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清
清末民初医学家
徐华清(1861年—1924年),字静澜,生于广东省五华县。徐华清因机缘巧合,得教会资助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和香港大学,后被选派赴德国学西医,1888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徐华清医术高明、誉满京华,受袁世凯李鸿章推荐,应召入宫,治愈慈禧太后疾病,官封一品花翎顶戴、总理皇宫医政。
人物简介
徐华清(1861-1924),号静澜,安流镇楼江村人。历任天津官医院总办,陆军中将。徐华清是清政府的“总理医政”,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的“军医总监”(相当于上将衔),是中国第一所军医学院北洋军医学堂的首任校长,是中国红十字总会的首任理事长,被誉为“中国军医之父”。
人物经历
12岁随族人赴港打工,信仰基督,得教会资助读书,辗转赴美。
24岁,获哈佛大学学士学位,后留学德国柏林大学医学院,清光绪十四年(1888)获医学博士回国,任教于香港皇仁书院,因屡次治愈疑难重症病人,并治愈清钦差胃裂症和慈禧太后疾病,被命为御医,官封一品花翎顶戴,授总理医政。
中日甲午战争后,总办北洋陆军军医学堂和陆军马医学堂,培养大批军医人才,被誉为“中国军医之父”。
1912年任陆军军医总监,领陆军上将衔,兼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直皖、直奉大战时,率医疗队赴战场救护,获世界红十字会铸赠白金指挥刀,美、德、俄、日、英等国皆赠勋章。
1921年后,调任多伦关任监督、安徽大通榷运局局长、山东临清关监督等职。
1924年6月24日,因脑溢血逝于天津寓所,葬北京西郊象鼻子山麓,徐世昌亲为墓碑题字。
生平事迹
“做医学做得最高的是五华人——徐华清,他是中国第一位留学德国博士,曾经给慈禧太后做过手术,治好了她的病,被授予一品官位。”
——中共梅州市委书记李嘉
(一)成长之路:刻苦耐劳、自强不息
徐华清幼年家贫,父亲远走香港。母子俩行乞度日,终日颠沛流离。他12岁到汕头谋生,后孤身一人去香港寻找父亲,抵达香港与父亲一同打石。
徐华清打石之时为一牧师赏识,此后白天打石晚上读书。后被牧师介绍读皇仁书院,毕业又考入香港大学医科。
恰逢洋务运动,徐华清被选派赴德国习医。1888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于1889学成返国。
(二)为官之道:清洁廉政、不畏强权
徐华清回国后在京津悬壶济世,深得朝野人士器重敬仰。碰巧慈禧太后患乳疾,御医束手无策。徐华清奉召救治,慈禧太后迅速痊愈。他被册封一品花翎顶戴、总理医政,开始了仕途生涯。
甲午战败之后,徐华清总办北洋军医学堂。设校地址被日本人霸占,他与日方交涉。日本人威逼利诱,先生不屈不挠,终于收回。
1902年开始授课培养军医人才,奠定了我国军医学校的基础(即国防医学院的前身)。徐华清总办北洋军医学堂的同时还总办陆军马医学堂和天津市官医院。民国时期任中华民国军医总监。徐华清为我国军医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军医之父”。
徐华清为官清廉,不畏强权。在临清关任职时拒绝为山东军阀筹款。军阀派兵围困,丝毫不为之所动。
(三)为医之德:不畏生死、救死扶伤
徐华清生活的年代生灵涂炭。1911年11月3日,白毓昆等发起创建天津红十字会,徐华清任会长,后任中国红十字总会理事长。恰逢革命军攻打张勋占据的徐州,他随即带领团队前往徐州前线,救死扶伤。
战争不断,徐华清四处募款买药,组织并亲率医务人员出入枪林弹雨,抢救伤员无数。世界红十字总会为表彰他的功绩,赠白金指挥刀一柄。
