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强制说是指关于犯罪预防的理论。德国刑事古典学派的代表
费尔巴哈提出。强调运用人对刑罚的恐惧心理来压抑、控制个体的犯罪欲望。认为人不仅能区分善恶,分清是非,且具有权衡利弊,进行选择的本能。人在实施犯罪前,既能预见犯罪成功带来的精神上、肉体上“快感”的满足。亦能预见犯罪失败后遭刑罚惩罚所带来的痛苦。
人是避免不快、追求快乐、权衡利弊之下进行活动的动物,如果把
刑罚作为犯罪的后果预先予以规定,实施犯罪时立即执行法律上规定的刑罚,那么人们就会把不犯罪而产生的小的不快和因受刑罚而产生大的不快,合理地加以权衡,为了避免大的不快抑制小的不快而不去犯罪,就有必要在法律上预先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关系。
心理强制说以人为理性动物,又有自私的特性为基点。心理强制说强化人们对犯罪与刑罚必然相系的确信,除对具体犯罪立即执行刑罚之外,尤其重要的是以法律预先明确规定各种犯罪及其犯罪后应受的刑罚处罚。由此,意欲犯罪者无论有何犯罪趋向,都将面临着刑罚的威慑,从而使刑罚的心理强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费氏心理强制说的核心在于将痛苦进行合理的比量上。是
罪刑法定原则的实效理论基础。费尔巴哈于1802年根据其心理强制学说,最先在其教科书中以拉丁文格言形式,将罪刑法定主义表述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