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奕䜣》是 2010年 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主要讲述了
道光皇帝的聪惠宠儿恭亲王奕䜣一生大起大落的故事。
《恭亲王奕䜣》内容简介:奕䜣,清朝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大名鼎鼎的
恭亲王,既是当日中国最反动最保守的社会集团——皇室的骄子,又是新时代的弄潮儿;他既在竭力地扶植和挽救大清江山,又在瓦解和破坏它的根基;他既忠于咸丰帝和
慈禧太后,又经常与他们柢牾和争吵;他标榜礼义,却又疏于礼仪;他热爱并精通中华文化,却又热情地迎接世界工业浪潮的到来;他深深地热爱祖国,却有时又放手出卖主权。
第一章 道光皇帝的聪惠宠儿 天下大势,兴亡谁定?这是人们对历史的永恒的追问。中国历史的长流,浩浩荡荡,奔突而进,似乎瞬息之间,流走了上下几千年,淘尽了无数风流人物。时至清代,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这样一个中国古代历史的最后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 种种的偏爱都给了奕䜣,然而在接下来的皇位继承上,道光帝又偏爱了谁呢? 皇位继承,向来是历代王朝极为重视的大问题,因皇位继承而引起的宫廷之变,史不绝书。雍正在位时,深知储位不定,不足以维系国本,而明立太子,又不免导致宫廷变乱。于是,汲取历代
王朝建储的经验教训,尤其是鉴于其
父皇康熙立储而致的纷乱,以及他们兄弟之间争夺皇位的切身体会,创立秘密建储制度。 所谓秘密建储制度,即由在位的皇帝,秘密亲书预立太子的名字,密封在锦匣之中,藏于
乾清宫最高处“正大光明”巨匾之后,等皇帝驾崩前(或驾崩后),由
御前大臣、
军机大臣等共同开启出示,按御书所定,嗣皇帝继位。
道光帝一天天地老了,早该密定储位了,而他却迟迟没有确定。备尝守业艰难的道光帝满心要把皇位交给最优秀的、自己最放心的皇子,然而,道光帝寄予厚望的
皇长子奕纬不幸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死去,死时年仅二十四岁,而且没有为道光帝留下皇孙,道光帝深为痛惜。二子奕纲、三子
奕继早在一二岁的时候相继死去。而眼前的六个皇子当中,七子
奕譞、八子奕詥、九子
奕譓年龄尚幼,较年长的只有四子
奕詝、五子
奕誴、六子奕䜣。五子奕誴系不为
道光帝所宠爱的
祥妃所生,生而状貌拙陋、性格粗率,毫无皇家风仪,不为道光帝所喜。道光帝遂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将其过嗣给嘉庆帝的第三子、自己的亡弟和硕
惇恪亲王绵恺为嗣子,这就意味着他已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所以,道光帝将目光盯在了最喜爱的两个皇子——奕詝和奕䜣身上。 奕䜣文才武略,均为诸皇子之冠。奕詝年长,且有仁者风范,又为皇后所生,此其长处;然而,文才武功远不及奕䜣。究竟立谁为储呢?
道光帝久久难以决断。他深深地知道,这一决断将决定大清社稷未来的命运。 形势变得微妙起来,
奕詝和奕䜣,虽为和睦兄弟,但在关乎自己前途命运的储位问题上,彼此心照不宣,展开了隐蔽的争斗。两位皇子的师傅,为了帮助自己的学生入储,各自进行幕后策划,也施展着无声无息的较量。此时,奕䜣的师傅已经换为卓秉恬。卓秉恬是四川人,
嘉庆七年进士,少年得志,长期担任工、兵、吏等部尚书及大学士等职,为官作风严谨,喜经世致用之学。他见奕䜣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便帮助奕䜣进一步提高学识和应变能力,打算以真才实学博得道光帝的赏识。奕詝的老师还是杜受田。杜受田老谋深算,精通古代典章、文物、人情尤其是权谋,加上他追随道光帝多年,非常了解道光帝的性情与作风。他深知道光帝文武兼备,忠孝两全,因此他觉得自己的学生
奕詝长处不在武功和辩才,而应该以忠厚孝悌的形象获取父皇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