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2日,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在
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隆重举行。活动开始时,小号手吹响《思念曲》。
小号声婉转低回,音符夹着阵阵哀思,催人落泪。在收看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直播时,国人都对现场反复回荡的《思念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思念曲》的作曲是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青年
作曲家郭思达,演奏者是该团乐手王强。
凝聚雄壮汇大爱
悠悠的《思念曲》中,在汶川
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耸立着一面巨大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记事墙。昨天下午,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社会各界人士陆续来到记事墙前,献上菊花。远处有风,在废墟上升起的五星红旗,挺拔招展。
青山作证,群鸟飞鸣。江河奔流,卷不走人们的悲伤,裹挟而来的,是新的力量。
一年前的山摇地动,让天地为之呜咽。为了打通“都汶生命线”,感天动地的一幕幕,似乎还在眼前。昨天,由都江堰到映秀的高速公路,终于全程贯通,汽车飞驰,只需20多分钟。
背景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周年纪念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现场,楼层倾斜,窗棂破损。触目之处,是一座带有裂纹的白色表盘,时针永远定格——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映秀小学的体育教师叶尚敏,主动提到了一年前的这一刻。大地撕裂时,她正带着一个班的孩子,在操场上课。由于身处开阔地,孩子们基本无恙。只有一个身体稍弱的孩子,请假进了教学楼,不幸遇难。
叶老师的眼眶湿了,逝者已去,生者的内心翻腾。“表面当然平静了”,叶尚敏擦擦眼泪,“但心里还是被揪着,现在上体育课,我特别小心……”
小号声起,全场肃立,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会场。在深情的《献花曲》中,20名礼兵捧着10个花篮,缓缓走上台阶,依次将花篮放在纪念表盘之前。
14时28分,全场默哀,为了遇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斗争中英勇献身的烈士。
站在第一排,一名小女孩低着头。在一片深色服装中,她的红衣服,格外显眼。在采访本上,小女孩一笔一画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张思琪。她是映秀小学5年级学生。参加纪念仪式,她对老师说,“我喜欢穿红衣服”。
问张思琪,她的成绩如何。小女孩笑了:“还不错,当然,还要更用功。”
判断一个民族、一种文明,能否从灾难中迅速崛起,依据往往不在于宏大的计划,而在于孩子的笑脸。能够迅速营造出一种氛围,让孩子们感受到希望,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力量。从这层意义上说,在主会场一侧的教学楼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这24个字,如此鲜活。
精神不死,魂魄犹在。
升国旗,唱国歌。凝聚雄壮,汇聚大爱。这一刻,军礼、队礼、注目礼,人们目送五星红旗升起在废墟最高点……牵动一年,感动的将是10年,100年。
献花仪式开始,张思琪和她的同伴们,搬着装有300多枝菊花的大筐,来到会场前方。张思琪低着头,但她记得清楚——第一枝拿走的,是白菊花。
献花的人群中,有穿着白衣白鞋的白衣天使。
有“奋勇向前,生死营救”的解放军、武警、公安、消防部队代表。
有“我爱,我希望,我志愿”的志愿者。
有“我没了小家,还有国家”的受灾群众代表。
也有我们,一群“国运即我运,我手写我心”的新闻工作者。
放下手中的菊花,深深地鞠上一躬。这一刻,松柏无言,挽幛低垂。
走出会场,走出5·12,那一幕历史,并不会就此淡忘。然而,为一个文明聚集灿烂篇章的,是大灾之后的大勇,更是大灾之后的大重建。比应对危机更加重要的,是坚韧不拔的重建历程。
震后一年,灾区也正以全新姿态,如浴火重生般崛起。《思念曲》中,我们不仅仅思念。砖瓦叠加起的,不仅仅是新居,还有勇气和信心。主会场斜对面,映秀小学分会场内,“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的大幅标语,深入人心。
焦点关注
离家再远,也要赶回来祭奠亲人
这一天,哪怕走到天涯海角,也要赶回来,为逝去的亲人献上一束白色的菊花。
这一天,从绵阳到北川的路堵了几十公里,从擂鼓镇一直堵到安昌镇。
昨天早上6时许,北川中学高一(1)班的班主任李军便和家人出发,从绵阳市乘车前往北川老县城,去祭奠大家庭里遇难的亲人。地震中,整个大家庭里走了11个人,包括他15岁的女儿。
白色的雏菊静静地躺在北川中学的废墟上,袅袅轻烟中,李军夫妇泪流满面,哽咽着对女儿说:“女儿,你在天堂要快乐!好好孝敬爷爷、婆婆,带好弟弟。你是爸爸妈妈唯一的乖女儿,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你的模样!”
