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钦县,隶属云南省
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中段,青藏高原南缘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并流”腹地,总面积为8364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9月,德钦县辖7个乡、3个镇,县政府驻地在升平镇。截至2024年11月,德钦县人口为7.66万人。
历史沿革
唐初,为聿赍城,属
吐蕃地;唐
南诏国为聿赍城,属剑川节度辖地。
元代称“小旦当”。至元八年(1271年),属丽江宣慰司;至元十三年(1275年),丽江宣慰司改置丽江路,为军民总管府。至元二十二年(1283年),丽江路改为军民宣抚司。
明洪武五年(1372年),德钦为招讨司磨几勘(
芒康)与万户府(
巴塘)的管辖区。正德四年(1509年),德钦为云南省
丽江土知府
纳西族木定占领,时称阿德酋。崇祯十二年(1639年),蒙古族
和硕特部首领
固始汗派兵南下,打败木氏土知府,德钦为蒙古和硕特部控制范围。
清顺治五年(1648年),德钦归属
西藏统属范围。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巴塘为
清朝控制管辖,巴塘设正、副土司,德钦复归巴塘管辖。雍正四年(1726年),清廷勘定川、滇藏界,
四川省(巴塘管辖)属阿墩子划归云南省
丽江府。雍正五年(1727年),改属维西厅,维西厅划归鹤庆府。雍正八年(1730年)7月,鹤庆府属迤西道。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5月,维西厅复属迤西道丽江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弹压委员,受川滇边务大臣节制。
民国六年(1917年)由
维西县析置阿墩子行政区,属腾越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裁腾越道直属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设阿墩子设治局。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改设治局获批,并更名为德钦设治局,辖燕门、云岭、佛山和升平镇。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云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驻丽江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云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维西县。
1949年,属云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驻鹤庆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5月20日,德钦设治局人民政府成立,隶属丽江专区。
1952年11月21日,撤销德钦设治区,设立德钦县藏族自治区。
1956年9月11日,设置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藏族自治区属迪庆州。迪庆州成立后,将德钦县藏族自治区改为德钦县。
1957年9月13日,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正式成立。1957年,划出维西县第六区,建立奔子栏办事处(县级),直属于迪庆藏族自治州。
1959年5月11日,撤销奔子栏办事处(县级),划归德钦县。
行政区划
2002年7月18日,奔子栏乡撤乡设镇。
2024年9月,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巴迪乡划归德钦县管辖。
截至2024年9月,德钦县辖7个乡、3个镇,
叶枝镇、
升平镇、
奔子栏镇及
羊拉乡、
佛山乡、
燕门乡、
云岭乡、
巴迪乡、
霞若傈僳族乡、
拖顶傈僳族乡。共63个行政村(社区)、644个村民小组。县政府驻地在升平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德钦县位于云南省
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怒江州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接壤,西北与西藏自治区
昌都市
芒康县、西藏自治区昌都市
左贡县,西藏自治区
林芝市察隅县山水相连;东南同四川的
巴塘县、
得荣县及云南的
香格里拉市隔
金沙江相望,总面积836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德钦县境内雪山纵列、峡谷深切。东有云岭山脉,西有怒江山脉,山脉均为南北走向,地势北高南底,地形呈南北长、东西窄的长刀形。南北长约188千米,东西约宽68千米。其中梅里雪山(含太子雪山)、甲吾雪山、闰子雪山、白马雪山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最高海拔为云南第一峰卡瓦格博峰6740米,最低海拔为燕门乡洛咱河口澜沧江江面1840.5米,县内平均海拔为4270.2米。县城升平镇海拔3400米。澜沧江峡谷、金沙江峡谷是举世罕见的高山深谷地貌,形成高山河谷、山区、高寒山区三中类区,耕地集中于金沙江西岸、澜沧江两岸河谷、山区;草场多分布于云岭山脉高寒山区,西部怒山山脉雪峰林立,白雪皑皑,属于冰川地带。深切最明显的地段谷底至高原面相距2000~2500米以上。
气候
