有的像朋友,有的像情人,甚至有的像仇人;同样的,爸爸对女儿,妈妈对儿子,也都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所以,只有当我们理解到人与人之间感情问题的最后关键点是人性深处的综合表现,是人性的本质,我们才能对感情问题做一个最忠实的评鉴。
人性特质
基本上,烦恼心所,是对我们心性有污染的成分,包括贪、瞋、痴、慢、疑、不正见等
根本烦恼及一些随烦恼;而善心所,是指对我们生命有所提升的,如信、精进、
禅定、慧、
无贪、无瞋、无痴、轻安、
不放逸、惭愧等等。一般说来,如果感情问题是纯净的,多半是从信、惭愧、无贪的立场出发,比方对
元首效忠,对爸爸孝顺,这是从信出发,也就是他认为这样做是好的,正确的,接受这个观念,所以就产生了孝心、忠心的心理。可是就男女的感情问题来说,最核心的元素是贪(当然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之间也有部分是靠贪来达成的。)
因为有贪,我们心性无法达到最深刻的纯净,而产生感情问题,感情问题的产生,是彼此得到协调、得到沟通。而如果两方面变成排斥,就是瞋。为什么会贪?会瞋?就是因为痴,这是人性最深刻的烦恼。
从上,我们已经到人性中,贪的元素,是男女感情问题的症结,接着我们再继续从贪的角度来分析男女的感情问题。贪的对象有很多,其中色贪第一、眷属贪第二,其它还有财、名、食、睡等,譬如有人贪太太的美貌,有人贪太太的钱财,有人贪太太烧的好菜,有人贪甜言蜜语,这都是贪着。但是男女之间贪着最深的情欲,这是维系男女感情问题最根本的东西。
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本质是一样的,但是程度有差别。
第一层次是色,也就是贪着外在的美貌。
第二个是情。所谓情是两个人心灵有了沟通点,不管任何沟通点,都会产生情。不但男女之间如此,朋友之间也是这样。所以,有时专家建议夫妻之间要找共同的爱好,其实就是找沟通点,也就是感情问题的培养。
第三个是爱,爱已经是一种执着,就是不管你爱不爱我,反正我爱你!这跟情是不一样,它是不需要沟通的。
第四个层次是淫欲。淫欲是生理的反应,比较污浊,不管有没有色、情、爱,它只是一种须要解决的心理反应。
这四个层次,就是男女之间互相贪着的情执。
所以如果没有办法超越这四个层次,就一定会堕入男女情欲的漩涡而苦恼。
以上所讲的,是说男女的感情问题,不可以从某一个上来看。今天为什么会离婚?一定是彼此的贪着已经没有了,或是外面的贪着比对太太的贪着更强烈;而有的夫妻之间根本没有了吸引力,为什么又不离婚?这可能是为了面子,为了小孩。所以感情问题的问题,不是爱不爱的问题,而是心性清净与否的问题。今天为什么他会爱一个不该爱的人,而舍弃他该爱的人,就是因为他烦恼重、太愚痴、
善性太弱了。如果这个人他心灵纯净,他站在任何角度,都会把他的烦恼降伏,让他的善性激发,对方再怎么无理,面对再大的困难,他都不会使感情问题破灭。
所以如何激发人的善性,降伏人的烦恼,才是彻底解决人与人之间感情问题的关键。今天我们看到任何感情问题的案子,都必须反省到人性的缺憾,知道必定是有烦恼障蔽他的心性,让他人性陷入无知的状态而造成错误的决定。这就是今天的第一个主题——惑。
问题
我们常讲的一见钟情就是如此。今天你不是碰到他,就结不了婚,这就是业力,就是你的果报(当然这并不是每个人如此的。)所以,中国人讲夫妇结合的两种因素,一是报恩,一是报仇。
恩爱夫妻是报恩来的,恩尽义绝,下辈子就不会结为夫妻;要是恩情还未了或愈结愈深,下辈子还是要结为夫妇,跑不掉的,所以我们不能随便喜欢人。
今天我们了解业力的力量就知道,夫妻之间反目,一半属于业力,一半属于烦恼。就是因为你跟他有仇,所以他故意让你跟他结婚,让你爱他爱得很深;让你痛苦。如果夫妇间有这种情形,不要怨对方,从业力立场来看,你今天被报仇了,要知道这是你以前对不起人家,你要
甘之如饴的接受,而且反过来要感谢他、珍惜他,不要再结仇了。今天你跟他做对,他也就跟你做对,仇就结得更深了。他恼害你,你承受下来,我好好对你,将恩情来赎我以前的不好,只有这样,才能把怨仇解掉,否则怨仇没有解掉,下辈子还要再来结仇,何苦呢?所以今天要了解到,生命的现象确实如此,以前种下恶因,今天要承受恶果,如果你没有业力的正确观念,就会埋怨,就没办法把恶果解掉。
结论
所以结论就是: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感情问题,
在心性的立场上,要净化我们的心灵来解除烦恼的束缚而超越对众生的感情问题;
在业果的立场上,要用报恩的心情跟行动来对待我们的怨仇而消除业果。
这样才是面对感情问题,最有智慧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