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徴”(读音:zhǐ或zhēng )是一个汉语汉, 部首为
基本字义
zhǐ  ㄓˇ
“徵”的异体字
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
zhēng  ㄓㄥˉ
“徵”的异体字。简化字做“征”
古籍解释
〔古文〕《唐韵》陟陵切《集韵》《韵会》知陵切,陟平声。《说文》召也。从微省。为徵,行於微而文达者,卽徵之。《周礼·天官·宰夫》掌百官府之徵令。《注》别异诸官,以备王之徵召。《周语》唯官是徵。
又《广韵》证也,明也。《书·洪范》念用庶徵。《左传·昭三十年》且徵过也。《注》徵,明也。
又《广韵》成也。《仪礼·士昏礼》纳徵。《注》徵,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昏礼。
又问也。《左传·僖四年》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又敛也。《周礼·地官》闾师以时徵其赋。《疏》闾师徵敛百里内之赋贡。
又求也。《史记·货殖传》物贱之徵贵。《注》徵,求也,谓此处物贱,求彼贵卖之。
又《尔雅·释诂》徵,虚也。
又姓。《广韵》吴太子率更令河南徵崇
又《集韵》持陵切,音惩。县名。《左传·文十年》泰伯伐晋,取北徵。《音义》今徵县。《史记·河渠书》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下。《前汉·地理志》左冯翊有徵县。《注》卽今之澄城是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陟里切,知上声。《玉篇》宫徵也。《尔雅·释乐》徵谓之迭。《乐书》声出於心,而齿合吻开,为之徵。徵,火也,其性烈而善烛。五音配夏。《礼·月令》孟夏之月,其音徵。
又《乐记》徵为事。《疏》徵属夏,夏时生长万物,皆成形体。事亦有体,故以徵配事也。《风俗通》徵者,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五行为火,五常为礼,五事为视。凡归为事。
又与惩通。《荀子·正论篇》凡人之本,禁暴恶恶,且徵其来也。
又与征通。《史记·三王世家》非敎士不得从徵。
又叶陟隆切,音中。《班固·灵台诗》乃经灵台,灵台旣崇。帝勤时登,爰考休徵。
参考资料
康熙字典.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0 13:39
目录
概述
基本字义
古籍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