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物理学会
国际性的物理学者专业协会
德国物理学会(德语:Deutsche Physikalische Gesellschaft,缩写DPG)是一家国际性的物理学者专业协会,总部位于德国巴特洪内夫(Bad Honnef,波恩附近),是一家非盈利性的协会。
发展历史
德国物理学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45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物理专业学会。
德国物理学会的前身是于1845年1月14日在德国柏林成立的“柏林物理学会”(德语:Physikalische Gesellschaft zu Berlin),发起者是6位科学家:古斯塔夫·卡斯滕(Gustav Karsten,1820年—1900年,物理学者)、威廉·海因里希·海因茨(Wilhelm Heinrich Heintz,1817年—1880年,化学学者)、卡尔-赫尔曼·克诺布劳赫(Karl-Hermann Knoblauch,1820年—1895年,物理学者)、恩斯特·威廉·冯·布吕克(Ernst Wilhelm von Brücke,1819年—1892年,生理学学者)、Emil du Bois-Reymond(1818年—1896年,生理学学者)和威廉·冯·贝茨(Wilhelm von Beetz,1822年—1886年,物理学者)
德国在1945年时有5家地区性协会:
西北德物理学会
符腾堡-巴登-普法尔茨物理学会
巴伐利亚物理学会
柏林物理学会
黑森-中莱茵-萨尔物理协会
它们在1950年联合为“德国物理学会联盟”(德语:Verbandes Deutscher Physikalischer Gesellschaften e.V.),1963年改名为“德国物理学会”,并在1990年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物理协会合并。
基本介绍
德国物理学会成立于1845年,有会员约53000人(2007年6月),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和最大的物理专业学会。德国物理学会每年举办一届年会和在不同的城市举行多次春季会议,介绍和讨论研究的新成果,也举办当今物理领域热门课题的通俗公开讲座。
会员组成
德国物理学会共有会员53449人(2007年5月2日),其中有163个会员是团体(研究所、图书馆、学校、公司等),其余会员是个人,会员中有近一半是中学生和大学生,其余的包括科学新闻工作者、教师、专利代理人、工业界科研人员、教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等。有5.7%的会员居住在德国以外,女性比例为12.6%(1980年为2.8%),平均年龄34.6岁。曾经担任德国物理学会主席的著名科学家有马克斯·普朗克(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弗里茨·哈伯(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弗里德里希·帕邢马克斯·冯·劳厄(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彼得·德拜(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等。
诺贝尔奖得主
以下德国物理学会会员曾获得诺贝尔奖
克劳斯·冯·克利青(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格尔德·宾宁(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约翰内斯·格奥尔格·贝德诺尔茨(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沃夫冈·凯特利(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特奥多尔·亨施(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注:资料来源:德国物理学会
奖项
德国物理学会颁发的最高荣誉是马克斯·普朗克奖章,1929年起每年颁发给理论物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此外,1933年起每年还颁发施特恩-格拉赫奖章(Stern-Gerlach-Medaille)给实验物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颁发古斯塔夫·赫兹奖(Gustav-Hertz-Preis)给年轻科学家的杰出贡献。德国物理学会还与德国化学学会(Gesellschaft Deutscher Chemiker)和法兰克福市共同颁发奥托·哈恩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11 09:44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