德钦县的气候属寒温带山地季风性气候。气候受海拔的影响较大。纬度影响不甚明显。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增大,大部分地区四季不分明,冬季长夏季短,正常年干湿两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633.7毫米,5-10月雨季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7.5%,西北部年平均降水量在660毫米以下,东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在85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4.7℃,年极端最高气温25.1℃,最低气温-27.4℃日照时数为1980.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5。平均初霜日在9月30日,终霜诶在5月23日,最早初霜日为8月28日,最晚终霜日为6月12日。有霜期每年一般为236天,无霜期仅129天左右,旱象居多,长旱、短旱、插花旱、霜冻洪涝加冰雹和雪。
水文
德钦县境内境内有以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为主的三大水系,大小河流共有300余条,总流程1000多千米。
土壤
德钦县水成陆时间较晚,土壤成土年年龄较短,境内有高山寒漠土、亚高山草甸土、棕色暗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褐土、黄棕壤、黄壤、区域性土壤等11个土壤,15个亚类、29个土属、26个土种。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德钦县土地面积1125.65万亩,其中宜耕地14.13万亩,其中
灌溉水田0.22万亩,水浇地3.60万亩,旱地10.31万亩,旱地占耕的73.86%;宜林地695.02万亩,其中成林577.07万亩,成林占地81.77%;牧草地(即天然草地)148.83万亩;园地0.03万亩;其中果园0.0059万亩,其它园地0.0223万亩;未利用地249.75万亩,其中荒草地131.30万亩,裸土地1.45万亩,田坎7.36万亩,裸岩石砾地109.63万亩;
其它用地2.60万亩,其中城镇村庄、独立工矿用地1.47万亩,交通用地1.19万亩。
林业资源
德钦县境内林业用地面积862.73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8.8%;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5.5%。全县生态公益林地纳入补偿:国家级313.36万亩省级70.26万亩。
生物资源
德钦县境地处横断山脉腹地,境内森林面积大,自然环境好,有众多的珍禽异售,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动物中兽类有18科47种,鸟类有14目37科215种,有重点保护珍稀特有种滇金丝猴,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金钱豹、雪豹、
熊猴、
黑仰鼻猴、金雕、胡兀鹫、
绿孔雀、斑尾榛鸡、雉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棕熊、林麝、岩羊、鬣羚、斑羚、穿岬、藏马熊、小熊猫、石豹、青鼬、水獭、斑灵猫、大灵猫、小灵猫、金猫、猞猁、马麝、高山麝、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淡腹雪鸡、勺鸡、黑鸢、松雀鹰雀、雀、高山鹰、红隼、白腹锦鸡、灰鹤、黑颈鹤、楔、尾、尾绿鸠、大绯胸鹦鹉、灰林鹃、白腹黑啄木鸟等珍稀动物;种子植物有127科,506属,174种,相当于西藏种子植物科属,种类的77.4%、44.2%和33%,在456个野生植物属中、热带分布属占24.57%,温带分布属占68.55%,中国特有分布属占4.1%。国家级保护植物16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6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0种,药用植物143科,718种。
水能资源
德钦县境内水能蕴藏量丰富,开发新能源潜力大,两江流域已完成建设电站有里底水电站,装机42万千瓦;乌弄龙水电站,装机99万千瓦;在建电站有金沙江旭龙水电站,装机240万千瓦;计划年内核准有古水电站,装机220万千瓦;正处前期的水电站有奔子栏水电站,装机260万千瓦;龙盘水电站,装机420万千瓦。
矿产资源
德钦县境内有金属、非金属等矿藏,共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锡、铅、锌、蛇纹岩、硫磺、橄榄岩石、磷石棉、透明石膏等金属个非金属矿点87处。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德钦县常住人口为54736人。
截至2023年末,德钦县常住人口5.86万人。按年龄结构划分,0-15岁0.91万人;16-59岁3.97万人;60岁及以上0.98万人。出生率为5.23‰,死亡率6.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4‰,年末全县人口城镇化率为19.11%。
民族构成
德钦县有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白族、回族、彝族、壮族、苗族、哈尼族、怒族、傣族、普米族等12种少数民族。
经济
综述
2023年,德钦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07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582万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4157万元,同比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267962万元,同比增长2.5%。三次产业的比重为5.9:38.3:55.8,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5686元,下降0.7%。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德钦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完成353792万元,同比下降38.2%。其中:第一产业25955万元,同比下降33.6%;第二产业256691万元,同比下降0.65%;第三产业71146万元,同比下降72.8%。
人民生活
