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府区
山西省忻州市辖区
忻府区,隶属山西省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连定襄县,西邻静乐县,南靠阳曲县,北依原平市,地形西高东低,南、西、北三面环山,东部平坦开阔,为忻定盆地的主体部分,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总面积1980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忻府区常住人口577134人。截至2024年6月,忻府区下辖7个街道、8个镇、3个乡。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期,区境内已有人类活动。
春秋,区境属。战国,属
秦,区境属太原郡
西汉,区境属太原郡阳曲县
东汉建安十年(215年),置新兴郡,同年置九原县。新兴郡统九原、定襄县云中县广牧县
西晋,改为晋昌郡,寻复旧名。
北魏水兴二年(410年),另置秀容郡秀容县。秀容郡领秀容、肆卢县。太平真君在位期间,置肆州,辖新兴、雁门郡、秀容3郡,废九原县。永安中,改新兴郡为永安郡。仍属肆州。
北周,将北魏所置的平寇县移置定接境内。大象年间,肆州移治雁门郡广武县
隋开皇元年(581年),复立新兴郡,领秀容、铜川县2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忻州。大业四年(608年),废州及铜川县。秀容县,改属楼烦郡。隋末又复立新兴郡,领秀容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忻州。武德四年(621年),分秀容置定襄县。贞观五年(631年),增置怀化县,旋废。天宝元年(742年),改忻州为定襄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忻州。
五代,因之。
宋,仍为忻州。
金,改定襄郡,属河东北路。
元初,改九原府,不久复为忻州,领秀容、定襄2县。
明洪武初,秀容县并入忻州,领定襄县,属冀宁道。万历十一年(1593年),改属宁武道。
清初,区境属太原府。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辖定襄县、静乐县2县。
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始称忻县,定襄县静乐县2县分治,属雁门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废道,直属山西省。民国二十五年(1937年),忻县抗日政府以北同蒲铁路为界,分为路东与路西2个县(亦称东忻县与西忻县)。同年9月,山西省划为8个行政区,东忻县属第一行政区,西忻县属第二行政区。民国二十八年,东忻县属晋察冀边区一专署,后属晋察冀边区冀晋二专署。西忻县先后属晋西北二专署、六专署,晋绥边区六专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东、西忻县合并,属晋绥边区六署。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七月后,先后改属晋中区、太原市一专署。
1949年,区境属山西省忻县专区
1958年,忻县、定襄合并改称忻定县,属晋北专区
1961年,忻、定2县分治,复称忻县。
1983年,撤销忻县,设立县级忻州市,属忻州地区。
2001年,原县级忻州市改设忻府区,隶属由原忻州地区改设后的忻州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9年,撤销解原乡、秦城乡、播明镇,设立九原街街道、旭来街街道、云中路街道。
2020年,撤销西张乡、紫岩乡,设立西张镇。
2021年4月,撤销阳坡乡,分别并入三交镇、奇村镇。原阳坡乡的阳坡、蒲阁寨、寨底3个行政村划归三交镇管辖,后河堡、上沙沟、柴家庄、寺坪、安社5个行政村划归奇村镇管辖;撤销高城乡、曹张乡,设立忻口镇;撤销合索乡,设立合索镇,原合索乡的金村、沙洼、枣涧、西大王4个行政村划归奇村镇管辖,九原街街道的会里、神头2个行政村划归合索镇管辖;设立桥西街街道,将秀容街道的怡居苑、试验场2个社区和兰村乡的范野、张野、下社、烟村4个行政村划归桥西街街道管辖。
2023年,设立忻府区和平街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6月,忻府区辖7个街道、8个镇、3个乡:秀容街道长征街街道新建路街道云中路街道九原街街道旭来街街道桥西街街道奇村镇三交镇庄磨镇豆罗镇董村镇西张镇忻口镇合索镇兰村乡东楼乡北义井乡,共234个行政村、34个社区。区人民政府驻忻府区光明东街2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忻府区,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介于北纬38°13'~38°41',东经112°17'~112°58'之间,东连定襄县,西邻静乐县,南靠阳曲县,北依原平市。东西长55千米,南北宽43千米,总面积198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忻府区地形西高东低,逐步倾斜,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部开阔平坦,为忻定盆地的主体部分。境内主要有云中、系舟和五台三大山脉。
气候
忻府区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春温高于秋温,夏季过后秋高气爽。无霜期平均167.1天。年平均降水量462.5毫米,降水集中于7~9月份。年平均气温:平川区8℃以上,丘陵区5℃~8℃,山区5℃以下。1月最冷,7月最热。忻府区属于长日照地区,全年平均日照时间超过2700小时,最长为2943.9小时,最短为2391.3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
水文
忻府区境内有滹沱河、云中河及牧马河三条较大的河流,其中云中河、牧马河由西向东流过整个境内,滹沱河在忻府区东北角经忻府区和定襄县的分界处流过。云中河发源于西北部云中山麓,全长58千米,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牧马河发源于忻府区、阳曲县和静乐县三县界山的南坡,境内全长70千米,流域面积930平方千米。滹沱河由原平市进入,沿着曹张乡东北边流过,进入定襄县,境内全长19千米,流域面积2.73万平方千米。三条河流在全区形成了40万亩以上的灌区,每年可以利用河水约6600万平方米。
自然资源
植被
忻府区的植被比较复杂。西部石山区,海拔1200~2335米的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土层肥沃度大,海拔1500~2200米为油松、白桦、山杨等组成针阔混交林;海拔2000米即森林上限,以上为山地草原草甸植被,有占坡草、高山苔、柴胡、委陵菜、紫云英等;海拔1200~1800米的较低石山区,气候比较温和,植被以草灌占优势,有六道木、胡枝子、榛子、黄刺梅、酸刺、荆条、三柳绣线菊、蚂蚱腿子等灌木丛;上下沙沟一带海拔为1400~1600米地域,是一片无植被覆盖的花岗岩迅化区,仅仅在阴坡半阴坡局部生产小面积的蜡柳等植被群落。中部土石山和黄土丘陵区,海拔为840~1200米,气候较温暖,大部分为农田,自然植被主要生长在沟坡地区,有高草、白茅、狗尾草、酸刺、酸枣、红柳等。东部平原区,海拔711~900米,是主要农业区,在地边路渠河旁生长清管、狗尾草、狐尾草、蒿草、苍耳、大蓟等,下湿地区还有蒲草、芦苇等,盐碱地区还生长盐蓬、碱草、狗舌、剪刀股等。
