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墓 清代墓葬(见清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占地面积89万平方米。1932年墓被盗掘,已为平地,仅存汉白玉石牌坊1座。
牌坊坐北朝南,高13.3米,宽16.46米,为四柱三间三楼。2003年公布为昌平区级
文物保护单位。
恭亲王的陵墓宏大,有石牌坊、月河及石桥、碑楼、石狮一对、围墙、宫门三间、东西角门、享殿五间、宝顶、地宫等建筑。园寝西边有阳宅,为四进院落,有大门、茶房、垂花门、前厅、后宅、寝室等。民国初年被盗掘,以后王府后人将树木变卖,地上建筑陆续被拆毁。1958年修十三陵水库时将石料运走,现已为平地,目前仅存汉白玉石牌坊一座。
只见牌坊由三门四柱三楼组成,楼顶上四个小石狮子相对而坐。柱顶石狮均面向中,狮座为须弥座,与柱体相连;顶楼檐下斗拱为单翅单昂五踩楼一间式,平身斗拱两攒;两柱之间有二枋相连,枋下有抱柱和
雀替,二枋之间
望柱雕刻上下排
一斗三升斗拱。
牌坊底座为
青石柱础,包砖加固,南北两侧有
抱鼓石加固装饰,东西二柱的外侧加抱鼓石,以成顶足。整个牌坊上檐中间高、两边低,三个楼的楼檐有飞檐,脊为四出九脊,各有
吻兽和
垂兽;中间两柱相连的石枋刻有额匾,字为“履祥锡祜”;中间二柱体刻竖联,东柱为“兰砌常绕和顺气”,西柱为“芝楣永护吉祥云”,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刻。
奕欣(1833年~1898年),
道光帝第六子。清咸丰元年(1851年)封亲王。
咸丰十年以全权大臣身份与
英法联军谈判,次年主持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咸丰帝死后,与
慈禧太后合谋发动政变,出任
议政王。此后,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开办近代军事工业,任
军机大臣等职。同治十三年受到慈禧的猜忌降郡王,光绪十年终于因
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一直到光绪二十年以善后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光绪二十四年薨逝,同年葬于此,谥号忠,以有功于社稷,配享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