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指
梗死仅累及
心室壁内侧1/3的
心肌,并波及
肉柱和
乳头肌,
心电图一般无
病理性Q波。心电图上常出现的是ST段压低>=0.1mv,但aVR导联(有时还有V1导联)ST段抬高,出现高大的T波。心内膜下心梗,又称为无Q波
心肌梗塞,非透壁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内膜下
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有人认为下列几条可作为诊断标准:
(2)心电图示ST段下降和/或T波倒置,持续时间48小时以上,无
病理性Q波;
(3)血清心肌酶及其同功酶升高,且符合
急性心肌梗塞酶谱的动态改变,并能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血清酶水平升高。
非ST段抬高的心梗比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患病动脉的不完全阻塞更严重、时间更长久,造成心肌血流暂时减少而致MI。非ST段抬高的MI与ST段抬高的MI相比,前者缺血区的血流常在发病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就重建了,这是由于:完全阻塞的血栓早期溶解;原有的斑块破裂较快痊愈;
血管痉挛缓解;在完全阻塞时有广泛的侧支循环;血栓总负荷较低因而前向血流从未消失。这些机制均使心肌坏死较早停止而限制了梗死的发展。可以认为非ST段抬高的心梗是介于ST段抬高的心梗和不稳定心绞痛的中间状态。非ST段抬高的心梗的心肌坏死在性质上常常表现为较少的心肌坏死部位融合,更多地集中在心肌壁的内1/3,因为血流恢复和(或)已形成的侧支循环可以防止坏死区跨越整个心室壁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