矿产资源
忻府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种近30种。主要有铁、锰、铜、金、铌、钽、铀、长石、石英、云母、蛭石花岗岩等。
水利资源
忻府区地下水资源量1.26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1.01亿立方米,河川径流量1.22亿立方米。忻府区境内主要有三座水库,分别是米家寨、双乳山、西岁兴水库,总库容达4286.7万立方米(米家寨水库总库容1024万立方米,双乳山水库总库容360万立方米,西岁兴水库总库容2902.7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忻府区全境分石山区、土石山区、丘陵区、平原区四大类。平原面积693平方千米,是忻定平原的主体部分,占全市平原面积25%多。全区有耕地面积100万亩,水地面积50万亩。
人口
截至2023年末,忻府区常住人口577134人,比上年末减少90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97114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67.8%;乡村常住人口180020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32.2%。全年全区出生人口3083人,出生率为5.34‰;死亡人口4439人,死亡率为7.69‰;自然增长率为-2.35‰。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忻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13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2亿元,增长11.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7.0%;第二产业增加值75.29亿元,增长12.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30.3%;第三产业增加值155.62亿元,增长3.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6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960元,按2023年平均汇率计算为6096美元。
居民生活
2023年,忻府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75元,比上年增长5.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927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64元,增长6.5%。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忻府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63亿元,增长0.3%。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101个。其中上年结转项目59个,本年新入库项目42个。房地产开发投资20.56亿元,增长1.8%。其中,住宅投资15.4亿元,增长10.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5亿元,下降25.0%。
财政税收
2023年,忻府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税收收入完成7.03亿元。其中,国内增值税2.11亿元、企业所得税0.41亿元、个人所得税0.14亿元、资源税0.0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44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教育4.60亿元、卫生健康3.30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8.03亿元、住房保障1.32亿元、交通运输0.77亿元、节能环保1.81亿元、城乡社区事务1.78亿元,合计21.61亿元。
第一产业
农业
2023年,忻府区农作物种植面积54.9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81千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5.78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29千公顷,增加0.27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0.19千公顷,增加0.15千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41.53千公顷,增加0.26千公顷;果园面积0.80千公顷,减少0.07千公顷。2023年,粮食产量31.82万吨,增加0.20万吨,比上年增长0.6%。完成造林面积5.53千公顷,增长94.7%。
畜牧业
2023年,忻府区猪牛羊肉总产量0.83万吨,增长10.7%。其中,猪肉产量0.67万吨,增长6.3%;牛肉产量0.08万吨,增长33.3%;羊肉产量0.07万吨,增长16.7%。牛奶产量5.21万吨,增长14.7%。禽蛋产量1.27万吨,增长88.1%。年末生猪存栏4.64万头,生猪出栏9.02万头。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忻府区全部工业增加值59.3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5.8亿元,同比增长10.0%。
建筑业
2023年,忻府区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5.9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6%。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74家,比上年末减少1家;完成总产值53.82亿元,下降10.9%,共签订合同额68.99亿元,下降11.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0.17万平方米,下降3.6%,竣工面积25.17万平方米,下降54.6%。
第三产业
贸易
2023年,忻府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28亿元,增长2.6%。按销售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0.98亿元,增长2.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1.30亿元,增长3.0%。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148.41亿元,增长2.4%;餐饮收入额3.87亿元,增长8.4%。2023年,忻府区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7.4亿元,增长4.6%。
