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行
西晋陆机诗作
《悲哉行》是西晋诗人陆机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前十句着力铺写了洛阳的春景,后十句描述了诗人受春景感触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全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景情间过渡自然。
作品原文
悲哉行1
游客芳春2林,春芳3伤客心。
和风飞清响4,鲜云5垂6薄阴7。
蕙草8饶9淑气10,时鸟11多好音12。
翩翩13鸣鸠羽,喈喈14仓庚音。
幽兰盈通谷,长莠被15高岑16。
女萝17亦有托,蔓葛亦有寻18。
伤哉客游士,忧思一何19深。
目感随气草20,耳悲咏时禽。
寤寐21多远念,缅然22若飞沈23。
原24托归风响,寄言遗25所钦。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悲哉行:乐府旧题,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引《歌录》说:“《悲哉行》魏明帝造。”又引《乐府解题》:“陆机云:‘游客芳春林。’谢惠连云:‘羁人感淑节。’皆言客游感物忧思而作也。”
2.芳春:春天。
3.春芳:春天的景色。芳,泛指花草。
4.清响:清越的声音。
5.鲜云:明丽的云彩。
6.垂:挂,此指投下。
7.薄阴:淡淡的阴影。
8.蕙草:香草名。又名熏草、零陵香。
9.饶:多。
10.淑气:温馨之气。
11.时鸟:此指春鸟。
12.好音:好听的鸣声。
13.翩翩:鸟轻快飞翔之状。
14.喈喈(jiē):象声词。鸟鸣声。
15.被:披。覆盖。
16.高岑(cén):高山。岑,小而高的山。
17.女萝:亦作“女罗”。植物名,即松萝。多附生在松树上,成丝状下垂。
18.有寻:有依附。
19.一何:何其,多么。
20.随气草:随着节气生长的野草。
21.寤寐(wù mèi):睡着和醒着,谓时时刻刻。
22.缅然:遥远的样子。
23.飞沈:亦作“飞沉”。飞升和沉落。一在天上,一在水下,比喻远隔。
24.原:愿。心愿。
25.遗:给。
白话译文
游客远游芳春林,春芳触目仿客心。
和风徐徐声清越,轻云片片垂薄阴。
蕙草浓郁飘香气,春鸟婉啭多好音。
鸣鸠翩翩悠然飞,黄鹂喈喈自在吟。
兰草芬芳满通谷,草木繁茂覆高岑。
女萝绕松有依托,葛蔓缘岑可寄身。
伤心最是远游客,一腔忧思多么深。
草色应节目感染,鸟鸣依时耳悲闻。
日夜思念远方人,鸟飞鱼潜难相寻。
愿托归风传音信,寄言致送钦敬人。
创作背景
太康十一年(289年),诗人离开故乡吴郡前往洛阳。此诗即诗人在到达洛阳后所作,何焯认为是“为北士所轻而赋”,《陆平原年谱》则称是“伤春思乡也”。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歌录》曰:“《悲哉行》,魏明帝造。”《乐府解题》曰:“陆机云:‘游客芳春林。’谢惠连云:‘羁人感淑节。’皆言客游感物忧思而作也。”
此诗开篇即点明“感物兴悲”四字,春林之芳与客心之伤相对,提挈全篇。首句连用“芳春”和“春芳”,强调了春天的可悲。“和风”以下十句,着力铺写春景,女萝、蔓、葛,各有“寻”“托”,因此而及诗人自己的无可归依。“伤哉客游士,忧思一何深”,很自然地承“有托”和“有寻”而由景及情。“目感随气草,耳悲咏时禽。”诗人目之所接,是随淑气而滋生的蕙草、幽兰、莠蔓;耳之所闻,是歌唱春天的鸣鸠、黄鹂。自然界万物随春而生发、繁荣,莫不自适,莫不有归,而自己羁旅他方,无所依托,只能感物兴悲。“寤寐多远念,缅然若飞沉。”诗人被春景所触,醒时梦里无时不系念着阻隔天涯的故乡、亲人。他希望吹向故乡的风,能把自己的一片深情告诉自己所敬爱的人。
全诗以芳春美景,兴客游忧思之情,以乐景衬哀情,收到倍增其哀的艺术效果。写春景反复铺排,又多用偶句,尽态极妍,字句亦可见斧凿与锤炼之痕,可谓“缘情绮靡”之作。
名家点评
明末清初王夫之:音响节促,全为谢客(谢灵运)开先,平原(陆机)所云“谢朝华启夕秀”者殆自谓比。(《古诗评选》卷一)
清代陈祚明:言情于景物之中,情乃流动不滞也。但如此已足,翻嫌“目感”二句重述径露。诗以含蓄有余,令人徘徊为妙,写尽乃最忌。(《采菽堂古诗选》卷十)
作者简介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陆逊、父陆抗都是东吴名将。吴亡后曾隐居读书,后至洛阳,得到张华的赏识,荐其为祭酒。与潘岳、刘琨等事贵成贾谧,后死于战乱。其诗文注重辞藻和排偶,开六朝文学繁祷之风。有《陆士衡集》,其《文赋》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作品。钟嵘《诗品》评其“才高辞赡,举体华美……尚规矩,不费绮错,有伤直致之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4:0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