2023年,德钦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05元,同比增长6.9%。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930元,比上年增加1843元,同比增长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8元,比上年增加1166元,同比增长9.5%。
2023年,德钦县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438元,同比增长17.2%,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539元,同比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616元,同比增长22.7%。
财政
2023年,德钦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216万元,同比增长29.9%。其中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63万元,同比增长36%。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8496万元,同比增长5.02%。
第一产业
2023年,德钦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589万元,同比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16962万元,同比增长3.25%;林业产值14832万元,同比增长9%;牧业产值12489万元,同比增长1%;渔业产值123万元,同比增长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83万元,同比增长5%。
2023年,德钦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75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5441公顷,同比增长0.43%,产量22570吨,同比增长0.0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312公顷,同比增长7.1%。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208.44公顷,同比增长7%,产量3546.18吨,同比增长1.3%;种植中药材792.68公顷,同比增长5.3%。
2023年,德钦县猪、牛、羊、家禽肉类总产量4561吨,同比下降0.22%;
2023年,德钦县牛奶产量7628吨,同比增长4.94%;禽蛋产量206吨,同比增长1.98%。
第二产业
2023年,德钦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45109万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9.6%,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增速2.8%。
2023年,德钦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9198万元,同比下降25.9%。
第三产业
德钦县地处滇藏要道,四方客人云集。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因南线国际线路遭到封锁,德钦一度成了中印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商号林立,成为滇西北商业重镇之一。建国后经过近50年的发展,德钦的供销商业更加壮大。1998年,工有商业网点64个,197人,其中国营网点4个,供销社网点60个,110人,集成产业60个,110人。
国内贸易
2023年,德钦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460万元,同比增长11%。按规模分: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26.8万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限额以下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2433.2万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6%。按行业划分:批发业8375万元,同比增长13%;零售业128507.2万元,同比增长11.11%;餐饮业16271.6万元,同比增长12.47%;住宿业12886.5万元,同比增长33.48%。2023年,全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44289.86万元,同比下降2.9%。
金融
截至2023年末,德钦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97257.03万元,同比下降2.16%。从存款结构看,企业存款余额44079.63万元,同比下降19.44%;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19034.53万元,同比增长9.12%。
截至282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30176.12万元,同比增长3.62%。从贷款结构看:住户贷款余额206790.12万元,同比增长6.5%;企业贷款余额123386万元,同比下降0.87%。
邮电旅游
2023年,德钦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2937万元,同比增长0.3%。2023年,德钦县电信业务总量达54448.35万元。固定宽带网络用户达39511户,其中农村宽带接入用户达24716户。移动手机用户数达82410户,其中农村手机用户数达62718户。
2023年,德钦县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77.68万人次,同比增长63.99%。完成旅游业总收入447142.65万元,同比增长101.18。
交通运输