金融
2023年,忻府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25.30亿元,比年初增加64.45亿元,比年初增长6.7%。各项贷款余额561.58亿元,比年初增加22.48亿元,增长4.2%。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212.05亿元,比年初增加17.86亿元,比年初增长9.2%;人民币贷款余额137.60亿元,比年初增加6.10亿元,增长4.6%。保费收入31.1亿元,增长0.7%。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9.2亿元,增长2.6%;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5.6亿元,增长3.8%;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0.4亿元,减少19.7%。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5.8亿元,减少6.3%。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9.9亿元,增长18.2%。
旅游
2023年,忻府区重点监测景区的接待人数1369.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6.0%;门票收入731.74万元,增长99.8%;经营收入31030.50万元,增长69.0%。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忻府区共有幼儿园70所,小学35所,初中16所,普通高中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所,普通高等学校0所,成人高等学校0所。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5.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0%。
高等院校:忻州师范学院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忻府区共有文化馆1个(总馆),文化站18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18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馆)。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忻府区有体育场地面积13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03万平方米。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忻府区卫健局下属城区医疗卫生机构共7个,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7个,乡镇卫生院11个。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忻府区城镇新增就业3719人。外出就业人数3909人。截至2023年末,忻府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43651人,比上年末减少3108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93324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13434人,参加失业保险19323人,参加工伤保险20955人。截至2023年末,忻府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1722人,全年共发放城市最低保障资金1090.04万元。年底得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17027人,全年共发放农村最低保障资金7124.02万元;年底1970人纳入特困供养,全年发放资金1840.63万元。
安全生产
截至2023年末,忻府区自然灾害已造成8557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323.4公顷,因灾倒损房屋18间。
交通运输
忻府区附近有忻州五台山机场。境内有大运高速、108国道、北同蒲铁路纵贯南北;保阜高速公路、忻台旅游公路、忻分旅游公路、省道忻黑、忻保线、北同蒲忻河铁路支线横穿东西。忻府区是连接冀、陕、蒙的商贸集散地和山西省重要交通枢纽。
2023年,忻府区县道线路里程285.1千米,乡道线路里程460.7千米,村道线路里程726.6千米。
历史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唢呐艺术(晋北鼓吹)
唢呐艺术(晋北鼓吹),是流传在山西省大同、忻州地区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晋北鼓吹,源于元明时期北方流行的鼓吹音乐,主要应用于岁时节令、庆典祭祀、婚丧社火等民俗活动。曲调多源于民歌、民间器乐曲、戏曲曲牌及宗教音乐,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与山西地域文化的结晶。晋北鼓吹八大套曲采用传统工尺谱,每套曲目都有相配的传说故事,为研究中国吹奏乐的内涵和起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2008年6月7日,唢呐艺术(晋北鼓吹)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流布于晋北、内蒙古、冀西北及陕西省部分地区。北路梆子云州道(大北路),是北路梆子剧种里影响较大的一个流派,它流布广泛,在唱腔、音乐、表演、剧目等方面都形成了与其他流派不同的边塞特色。深受流布地区人们的欢迎,对繁荣当地戏曲事业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它对板式唱腔的完备和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对梆子戏发展史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2006年5月20日,北路梆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俗艺术
挠羊赛
忻府区摔跤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当地将其称为“挠羊”“跌对”。“挠羊赛”,顾名思义,“挠”即“扛”之意,挠羊就是扛起羊。扛起羊意味胜利与力大,是一种宣告、展示与炫耀。挠羊赛其实也就是摔跤赛。只是,这种比赛最初不是在体育场馆内,而是在田间地头进行。
文物古迹
忻口战役遗址
