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窑是官窑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仅见于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在景德镇设立专门负责御用瓷器生产的机构,产品专供御用。明代洪武二年正式设立御器厂,清代康熙年间改称
景德镇御窑厂。
发展历史
御窑在宋代官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北宋时期,著名的越窑青瓷,已专门供奉皇室。文献记载,北宋时期的官窑为汴京官窑(位于今河南开封),南宋时期的官窑为杭州
修内司官窑(位于今浙江杭州)。
《元史》记载,
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专为皇家烧造瓷器,并兼造漆器、棕藤、马尾、笠帽等。景德镇当时隶属浮梁县,故称“浮梁瓷局”。在浮梁瓷局的监管下,景德镇创烧的卵白釉、元青花和
釉里红瓷器,成为举世闻名的精品。公元1368年,元王朝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覆灭,浮梁瓷局也随之消失。
明洪武年间,在此为御窑之始创。凭借皇家授予的特权,御器厂汇聚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极大推动了瓷器工艺的革新。永乐、宣德时期的
青花瓷器,以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被称为我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成化时期,创烧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新工艺——斗彩。成化斗彩颜色缤纷,色泽鲜明,打破了我国瓷器发色较为单一的局面,也推动瓷器向着愈加多彩的方向发展。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盛烧一时。
五彩瓷器更为丰富多彩,图案花纹满布全器,给人浓翠红艳之感。
清代将御器厂更名为御窑厂。根据清嘉庆年间蓝浦编著的《景德镇陶录》,康熙时期景德御窑的生产得到全面恢复。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御窑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制瓷工艺的历史高峰。乾隆以后,御窑生产开始走下坡路,但仍烧造了大量艺术精品。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浮梁县城,咸丰五年御窑停止烧造。后太平军数次占领景德镇,御窑的瓷器烧造陷于停滞。同治七年(1868年),御窑厂为同治皇帝大婚烧造喜宴用瓷而风光再现。
康熙、雍正时期的
釉里红瓷器,发色稳定,色泽鲜艳,远超前朝。御窑对中国陶瓷史的最大贡献,当推创烧了珐琅彩和粉彩,将中国彩瓷之美发挥到极致。珐琅彩瓷器创制于康熙年间。雍正珐琅彩图案多样,并与中国诗、书、画艺术结合,别具意味。粉彩创制于康熙年间,于雍正时期获得空前发展。雍正粉彩采用玻璃白粉打底,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画法渲染,画面飘逸灵动,具有立体效果。御窑的另一项重要成就,是仿制汝、官、哥、钧窑的工艺,尤以雍正时期成就最高。乾隆皇帝推陈创新,创制了很多瓷器新品种,如转心瓶等。
御窑作为皇家窑厂,与皇室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息息相关。清末中国,国力衰微,内外交困,景德镇制瓷业受到严重打击。随着清王朝的灭亡,续烧五百多年的御窑在历史的风雨中熄灭了炉火。
御窑瓷器的独特性决定了它的生产不存在随意性,基本不允许工匠有主观意识的发挥和创造。在清代两百多年间,御窑瓷器的生产都是遵照内廷所颁样式进行生产。御窑瓷器的精美并不是有特殊工艺保证,而是严格挑选的对大批不精美器物处理的结果。明代御器厂对残次品的处理办法是集中销毁并成坑或成堆埋。
1982年,景德镇市考古研究所对御窑遗址进行了多次抢救性考古发掘,至1994年累计出土了“亿万片”明代御用瓷片。如今景德御窑遗址位于景德镇市中心的珠山地区,遗址是明清时期专为宫廷生产瓷器的皇家窑场。总面积约为13.1公顷,核心保护区约54300平方米。景德镇御窑遗址因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6年5月,御窑厂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2003年到2003年,由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御窑遗址进行主动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1578平方米,发现了许多重要遗迹和出土了大量遗物。景德镇御窑遗址,因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神秘的御窑得以重见天日。现在在
