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蛋化石博物馆
河南省西峡县丹水镇三里庙村境内博物馆
恐龙蛋化石博物馆,位于河南省西峡县,是西峡恐龙遗迹园的核心景区之一。西峡恐龙遗迹园是一大型恐龙主题公园,位于秦岭山脉东段、伏牛山南麓的河南省西峡县丹水镇三里庙村。西峡恐龙遗迹园主要由地质科普广场、恐龙蛋化石博物馆、恐龙蛋遗址和仿真恐龙园四部分组成。它是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和南阳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景区。其中,恐龙蛋化石博物馆是国内一座以蛋化石为核心展品的博物馆,是中国国家地质博物馆在全国的十二家分馆之一。
地理位置
恐龙蛋化石博物馆位于河南省西峡县丹水镇三里庙村,区内交通便利,312国道由此贯通,宁西铁路由此经过,距南阳120公里,距洛阳130公里,距西安390公里。对进出西峡重要景区十分方便,是假日生态游绝佳去处。
遗迹由来
西峡恐龙遗迹,属于白垩纪断陷盆地沉积。(西峡盆地为秦岭褶皱带、华北地台、扬子地台三大地质构造单元之间的沉积凹陷。中生代末期,该地区受秦岭构造带影响,发育了一系列北西——南东向平行分布的断裂凹陷。据专家考证,这些盆地为白垩纪沉积,因此被称为白垩纪断陷盆地沉积。)恐龙蛋遗址的蛋化石层是西坪――丹水盆地的最高层位,已暴露的蛋化石达1000多枚。在它的下部地层中已发现至少还有16个产蛋层,现已确定分别归于4科7属13种。特别是西峡出土的巨型长形蛋,直径在50厘米以上,是世界上稀有罕见的品种,是西峡蛋化石的标志。西峡出土的恐龙蛋化石,以其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保存完好和大量的鸭嘴龙禽龙原角龙、肉食龙等恐龙骨骼的发现,堪称“世界之最”,被誉为继“秦始皇陵兵马俑”之后的世界第九大奇迹。恐龙遗迹承载着远古时代生命科学的重要信息,期待着人类去破解恐龙灭亡之谜。
馆建风格
西峡恐龙蛋化石博物馆按照现代化、高标准、高品位的要求,在建筑思路上既保存了传统民族建筑风格,又充分体现了新世纪现代建筑艺术的潮流,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博物馆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由河南省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中国地质博物馆展陈设计、清华工艺美术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装修展陈、河南龙成集团投资兴建。2003年10月动工,2006年6月竣工。主要由展览大厅、时空隧道、仿生恐龙园、动感4D影院四部分组成,是进行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游览观赏的理想场所。
2006年8月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组成员到南阳考察南阳伏牛山地质公园。作为南阳申报伏牛山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受到专家组成员的好评。在看完动感4D影院以后,库穆教授夫人被影片的艰险刺激深深折服,评价说:“太棒了,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在参观了中国西峡恐龙蛋化石博物馆以后,雅洛舍克博士题词盛赞恐龙蛋化石博物馆“侏罗纪公园依然存在”,库穆教授更是说:“这是我见到的最好的博物馆”。
2007年6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到恐龙遗迹园视察工作。在视察完恐龙蛋化石博物馆后,李长春赞扬到:“恐龙遗迹园博物馆内的时空隧道、动感4D影院、声光电、仿生恐龙园的设计用了很多高科技手段,设计的很好,开发建设、经营管理都下了一番功夫,可以这样说,这代表了中国博物馆的发展方向”。在恐龙蛋遗址内的天井剖面前,李长春指出“我考察过很多地质遗迹,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独特的开发方式和建设规模,这是世界上的品牌”,同时还对景区寄予厚望:对于这么珍贵的地质遗迹,要好好保护,希望能继续发扬,能把这些遗迹留给子孙后代。
建筑布局
恐龙蛋化石博物馆占地35亩,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从上空俯瞰,馆体呈蛋球形,环形分布,分别为各种展厅,共两层,一层有地域恐龙展厅、地质演化厅等其它展厅,二层有恐龙生长过程再现厅、游客回归原始模拟厅等等。种类繁多、科学全面。该博物馆科学规划、精心设馆,力求反映西峡恐龙蛋化石群原貌,为研究探讨一亿年前恐龙时代的生态环境rterterte以及恐龙灭绝之谜、自然环境变迁等提供最详实、最原始的珍贵资料。恐龙的存在与灭绝,蛋化石、骨骼化石的出土,保护和研究这一珍贵的自然科学遗产、预防宇宙灭顶之灾,避免人类像恐龙一样的悲剧重演,是一切热爱生命、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热爱文明的人们共同心愿。该馆建成必将引来四海中外宾朋,极具观赏、游憩、教育和科研价值。
随着大型恐龙地质公园、恐龙蛋化石博物馆和恐龙蛋化石遗迹展览馆的建设,白垩纪时代恐龙生息繁衍的良好生态环境将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参观信息
交通提示
从南阳市汽车站坐客车到达西峡县
相临景点
水帘禅寺
张衡墓
山陕会馆
淮源风景名胜区
医圣祠
武侯祠
汉议事台
丹江风景名胜区
菩提寺
博望坡遗址
恐龙蛋化石博物馆
福胜寺梵塔
老界岭自然保护区
哪吒故里
龙潭沟风景区
丹霞寺
泗洲塔
花洲书院
石人山南麓风景区
汉桑城
内乡宝天幔国家地质公园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恐龙蛋化石博物馆 .中国地方特色网.2011
恐龙蛋化石博物馆.中国西峡恐龙园.2011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4 12:13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遗迹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