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音
汉语词语
德音,汉语词汇。拼音:dé yīn 释义:1.指善言;旧时用来尊称别人的言辞。见《魏书·宗钦传》:“足下兼爱为心,每能存顾,养之以风味,惠之以德音。”2.犹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语、教令。
释义
1、美言、善言。2、好名声。3、来信。4、赦令的一种。其制始于唐(见《唐大诏令集》),大行于宋。《后汉书》帝纪中之“减死一等”为此制的发端,《唐律疏议》中的“降”是此制的别称。德音与赦的不同处,据《唐律疏议》王元亮释文云:“赦则罪无轻重,降则减重就轻。”其具体内容,宋代规定:凡死罪、流罪各降一等(即死罪降为流罪,流罪降为徒罪),徒罪、杖罪、笞罪则全部释免。有时流罪也予释免(见《宋史·刑法志》)。德音适用的范围较大赦窄而较曲赦宽。
出处
《诗·邶风·谷风》
例句
1.善言
①《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郑玄 笺:“夫妇之言无相违者,则可与女长相与处至死。”后亦用以对别人言辞的敬称。
②《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陛下发德音,下明诏。
③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谐讔》:曾是莠言,有亏德音,岂非溺者之妄笑,胥靡之狂歌欤。
④唐 韩愈 《高君画赞》:“遗书一张,德音不忘。”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倘能先赐德音,犹所说豫大庆。”
2. 犹德言,指合乎仁德言语教令
《国语·楚语上》:“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
3. 用以指帝王的诏书。至唐宋,诏敕之外,别有德音一体,用于施惠宽恤之事,犹言恩诏。
①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 高皇帝 时,天下初定,发德音,行一切之令,权也,非拨乱反正之常也。”
②唐 陈子昂 《为朝官及岳牧贺慈竹再生表》:“乃降明制,发德音,恤淫刑,蠲虐典。于是幽魂雪愤,遗噍昭苏。”
④唐 白居易杜陵叟》诗:“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⑤唐 李德裕 《谢赐让官批答状》:“陛下特降纶言,再加褒饰,德音抚慰,自合忘生,睿奖至深,岂敢言病,谨当策励疲蹇,上副天慈,竭尽肝肺,以修官业。”
⑥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乞下三司,令自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应虫蝗、水旱、灾伤及德音赦书蠲放税赋,及蠲免欠负,并具实数,供报当院。”
⑦《平山冷燕》第十六回:“却又不知向何方流荡,竟无迹迹,以辜朝庭德音。”
4. 指朝廷所定的正统音乐。
《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
5. 好名声
①《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德音不瑕。”朱熹 集传:“德音,犹令闻也。”
②《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③晋 葛洪 《自叙》:“高勋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弦。形器虽沉铄於渊壤,美谈飘颻而日载。”
④明 何景明 《古怨诗》之二:“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
参考资料
德音.百度汉语.
策励.百度汉语.
德音.百度汉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6 21:46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例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