截至2023年,德钦县公路通车里程为2548.165千米,通客运班车行政村数49个,通达率100%。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德钦县幼儿园45所,在园幼儿数1773人,学前一年儿童毛入园率100%。小学4所,其中集中办学3所,示范小学1所,在校学生3453人(其中女生1678人),小学毛入学率110.35%,小学辍学率0.00%,小学升学率为100%。全县初中1所,在校生1460人(其中女生709人),初中毛入学率118.7%,初中辍学率0.00%,初中3年巩固率99%。
2023年,德钦县初中享受营养餐1402人,小学享受营养餐3246人。全县初中随迁子女11人;小学随迁子女32人;学前教育随迁子女17人。
2023年,德钦县共有教职工996人,其中初中教职工数163人,小学教职工数554人,幼儿园教职工数279人,教师进修学校教职工数10人。全县专任教师653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154人,小学专任教师370人,幼儿园专任教师129人,教师进修学校专任教师9人。
文化事业
2023年,德钦县共有智慧旅游综合服务中心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文物管理所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个。
医疗卫生
2023年,德钦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53个。县级综合医院1个、县疾控中心1个、县妇幼保健院1个、县卫生监督所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7个,41个村卫生室。
2023年,德钦县有在职卫生工作人员525人,其中卫技人员506人,占全县卫生工作人员总数的96.38%;拥有执业医师151人;现有在岗乡村医生69人;全年乙类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382.22/10万,丙类报告传染病300/10万;婴儿死亡率0‰,农村住院分娩率99.68%。
社会保障
2023年,德钦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城镇新增就业632人。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8079人(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9796人)。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7453人;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3907人。
2023年,德钦县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为1648人,共计发放保障金809.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为10575人,共计发放保障金3436.4万元。
截至2023年末,全县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5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4个。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05个。
历史文化
文物
截至2023年,德钦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个,登记文物44个。
茨中教堂
茨中教堂位于德钦县燕门乡茨中村。教堂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法国传教士修建,1909年重建。目前教堂、厢房、大门、地窖、传教士墓、葡萄园等仍保存完好,是西方建筑风格与我国的汉、藏、纳西、白等民族建筑风格完美结合的典型范例,是中国藏区唯一保存完好的教堂建筑。
2006年5月,“茨中教堂”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茶马古道阿墩子段、梅里段
茶马古道阿墩子段起于升平镇阿墩子古城,终于阿东村,长约15千米。是目前迪庆境内仍在使用且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段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梅里段形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时期,至今还是滇、川、藏结合部各民族交往的重要通道。位于德钦县佛山乡,全长30千米,由溜筒江古渡口、扎纳古驿道、梅里水古驿站和梅里水马帮保护神庙以及藏文石刻群组成。是目前茶马古道中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段古道。
2013年5月,“茶马古道”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奔子栏佛塔殿壁画
奔子栏佛塔殿壁画位于德钦县奔子栏镇奔子栏村,海拔2108米。奔子栏佛塔殿壁画建于十九世纪中期,由“曲登拥曲登”(藏语意为“佛塔箐佛塔”)壁画、“娘轰曲登”(藏语意为娘轰村佛塔)壁画、“习木贡洞科”(藏语意为习木贡村转经堂)壁画三部分组成,共绘有藏传佛教壁画227平方米。该壁画是云南藏区保存较完好的清代藏传佛教壁画之一,壁画构图精致,造型大方,设色明快,用料讲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除了藏传佛教内容外还有许多表现当地民俗活动的场景,是研究当地民俗历史的重要实物。
2003年12月18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飞来寺