怀孕5个多月的吴翠华没能回老县城,丈夫雷小海和她的弟弟一行6人,午饭后便从绵阳市永兴板房乘免费班车去了县城。“我弟弟在成都打工,特地带了家人回来的。离家再远的人都赶回来了!”家里的3个孩子——雷小海哥哥的两个遗孤和吴翠华的女儿,昨天在绵阳市九洲体育馆参加悼念活动。上午,吴翠华特地去地震后曾经住过的九洲体育馆看了看,地震后这里曾经是北川灾区群众的临时安置地,而今一切恢复正常。
吹遍网络
小号声婉转低回,音符夹着阵阵哀思,催人落泪。在收看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直播时,国人都对现场反复回荡的《思念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昨日,网友们以各种方式寻求、下载、珍藏《思念曲》,寄托哀思,铭记坚强。
网友紫轩碧影是一个音乐爱好者,前晚,他熬了一个通宵,自己吹录了一段《思念曲》放在了自己的博客上。“因为很多网友在找这首曲子,希望能下载,但都找不到,所以就想了这个办法。累是累了点,可感到很欣慰,也总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紫轩碧影版”的《思念曲》却迅速捧红了他的博客,昨日一天,他的博客浏览率提高了2000多次。而在各大网络论坛和QQ群里,分享、下载《思念曲》更是成为网友们继5·12当天后,缅怀同胞的一种方式。新浪网友无霜说:“我至少把这首曲子传了10遍,同时,也接到了4个网友复制过来的下载地址。”
“虔诚的心领略动情,感触的情致意想象,余下的真引导思考……”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杨晓忠老师认为,《思念曲》之所以让人感动,是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艺术,听者有情自然能真挚动人。
于丹昨日也在其博客中写道:“在小号手吹响的《思念曲》中,一束束黄色和白色的菊花,代表着深切的思念,献给了在汶川特大地震中不幸罹难的同胞。把一切都融入国家的记忆,这是告慰死难同胞的最好方式。”
作者及演奏者
作者
郭思达,2003年毕业于
中央音乐学院,现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创作室创作员。
四岁开始学习钢琴,六岁在吉林省“新苗杯”钢琴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991年开始学习作曲,并于1992年考入吉林艺术学院附中作曲专业。在校期间创作了大量器乐作品,声乐作品。并举办过多场音乐会,受到专家好评。1996年在吉林省作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为了赢得更好的发展,于附中学习的最后一年1997年赴北京学习作曲,师从于著名作曲家
唐建平、
杨青、
徐振民教授。
1998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同时被
中央音乐学院与
中国音乐学院录取,后选择中央音乐学院。入学第一年师从于著名作曲家
姚恒璐教授学习作曲。被老师推荐送去法国。大学二年级开始师从于在国际上享誉盛名的著名作曲家
郭文景教授学习作曲至今。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器乐作品
1999年年底成立个人音乐工作室。开始涉及MIDI音乐,电子音乐。创作的题裁更加广泛,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作品范围涉及影视剧音乐,舞蹈音乐,流行音乐,爵士音乐及部队题材音乐等等。还曾同多位作曲家进行过合作及为其作品进行MIDI编程。曾参于数首MTV音乐的制作及MIDI编程。
演奏者王强,1988年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军乐系学习小号专业,师从著名音乐教育家
郭日新教授。1991年毕业分配到军乐团工作,现任解放军军乐团三队小号首席,同时担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管乐专业本科班兼职教授。
从艺二十年来,完成了数百次国家最高规格的内外事司礼演奏任务,迎送了百余位来华访问的各国元首,曾参与千余场的各类演出,随团出访过德国、英国、法国、中美及南美五国、新加坡、文莱等十多个国家,并在历次演出中担任独奏、领奏。为央视及中央电台录制大量音乐节目,参与了国内外十余张CD唱片的录制,特别是在德国发行的《情迷歌剧》这张CD中,用夫吕号独奏的《Summer Time》赢得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王强的吹奏音色纯正、宽广细致、有极强的音乐表现力,扎实的古典功底,过硬的技巧加上丰富的乐感使之游刃于古典和流行之间,这种具有标志性的迷人魅力使他成为国内最具实力的
演奏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