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心室肌中层一组具有独特电生理特性的细胞亚群的发现,人们提出了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electrophysidogical heterogeneit)这一概念,即不同部位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态、时程各异,对各种病理生理因素和药物的反应性存在着差异[1~3]。这种跨室壁心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在
心电图T波、U波、后除极及其介导的触发活动和折返性
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性
心动过速(Tdp)的形成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复极化时间长,可分为五期,其形成原理为:①0期是心室肌细胞受刺激后细胞膜上少量Na+内流,当除极达到阈电位时,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大量Na+内流使细胞内电位迅速上升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②1期主要是由K+外流造成膜电位迅速下降;③2期主要是Ca2+和Ca2+缓慢内流,抵消了K+外流引起的电位下降,使电位变化缓慢,基本停滞于OmV形成平台;④3期是由K+快速外流形成的;⑤4期是通过离子泵的主动转运,从细胞内排出,同时摄回K+,细胞内外逐步恢复到兴奋前静息时的离子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