飞来寺位于德钦县升平镇巨水村飞来寺村民小组,海拔3500米。始建于十三世纪初,十八世纪末毁于火灾,十九世纪初重建。飞来寺由佛殿、转经堂、烧香台等组成,总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佛殿坐西朝东,南、北、东三面内壁上绘有50多平方米的藏传佛教壁画。该壁画构图大方,设色精美,线条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壁画以大门为界,一分为二,一半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师承和护法等,而另一半则为格鲁派师承及护法等,是藏区绝无仅有的一殿有二派的佛教壁画,是涉藏地区各佛教教派和谐共荣的鲜明实例,是研究云南佛教文化历史的重要实物。
2003年12月18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竹林寺
东竹林寺(塔巴林寺)位于德钦县奔子栏镇书松村,海拔2850米。东竹林寺始建于1667年,称“冲冲措卡林”,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1674年被藏传佛教格鲁派兼并,和附近的十余所噶举派寺庙合并改宗为格鲁派,并赐名“噶丹·东竹林”。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仅留下一幢大殿,里面有100余平方米的清代壁画。20世纪80年代早期,东竹林寺整体搬迁,该大殿交由塔巴林尼姑寺使用。东竹林是迪庆境内仅存的少数清代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之一,殿内的壁画内容丰富,绘画技法高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003年12月18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曲赤通摩崖石刻
曲赤通摩崖石刻位于德钦县奔子栏镇叶日村曲赤通村民小组,海拔2138米。是藏传佛教内容的摩崖石刻,总面积6平方米,刻有莲花金刚、莲花观音、四臂观音等5尊藏传佛教造像。佛像原为赤铁矿颜料绘制,后期有多次补刻和绘制的痕迹。该摩崖石刻是研究迪庆社会发展史和佛教历史的重要实物。
2019年2月21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雪达贡木林
雪达贡木林位于德钦县佛山乡江坡村雪达村民小组,海拔3337米。由一座寺庙、一座神山和一个神湖组成。是一所集藏传佛教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宁玛派于一体的特殊寺庙,以萨迦和格鲁派传承为主,没有职业僧人,每年例行的法会和佛事活动都由俗家居士主持和举办。庙内供奉有萨迦、格鲁、宁玛、噶举派祖师或护法神。寺庙基本结构完整,寺内保留有部分清代绘制的壁画。雪达贡木林是多种宗教和谐、多种信仰共存的见证。
2019年2月21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拖顶傈僳族大村民居建筑群
拖顶傈僳族大村民居建筑群位于德钦县拖顶乡拖顶大村,海拔2500米。该村有300多年历史,世居民族为傈僳族,20世纪50年代,一场大火将全村传统的井干式木楞房建筑烧毁殆尽。在重建过程中,该村民居建筑群,采用石木结构三层硬山顶,外墙均用石块砌成,内部建筑采用藏族的木梁柱构架样式独特,融合了藏、傈僳、纳西等民族建筑风格为一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民俗研究价值。
2019年2月21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德钦县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分别为《格萨(斯)尔》《迪庆热巴(斯农热巴舞)》《迪庆锅庄(奔子栏锅庄)》《梅里神山祭祀》;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6个《奔子栏藏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藏族金属铸造工艺》《藏族服饰》《德钦藏族弦子舞》《藏族“卡甲”习俗》《藏族“百谐”祭祀礼仪》《拖顶藏族酒歌》《酥油花》等,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7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4个,被命名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5人;纳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8个,被命名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04人。
热巴舞
“
热巴舞”是一门融铃鼓舞、杂剧、哑剧、寓言、歌舞、说唱、杂技、小戏、弦子舞等艺术种类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具有强烈的表演性、观赏性和艺术性。“热巴”本意为长发、粘着的发辫,引申为用毛发编织成网穗服饰,即热巴艺人系在腰间的用黑白两色牦牛毛编织成缨络的网穗。迪庆民间称“跳热巴”“跳勒巴”“铃鼓舞”,还有民间老艺人称“跳骨头舞”。
斯农热巴又称“斯农技巧热巴”“流浪热巴”,是当地藏族一种以娱乐为目的的传统舞蹈,主要在节日喜庆、建房落成时表演。按“阿莫吉东”(单一鼓点)、“阿莫尼东”(二鼓点)、“阿莫松东”(三鼓点)等6个内容进行。基本动作男女有别,男舞者有霞果绞(单腿转)、称帕觉(蹦子)、阿拉卡奇(盘腿滚翻)等6个动作技巧;妇女技巧,通称“热萨阿玛果绞”,道具有“哑安”(牦牛尾巴)、“夸松”(手铃)、“阿”(带柄鼓)等。
迪庆热巴主要流传在德钦县云岭乡、维西县塔城镇、香格里拉市五境乡、香格里拉市上江乡、香格里拉市金江镇等五个乡镇。2014年11月,“迪庆热巴”被国务院公布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锅庄舞(迪庆锅庄舞)
锅庄舞(迪庆锅庄舞)以奔子栏
锅庄舞为典型代表,以锅庄歌舞形式表现系列礼仪程序,有“祝福锅庄”“逐客锅庄”“赞颂锅庄”“相会锅庄”“辞别锅庄”“挽留锅庄”“送别锅庄”“祈福锅庄”等种类,在全国各藏区十分罕见。奔子栏锅庄舞曲调低沉典雅、浑厚豪迈、凝炼深沉,拖腔多而长,犹如巨浪起伏;舞姿舒展洒脱、豪放稳健,犹如雄鹰展翅,轻快活泼与豪放相济。
