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
十七大精神,坚持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德育常规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健全规章制度,实现常规管理精细化二、 夯实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树立中小学生良好形象三、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发挥教师垂范作用 四、狠抓班集体评价,不断优化班集体建设五、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德育特色。
制度简介
依据《红桥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管理条例》,各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职责明确、运转畅通的科学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德育操作、评估系统,努力实现制度的科学化、
人性化;抓好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切实发挥各项管理制度的规范、保障和导向作用,提高德育
管理效能。
过程管理要坚持常抓不懈,从基础性工作抓起,细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真”和“实”上下功夫,即:在管理过程上讲究一个“真”字,在管理结果上讲究一个“实”字。要从各校实际出发,从班风、学风抓起,以管理促落实,做到不走过场,不搞
形式主义,使管理过程成为互动过程和教育过程,努力实现全时空、全方位的常规管理。
意义
为提升我区广大青少年文明素养,将学生的
养成教育作为重点,注重行为训练,树立学生“举止文明行为美;仪表端庄形象佳”的良好形象。
强化道德认知
以“行为规范教育月”( 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为契机,各校集中时间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要通过校园橱窗、校园广播、班级板报、校刊校报、校会、
主题班会等多种途径积极深入地宣传,并组织学生学习《天津市中小学德育规程》、《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读本》等内容,做到“人人知规范”“人人明礼仪”。
加强行为训练
进行行为习惯的
养成教育要注重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从小事抓起,从细节做起,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组织学生通过自查、互查等方式,查找自身和身边陋习,了解陋习的危害,自觉改掉陋习。针对“自尊自爱,注重仪表,诚实守信,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等要求集中进行反复的强化训练。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在
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良好的
学习习惯;发挥家庭、社会育人功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学生的
公民意识,培养良好的
社会公德。
注重实践体验
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各校要结合本校特点,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及民族传统节日等教育契机,精心设计、组织开展针对性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容易被学生接受的
道德实践活动。开展学生良好形象大讨论、社会调查、
道德法庭、辩论会、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注重发挥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使广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增强体验和感受,在活动中不断提升道德认知水平。
典型示范引领
在学生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中要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中的行为表现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同时,结合市区级行为规范示范校、市区校级“文明学生”等评选活动,注重挖掘和树立集体、个人等先进典型,对在行为规范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
要积极宣传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好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班级和学校中形成“树立典型,学习榜样”的良好氛围。
队伍建设
狠抓师德建设
教师应恪守职业道德规范,要做到“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树立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全员育人思想,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高尚情操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队伍培训
班主任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教师,是班集体建设的组织者、指导者、引领者,
班主任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应成为师德建设的标兵和典范。为了提高班主任整体素质,依据《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切实搞好班主任岗前、岗位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切实搞好
校本培训,通过培训夯实内功。继续开展班主任擂台赛、青年教师德育论坛、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提高班主任的
政治素质、
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科研能力和工作水平。
努力培育名师
充分利用我区“三名工程”这一有效载体,结合“千百十”骨干教师打造工程,以第四届名班主任评选活动为平台,以逐步实现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为发展方向,加强骨干班主任、名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德育专家、历届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作用,采用多种形式,积极营造“互助帮教”氛围。要立足岗位培养,重点培养优秀青年班主任,为他们提供发挥才能、展现魅力、崭露头角的实践平台,逐步搞好班主任队伍的梯队建设。
班集体评价
狠抓班集体评价是优化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环节,是落实常规管理不可或缺的抓手,是形成良好校风、
班风、学风的需要,是营造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举措,是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抓好班集体评价要严格把握评价的内容和原则,要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把握班集体评价的内容和原则
各校应紧紧围绕班集体建设的五要素即:目标、班风、组织、人际关系和活动,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重点突出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班风、学风的建设,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创建文明、民主、和谐、充满活力的现代班集体。各校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本着“
以人为本”、“科学务实”的宗旨,遵循
主体性、发展性、激励性、差异性等原则,客观全面的评价班集体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
各校要不断完善班集体建设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建立科学的指标,运用多元评价方式,通过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借助
问卷调查、材料汇报、评估量化等评价载体,对班集体的建设与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价,切实提高班集体建设水平。
校园文化
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涉及到物质、制度、精神、行为等几个层面,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建构起来的师生共同的世界观及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髓,体现着学校的实力和竞争力。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整体规划,科学实施;需要与办学特色相匹配;需要
以人为本,让师生成为
校园文化的主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要充分挖掘历史资源及自然资源,从自身优势出发,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人文精神、高雅的情趣品位来设计、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内容,扬长避短,与时俱进,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打造学校德育特色
进一步加强德育特色建设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需要。深化德育特色要注重历史与现状的结合,从本校的实际和优势出发,找准德育特色确立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要注重目标的合理规划,制定比较具体的实施和保障措施,减少工作的盲目性,使德育特色工作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要注重经验的总结与反思,不断提升特色工作水平。各校要根据新形势,赋予德育特色以时代精神,设计并开展好富有传统、相对稳定、特色鲜明、有益于提高青少年素质并为社会认可的典型的系列教育活动,形成校校有特色、校校有品牌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