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遗址是我国唯一一处能全面系统反映
官窑陶瓷生产和文化信息的历史遗存,
遗址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地下埋藏文物丰富,新中国成立后较大规模地对御窑遗址的清理发掘共有5次,清理出明官窑11座,曾被评为2003年度十大
考古新发现,引起国内外古陶瓷考古界的极大关注,2006年御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从2002年开始,
景德镇市正式启动了御窑遗址保护工作。2002年底,景德镇市政府办公场所迁离御窑遗址区域,并将原政府办公大楼拆除,拉开了御窑遗址保护工程的序幕。近8年来,御窑遗址各项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在整个保护项目基本完成后,御窑遗址将以比较完整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遗址内设施较为完善,对外展示的内容也将更丰富。整个御窑遗址博物馆(景区)就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序列展示,内容大致包括三馆、两房、两“人”、一中心。三馆是:景德镇御窑厂历史陈列馆、景德镇御窑工艺博物馆、
景德镇官窑博物馆;两房为:遗址西侧明代窑炉遗迹保护房和珠山北麓遗址保护房:两“人”指:明代御窑厂窑工
童宾(佑陶灵祠)和清代御窑厂督陶官唐英(碑廊与唐英广场);一中心即:文物修复中心,展示出土官窑陶瓷修复的全过程。
景德镇珠山
御窑厂遗址是元、明、清三代专造宫廷用瓷的皇家窑厂,一九八三年被公布为景德镇市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保护范围为:东至中华路,西至东司岭,北至彭家弄,南至珠山路。其保护范围为5.43万平方米。
景德镇御窑厂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为精湛的官办瓷厂。这里集中了最优秀的人才,最精湛的技艺,最精细的原料,最充足资金,造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瓷器,成为真正的无价之宝。御窑厂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中国是瓷器的祖国,而宋、元、明、清四代官窑则是中国古瓷中的精华。四代
官窑瓷器是当时技术水平最高的工匠为满足帝王和朝廷之需,用质地最优的原材料制作而成的,其造型与纹饰也都出自宫廷画家之手,因而这类瓷器无论是在当时或是现在都具有重大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瑰宝。
就历史情况来看,北宋王朝设置在汴梁的官窑由于黄河水患,遗址不见踪迹,南宋杭州官窑虽有发现,但遗址暴露于地表,容易遭受破坏,故出土之物绝大多数不能复原,唯独元、明、清三代官窑都设置在今景德镇市中心-------珠山,其遗址地下遗存极为丰富,已出土元代
官窑瓷器和大量明代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成化、弘治、正德年间的各类器皿,对研究我国陶瓷发展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御窑厂遗址,位于
景德镇市区珠山路之珠山南侧(今市政府在的地)。在市政府大门的五米处,尚有石井一口,印证窿庆《陶政录》,故知该井为南门内井,它是明御厂遗址留下来唯一的地面遗物。珠山原为老成城区中心。据《浮梁县志》载:“珠山,在景德之中独起一峰,高树十仞,绵旦数里,峰峦遥列,俯视四境。”建国后随着城市建设和改造,珠山几乎被夷平,唯龙珠阁旧址保留约十米高的台地。
该遗址地下遗存极为丰富,已出土元代官窑瓷器和大量明代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成化、弘治、正德年间的各类器皿,对研究我国陶瓷发展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皇家烧造御窑瓷约700余年,流传下来珍遗官窑瓷器现大多数收藏在北京、
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世界各大博物馆。
元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元世祖忽必烈在珠山设浮梁瓷局,负责为皇家监造御用瓷。公元1369年(明 洪武两年)朱元璋将浮梁瓷局改建为御器厂,清康熙年间又改称御窑厂,到公元1911年(宣统三年)止。在这632年间,御窑厂的规模不断扩大,建有衙署、作坊、窑房以及附属的祠、庙、亭、阁等。这里集中了最优秀的人才,最精湛的技艺,最精细的原料,最充足资金,造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瓷器,成为真正的无价之宝。
景德镇御窑厂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国家文物局日前下发通知,御窑厂考古遗址公园 入选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