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症状大部分表现的都不相同,这些症状有很多轻微的,患者很容易忽略。脑梗塞在发病早期和
脑出血的治疗是皆然不同的。对于此病要及时的诊治。
(2)
头痛,
眩晕,
耳鸣,
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
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
CT检查的意义:
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
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
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
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
(4)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
高血压病,
动脉硬化,
高脂血症,
冠心病,
糖尿病等
慢性病。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
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
以上是急性脑梗塞的症状,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
合并症。
急性脑梗塞患者,只要神智清楚,
生命体征平稳,血压值平稳,病情不再发展, 48小时后即可进行功能
康复锻炼,康复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进行。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康复实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要求患者理解并积极投入。在
急性期,
康复运动主要是抑制异常的
原始反射活动,重建正常
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
急性脑梗塞的特点是 “障碍与疾病共存”, 采取个体化的方案,循序渐进。除
运动康复外,尚应注意言语、认知、心理、职业与社会等的康复。已证实一些药物,如
溴隐亭等对肢体运动和言语功能的恢复作用明显,
巴氯芬对抑制痉挛状态有效,由小剂量开始,可选择应用。
可乐定、
哌唑嗪、
苯妥英钠、安定、
苯巴比妥、
氟哌啶醇对急性期的运动产生不利影响,故应少用或不用。
严密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有无抑郁、焦虑,它们会严重地影响康复进行和功效。要重视社区及
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1、
一般治疗应卧床休息、头部放平,必要时给吸氧。除血压特高外一般不降压。勤翻身,注意
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及
泌尿道感染,预防
褥疮。
3、血管扩张剂 间断吸入
混合气体(6—7%的
二氧化碳,50—95%氧),5%
碳酸氢钠250毫升静点,每日1—2次,
罂粟硷100毫克加入250毫升葡萄糖液内缓慢静点,每日一次共两周。
血管扩张剂仅用于发病初1—2天或病后3周以后,否则可出现脑内
盗血综合征,反而会加重
脑组织缺氧损害。
4、
抗凝治疗 治疗方法如下:
肝素12500单位加入5%
葡萄糖、
生理盐水或10%的葡萄糖液1000毫升中缓慢静脉点滴(以每分钟20滴的速度维持24—48小时。除肝素外也可用
水蛭素抗凝,主要是阻止
凝血酶对
纤维蛋白原的作用,阻碍
血液凝固,20mg水蛭素可阻止400g血液凝固,对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因血液流变性异常而出现的浓、黏、聚状态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第一
天可同时口服
抗凝药物,如新
双香豆素300毫克、双香豆素100—200毫克、
新抗凝4—8毫克)。
5、
活血化瘀,
芳香开窍降脂抗凝双效类长效中成药物的防治,能够有效改善体症,防止复发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