奔子栏锅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舞步稳健豪放、庄重,时而缓慢平稳,时而热情激烈。锅庄,在藏语中称为“郭卓”或“卓”,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德钦县的锅庄按风格分为“工卓”和“筛巴卓”。“筛巴卓”是指流传在德钦县金沙江沿岸地区的锅庄,其在奔子栏地区保存得最为完整,故在民间又称为奔子栏锅庄。作为迪庆锅庄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奔子栏锅庄以它传承的完整性、形式的多样性、表演的程式性。
2006年5月20日,锅庄舞(迪庆锅庄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景名胜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以下简称公园),地处滇、川、藏三省结合部,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心地,公园总面积为960平方千米,是国家AAAA级景区。景点有金沙江大湾景区、飞来寺明珠拉卡景区、雾浓顶迎宾台景区、明永冰川景区、雨崩自然圣境五个景区(点)。
明永冰川
明永冰川(又称奶诺戈汝冰川),是卡瓦格博峰下其中一条长长的冰川,同时也是云南省最大、最长和末端海拔最低的山谷冰川,整个冰川南北延伸约5千米,东西宽约3千米,呈一个巨大的冰雪凹地,明永河谷上源冰川类型多样,加之明永冰川本身的冰面地貌形态亦千变万化,构成了滇西北独特的冰川奇观。
白茫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土特产品
虫草(
冬虫夏草):麦角菌科,主要功效滋补益肾,止咳化痰,沙眼等眼疾病疗效显著,德钦是冬虫夏草的主要生产区域之一,主要分布在白茫雪山,
梅里雪山,生长在海拔3800米—4600米高山草甸。每年4月底至6月期间,是德钦县虫草采挖的黄金时期。值此时段,农牧民都会上山采挖虫草。虫草生长在高原的山坡上,虫草价格昂贵,且数量稀少。
德钦雪莲花
德钦雪莲花:菊科,主要功效补肾壮阳,调经止血、分布在各大雪山,生长于4000米以上流石滩、石缝。
牦牛
德钦县盛产牦牛肉、藏羊肉等产品。德钦县牦牛和藏羊长于高原生长,肉质细嫩,富含蛋白质和营养成分,德钦县的牦牛肉和藏羊肉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工成牛肉干、羊肉串等肉制品。
德钦茶叶
茶属
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属Camellia和何树属Schima等均极富经济价值。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单叶,革质,无托叶;花常两性,稀单性,单生或数朵聚生,腋生或顶生;萼片5–7,覆瓦状排列;花瓣通常5,稀4至多数,覆瓦状排列;雄蕊极多数,稀少数,分离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颗;果为一蒴果,或不开裂而核果状。
德钦松茸
德钦松茸又名香格里拉松茸,是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特产,学名松口蘑,是珍贵的食用野生菌,松茸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维生素B1、B2、B3等元素,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还具有益肠胃、理气化痰、驱虫及对糖尿病有独特疗效等功能,是中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是一种真正的纯天然食品。德钦县的四大松茸产区分布在梅里雪山和白马雪山周围的奔子栏镇、升平镇、佛山乡、霞若乡。这些地区每年约有200多吨松茸产出,以其金黄的色泽和浓郁的菌香闻名。
德钦铜火锅
德钦铜火锅,一身铜制的造型,铜质的光泽,浑圆的肚里装下了各色各样的干牛肉块或风干羊肋、豆腐、洋芋、粉条等等。让铜炉的火热把这些食材煮透,再将独具特色的德钦炒菜一同上桌,一桌芳香四溢、原汁原味的藏家美食着实令人垂涎。
德钦糕点
德钦糕点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特色小吃。最常见的有果子、鸡蛋糕、饵丝糖、白饼、大饼等等,多用于喜庆佳节,招待宾客。德钦藏式糕点香脆可口、酥而不腻。用精面、酥油、糖等原料糅合成吉祥结状放入滚油中炸成,是待客和节日庆典的最佳食品。
德钦葡萄
德钦葡萄,干热河谷地带是酿酒葡萄的优生区,德钦县干热河谷地带的各项气象指标均优于中国其它葡萄酒主产区,具有生产有机葡萄酒的潜力。同时,土壤和气候类型的多样性,为生产不同风格和特色的酒庄葡萄酒创造了良好条件。加之德钦葡萄的栽培历史悠久,梅里雪山、斯农冰川、明永冰川和澜沧江的夹角地带特别适合种植优生冰葡萄。在金沙江、澜沧江两江干旱河谷地带海拔1800米-2800米推广葡萄基地,种植赤霞珠、霞多丽、美乐、西拉、烟“73”、玫瑰蜜等品种。德钦县葡萄种植总面积1.38万亩,企业流转面积2878亩,有机绿色产品认证面积3527.25亩,葡萄产量5424吨。
荣誉称号
2020年5月14日,德钦县被认定为云南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6月30日,德钦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德钦县入选2020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
2020年9月,德钦县被授予云南省“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2021年5月10日,德钦县入选云南省第一批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名单。
2021年9月,德钦县入选“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1年12月,德钦县入选拟授牌命名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公示。
2023年3月,德钦县入选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
2024年1月,德钦县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