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小说
文学术语
性格小说是以人物性格刻画为中心结构的小说。作为一种在西方的文艺复兴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小说类型,它和人们对人的认识的深入密切相关。
所谓性格小说
西方十八九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美学思潮和文学思潮中相继形成独立体系,重视个性的典型论得到很大发展,在艺术实践中也就影响到小说形态的发展变化,促进了性格小说的发展。
一般来说,故事小说虽然也写人,但其中的人物多半是从属性的,是为故事的发展,故事的引人入胜服务的,而且人物总是类型化的,即使最优秀的故事小说也很难避免类型人物的特点。与故事小说注重共性、普遍性的类型人物相比较,性格小说则更注重人物的个性、特殊性、复杂性、丰富性。
性格小说强调塑造典型人物,强调性格描写与性格复杂性的充分揭示。作家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性格,探寻性格的奥秘,描写“心灵的内部活动'的知觉等方面;既描写人物的行动,人物在做什么;更描写人物为什么这样做,和人物这样做的性格因素,以表现人物的命运。对人物复杂丰富的精神世界,力求淋漓尽致的揭示。人物、情节和环境的细致描写融为一体;让典型性格在典型环境中显示,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性格,因此,在性格小说中,横截面的写法受到特别的重视,即使在纵的线性的情节发展中,也常常横向扩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并在这种场景的转换中多角度地描写人物性格。例如《红楼梦》,力避“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类型化表现方法和故事小说的结构方式,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世界,可以说是我国性格小说的典范作品。西方小说中,塑造了于连·索默尔的《红与黑》,塑造了老葛朗台的《欧也妮·葛朗台》等作品,都是性格小说中杰作。
在中国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后,性格小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对封建文化的批判,“文学是文学”的观念逐渐深入民心,作家也都自觉地将塑造典型人物作为自己的首要的文学革命。其中,鲁迅的《祝福》、《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巴金的《》、老舍的《骆驼祥子》等作品,堪称我国性格小说的典范之作。
性格小说的意义
性格小说是小说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好的故事当然也可以流传于世,但一个杰出的典型性格却更容易永远地活在读者心中。
性格小说当然不是可以完全忽视故事,没有环境,而是以塑造人物,塑造典型性格为最终诣归,故事和环境都是为人物形象的确立服务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3 11:28
目录
概述
所谓性格小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