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觉失调
一种心理精神状态
“思觉失调”是指一种精神状态,可导致认知能力退化,可通过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改善症状。
思觉失调征状
“思觉失调”是指一种精神状态。当一个人经历“思觉失调”时,他们的思维、情感、感觉会与现实脱离。虽然任何年龄的人士都有机会患上“思觉失调”,但有较大机会发生于15-25岁左右的青少年身上。如果及早察觉及得到适切治疗,是可以减低或避免“思觉失调”发展成多种精神病。
若正在经历“思觉失调”的人可能会出现下列三种征状:
1. 思想及言语紊乱
谈话内容贫乏、说话急迫、缺乏主题、语无伦次。
2. 妄想
一种脱离现实或令人难以置信的思想,但经历“思觉失调” 的人则深信不疑。例如他们普遍会有被监视及被迫害的想法。
3. 幻觉
看到、听到、感觉到一些不存在的声音或事物,但存在非常 真实的感觉。例如他们会听到有声音对他们说话而其他人不 能听到、又或是看到一些并不存在的事物。
临床研究
如果你发现你身边的青少年朋友或家人出现思想及言语紊乱、 妄想、幻觉等情况,他们可能正在经历思觉失调,为他们着想, 你应立刻与我们联络,希望可以给他/她及早治疗。香港的医院管理局在全港设立的四个分区服务中心,内设有跨专业医 疗队伍〈医生、护士、社工、临床心理学家等〉。计划透过一个 一站式、开放式转介方法。当我们收到你的求助后, 经验丰富的医疗人员会尽快以电话与你联络,而所有 怀疑出现“思觉失调”的求助或被转介人仕,会在 一星期内安排约见精神科医生。
香港大学医学院专家李旭新,在无线电视(TVB)新闻专辑中表示,若思觉失调病人不肯承认、面对问题,讳疾忌医,会导致此病无法根治,除了有损个人的精神文明,亦会破坏社会秩序,例如新闻专辑里介绍的个案──周子焯,便是一例,这名周姓男子多次企图自杀却没有死去,在地铁站大喊“天地不容”,更在香港中央图书馆门外咒骂TVB台长“六叔”(邵逸夫)去死,其行为对香港人构成影响。
医学定义
名词的由来:在2001年,香港医院管理局开始筹办一个医疗服务为要针对及早治疗严重精神病患者。于是一班精神科医生计划有策略地向大众宣传及教育有关精神分裂症、妄想症躁狂抑郁症。 但考虑到以下的因素, 于是将‘psychosis’的译法由字典上的‘精神病’改称为‘思觉失调’ 。
‘精神病’是社会根深蒂固的污名(stigma) 和讳忌。 早期精神病(psychosis)病征未稳定,所以难以估计会发展至什么不同类型的精神病。 思觉失调给人容易理解到病征是什么,‘失调’还可以带来多点复原的希望。
思觉失调就是英文的‘early psychosis’,它泛指所有影响到思想、感官出现的早期精神问题,而情况严重到与现实处境脱节。
最常见的是病者与现实偏离。譬如:对外界事物产生幻觉,被侵害的妄想,思想紊乱,有时候过度兴奋,又时候则过度低落。患者大部分是15至25岁青少年。
名称定名
今时今日,思觉失调经过数年来,在传媒的推广,已经变成香港市民的日常用语去形容一些有行为和思想出现毛病的病患者。 但是,比已往的形容词如‘黐线’、‘痴呆’语气来得正面。 思觉失调这名字甚至乎用作流行曲的歌名和电视问答游戏的常识问题。人们亦使用‘思觉失调’去骂人神经病、二百五。
日本从1995年花了7年时间,终于在2002年将精神分裂症更名为“统合失调症”,韩国也于2012年将其更名为“调弦症”,台湾在2014年正式更名。台湾康复之友联盟有针对188位精神康复者进行调查,发现63%的精神康复者在接受药物治疗过程中曾中断1次以上,中断原因包括自我感觉症状好转、觉得治疗没效、副作用产生的不适感,心理层面包括缺乏亲友支持、不敢在别人面前服药。
该份调查也指出,6成以上精神康复者不愿病情被同事知道,主因在意旁人异样眼光、怕遭歧视、怕被贴标签,以及担心工作受影响或失去朋友。康复之友联盟理事长黄敏伟表示,精神康复者除了要与疾病对抗,还要面对被污名化的伤害,甚至可能因此不愿接受协助。
病征病因
综述
幻觉一般被定义为在缺乏外界刺激下所得到的感官认知。它们与认知扭曲不同,认知扭曲是指对外界刺激的错误理解。幻觉可能牵涉五官中任何一个感官,以不同形式出现,简单的譬如光、颜色、味觉、嗅觉等。复杂的可以是一些有意义的体验,像看见某些完整的动物及人物,与他们互动甚至听见一些声音。
幻听在思觉失调中是十分常见。幻听所听到的声音可能谈及某些人,甚至是好几个假想的角色中的对话。当幻听占满了脑海,会使患者特别痛苦。可是,听见声音的体验不一定是负面。有研究指出大部分听见声音的不一定需要精神病学的协助。
思觉失调的病因大致可分为生理性及功能性。生理性的原因可以利用病理生理学方法来寻找。功能性的则泛指其它,譬如心理原因-焦虑、抑郁等。
治疗方法
思觉失调可导致认知能力退化,药物治疗虽可控制幻觉等症状,但难改善认知问题。香港大学精神医学系最新研究发现,以运动结合药物治疗,病人学习能力及记忆力分别提升26%及27%,较单靠服药只提升6%及8%,明显优胜,这亦是全球首项将运动应用于早期思觉失调患者的临床研究
港大精神医学系于2010年7月招募了52名18至55岁、患病少于5年的初期患者参与研究,其中一组患者需于12周内,除服药治疗,额外做每周3次、每次40至50分钟的指定带氧运动;另一组患者只服用药物。但当中17人因病症复发等因素未能完成研究。
研究人员为两组人士先后做文字记忆及学习测试,发现运动组患者的语言学习能力得分,于运动后录得26%的改进,而只有药物治疗的患者只得6%的改进;记忆力方面,运动组的得分升幅亦比没有运动的多出19个百分点,显示结合运动治疗对初期的思觉失调患者效果更佳。
该学系临床教授陈友凯表示,思觉失调患者大脑内负责记忆的海马体会衰退萎缩,而运动有助海马体增大,可协助患者提升认知能力,改善生活。
项目研究员林晶霞说,运动对改善患者与家人关系亦有帮助,她引述其中一名约20岁患上初期思觉失调的大学生称,服药不足以改善其记忆力及学习能力衰退,上课时仍难集中,但参与计划后,家人明显感觉到患者变得主动,愿意与家人攀谈,令双方关系改善,后来患者更愿意自发去做运动。
陈友凯建议,患者可参考港大与香港思觉失调学会合作,针对患者设计的运动“FitMind十式”健康舞,舞步简单易明,吸引患者运动,同时可增强自信。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8 15:06
目录
概述
思觉失调征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