中国御窑工艺博物馆馆长向元华的带领下,消失百年的景德御窑正在慢慢重现往日风貌。
种类
清代,御窑烧造直接由
养心殿造办处负责;官窑则直属内务府造办处。
御窑烧造器物主要有三种
具有严格制式规范要求的等级制品
A、皇家瓷:包括使用五爪金龙和正黄色的皇帝礼瓷、赐用正黄和五爪龙的太子用瓷、皇帝亲政(大婚)瓷等
B、王府瓷:“入八分公”所用瓷器,和“朱轮、紫缰、、紫垫、宝石、双眼”等一同在封爵时由皇帝赐予。也包括他们的礼仪用瓷。其中尤以使用四爪行龙的亲王用瓷为贵。清代王府瓷中惟有恭亲王奕䜣被赐用正黄和五爪金龙一个特例,称“恭王瓷”,极为罕见。
C、一品宫瓷:“不入八分公”所用瓷器(含不入八分
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辅国、奉国、奉恩将军等爵)。主要图案有一品武官补饰之麒麟、一品文官之仙鹤等,一般在皇帝赐爵时与印信等一同授予。由于一品宫瓷所用图案除补服纹以外,没有严格的制式规定,并常被皇帝用来赐赏有功之臣,所以,一品宫瓷也是官宦贵族们趋之若鹜的一种瓷器。
最新技法研制
康熙时期,
养心殿造办处不仅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还引进了一大批西洋艺术家,著名的砝琅彩就是御窑的研发成果;
非制式类皇家用器
这种瓷器在乾隆时期居多,题材丰富多样,有名家山水、闲情逸趣,悟道说禅等,但出产量很少,仅供皇家把玩。有时,如乾隆等风雅帝王会直接命题甚至指导创作。
在御窑的管理方面,一般是由养心殿造办处创作并试烧,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完成创作、工艺准备等,个别小件直接在京城烧造,批量用器或大型器物,则在景德镇御窑烧造。这种情况一般会由朝廷指定重臣,带领养心殿造办处的技师,专项督造。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同治皇帝大婚瓷”,即由当时集“辅政王”“内阁总理大臣”于一身的恭亲王奕䜣督造,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工艺之精,极为难得。是为昌南名器、皇家瓷中的扛鼎之作。
其它相关
景德镇中国御窑博物馆
起源
自1982年冬,景德镇市政工程处在珠山南路(明御厂故址前院)铺设地下电缆掘出宣德官窑遗物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御窑遗址进行多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和主动考古发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获得了大量
官窑瓷器残片,复原了数量可观的官窑瓷器。以上出土文物有明确的地层关系,所以对其烧造年代的判断非常可靠;由于遗址出土文物比传世品的种类丰富,所以能展示御窑厂产品的全貌。御窑厂遗址的出土文物陈列代表了国内外同类陈列的最高水平。
御瓷成香港苏富比秋拍重头戏
概况
香港苏富比将于10月2日至8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秋季拍卖会,呈献逾3200件珍品,包括现代及当
代中国及东南亚艺术、传统中国书画、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珠宝、腕表及洋酒等多件拍品,总估价逾16亿港元(2亿美元)。
经典拍卖
据了解,本次拍品包括多个来源显赫的私人珍藏,如著名鉴赏家和收藏家戴润斋的清宫御瓷收藏,以及其他中国书画和当代中国艺术的私人珍藏。其中,“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板块格外受关注,“瑰辞神笔——重要私人清宫御制工艺珍藏”中的一件
乾隆帝御宝交龙钮白玉玺,印文“信天主人”,12.9厘米见方,估价2500万至3000万港元;“花赏瑶华——巴黎名藏中国艺术品专拍”中,清雍正时期的御制金胎画珐琅浅绿地“丹凤呈祥”图盖壶估价2000万至3000万港元;“彩华腾瑞——戴润斋清宫御瓷珍藏”中一对清乾隆时期的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捶瓶创下估价的全场纪录,分别为6000万至8000万港元及800万至1000万港元。
御窑作品
清乾隆 御窑仿哥釉汉壶尊
尺寸:H 32.7cm
来源:原为日本私人旧藏
记录:佳士得 2006年5月30日 P32 Lot.1350
说明:本尊属于乾隆仿古极轨之作,摹宋直口瓶加饰如意双耳而成。其釉汁滋润古朴,端庄典雅,静穆而高贵。器形属穿带瓶样式,由于仿自汉代铜投壶,故而亦称“汉壶尊”。此造型为雍乾年间颇受皇帝喜爱的官窑花瓶样式。此尊通体施均匀的哥釉,圈足露胎饰黑褐色,仿铁足之效果。下署“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款。本品正是雍乾二帝摹古热潮下的杰出代表,成功地以后仿之器诠释宋人崇尚一色纯净之美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