忻口战役遗址,位于忻州市忻府区。忻口的地形总体来说是“两山夹一口,滹沱中间流”,是晋北通往太原的门户,保护太原的重要屏障,与雁门等雄关险隘一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初,日寇华北方面军5万余人由北至南沿北同蒲南下,自雁门关平型关会师原平镇、准备占领太原,迂回河北歼灭国民党33个师。为保护太原,朱德领导的八路军、阎锡山领导的晋绥军卫立煌领导的中央军共10余万人,正面阻击与侧后游击相配合,击毙日军1万余人,取得了抗击日军侵略者的重大胜利。遗址现有忻口战役纪念碑、忻口抗战纪念馆、战备窑洞、郝梦龄将军指挥所、204高地遗址、日寇所造罪证碑等,除部分窑洞坍塌外,其余的基本都保存完整。该遗址是国家一级抗战纪念遗址、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10月7日,忻口战役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洞寺
金洞寺位于忻州城西约20千米的龙门山脚下,又名龙门寺,占地面积约10亩。原由上、中、下三个寺院组成,上院金光寺在龙门山腰,中院铁头寺在龙门山沟。上院和中院已毁,只留金洞寺保存完好。金洞寺为儒释道三合一寺院,有宋、明、清三个时代的建筑。2006年5月25日,金洞寺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连寺沟墓地
连寺沟墓地,是商代墓地,位于忻府区庄磨镇连寺沟村南。1966年11月,在村南羊圈坡发现青铜器5件,其中有铜爵1件、铜觚1件、鼎3件。铜器上无铭文或族徽等铭记,从造型和纹饰上判断属于商代。连寺沟墓地属于山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忻州古城
忻州古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是中俄万里茶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晋北锁钥”之称,又因文风昌盛而有“文集九原、雅出秀容”之誉,是晋北政治、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重镇。秀容书院、泰山庙、财神庙、关帝庙、忻州北城门楼均位于古城内。
地方特产
忻州糯玉米
忻州糯玉米,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忻州糯玉米,皮薄无渣,口感细腻,鲜嫩黏香,软滑甘甜。忻州糯玉米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及膳食纤维等。2012年08月0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忻州糯玉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孙家湾香椿
孙家湾香椿,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孙家湾香椿是“不剪不发旺,多剪也不发旺”,剪一朵香椿必须连“头”折断的才能正常生长,由此孙家湾流传了香椿被玉帝颁旨“砍头”的神话传说。孙家湾香椿叶厚芽嫩,色泽绿油润、香味浓郁,绿叶红边,营养丰富,品质独特。2013年12月3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孙家湾香椿”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忻州香瓜
忻州香瓜,山西省忻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甜瓜,因味甜而得名,又称甘瓜或香瓜。据测定,甜瓜除了水分和蛋白质的含量低于西瓜外,其他营养成分均不少于西瓜,而芳香物质、矿物质、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则明显高于西瓜。具有“消暑热,解烦渴,利小便”的显著功效。2016年,忻州香瓜被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义井甜瓜
义井甜瓜,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忻府区位于忻定盆地,土地大多地力肥厚、排灌方便,适合香瓜生长。香瓜种植的最佳条件是拥有高盐碱成分的土壤,生长在盐碱地上的香瓜,不仅能促进生育、提早成熟,还能增加糖分,且瓜香四溢,产出的香瓜皮薄肉厚,香甜脆嫩,多汁爽口。2010年12月24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义井甜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著名人物
霍士廉
霍士廉,清宣统元年(1909年)4月生于山西省忻县北堡村。民国十九年(1930年),在忻县中学参与组织革命青年团。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书记、陕西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第一政委,农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中共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一至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张镰斧
张镰斧,民国十年(1921年)3月生于山西忻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参加八路军。次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115师688团政治处组织干事、129师新一旅2团4连政治指导员,志愿军第12军35师参谋长、师长。1957年,在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79年,任七机部副部长兼一院院长、一院代理党委书记。
梅端
梅端,山西忻县人,民国七年(1918年)2月出生。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115师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延安抗大学员,晋绥日报社记者、编辑,建国日报军事代表、川西日报编委、主编,四川农民报副总编辑,省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西南局宣传部宣传处处长兼贵阳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达县地委宣传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四川人民出版社革委会副主任,省新闻事业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兼省出版协会副主席、顾问等职务。
荣誉称号
2021年7月,忻府区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1年9月,忻府区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2 13:5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