(四)为人之本:厚道爱人、不忘故里
徐华清虽位居一品朝官,但对仆人仁爱有加。一次他叫仆人送还馈赠银票,仆人不慎丢失,他并未苛责,仅说:太大意了。并另派家人拿等额的钱送还。
徐华清很热心家乡公益事业,他在家乡创学校、捐田产、建义仓。他关心医疗,特从天津运回大量的奎宁为乡里治伤寒。
徐华清于1924年6月24日因脑溢血逝于天津寓所。福建督军李厚基等为其主持财产清理,见财产无几,感慨道:“静澜身后,竟萧条至此!”时人说他生前是百万富翁,死后却两袖清风。
徐华清很热心家乡公益事业,他在家乡创学校、捐田产、建义仓。他关心医疗,特从天津运回大量的奎宁为乡里治伤寒。
徐华清于1924年6月24日因脑溢血逝于天津寓所。福建督军李厚基等为其主持财产清理,见财产无几,感慨道:“静澜身后,竟萧条至此!”时人说他生前是百万富翁,死后却两袖清风。
生平成就
鸦片战争后,清廷软弱无能,烈强虎视眈眈,迫于形势,欲图振作,乃于光绪年间派人出洋考察并选留学生出国学习实务。因徐华清在香港大学成绩优异且熟悉德文,就被选派赴德国习医,并于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学成返国,开始在京津一带行医,结识不少北洋派和洋务派的上层人物。适偿慈禧太后患乳疾,经御医久治不愈,徐华清经由袁世凯李鸿章保奏,奉召进宫诊治获得迅速痊愈,太后大喜,开恩加重赏赐并敕封一品花翎顶戴。总理医政主持皇朝医务,后来也曾奉命出使驻俄参赞。
甲午中日之战惨败,袁世凯上书练洋兵以振国防,并请徐世昌任总提督,段祺瑞任军司令,聘德国教官和大批日本教官任教;并命徐华清总办北洋军医学堂、创立医学堂和军医院,徐华清因此也特意再出国考察医务,聘请日、德专家前来协助,并于光绪二十八年(一九0二)创办陆军军医学堂培养军医人员。设校地址原为日人所占用,交涉再三仍不交还,而徐华清也不畏权势、不受利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终于建成奠定我国军医学校基础,即今国防医学院之前身。民国以后徐华清任陆军军医总监及中国红十字总会理事长。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他亲自募款购置药品,率领红十字队赶赴战场,冲入枪林弹雨中,救护伤员无数。世界红十字会特铸赠白金指挥刀一柄以彰其功。
徐世昌任总统时,徐华清转任多伦关监督,后又调任安徽大通榷运局局长、山东临清关监督等职,均系掌收地区税厘,稽征金额庞大,徐华清廉洁自律,涓滴归公;并在临清关监督任内,拒为山东军方筹款,军方虽以重兵围困均不为所动,其坚毅耿直性格,可见一斑。由于徐华清救人济世,功在国家誉满海内外,因此荣获中、俄、美、德、英、日六国勋章。
亲属成员
父亲:徐良宽
社会公益
徐华清热爱家乡。曾在家乡捐献500银元为五华县立中学建校,捐款修建知新和鲤江小学,并拨租谷百石为经费,捐款建福成冈基督教堂和同济义仓,拨谷20石为义仓储粮。徐华清还不忘用研究成果回报乡里,据徐的孙子徐文征口述,定居天津的徐华清,经常从天津向家乡运回大量奎宁丸治疗疟疾。
徐华清十分关心百姓疾苦。清朝末年,国内缺医少药,霍乱、天花、疟疾、狂犬病等病横行。1906年5月19日,北洋军医学堂附设的北洋防疫医院,在天津东门外南斜街大丰巷正式开业,这是一所制造和注射牛痘狂犬病疫苗,同时兼治各种时疫的医院,可谓中国开办时间最早的运用现代医疗技术治疗传染病的专业医院。1910年,东北发生严重鼠疫,徐华清派副总办伍连德参加防治。
1911年11月10日,徐华清因其在救济慈善方面的贡献,被公推为中国红十字会天津分会首任会长。该会在天津部分医院、医学堂中,选聘医护人员担任救护队医官和干事。遴选出的近百名看护生,被安排到北洋官医院、北洋女医学堂、马大夫医院和青年会等处学习救护本领,为期四周。1911年12月14日起,该会连续举行两次战地救护演习,并拟定战地救护规章。总会拨发的一批救护器材到位后,万事皆备,救护队员整装待发。该会与战事爆发地的军方频频接洽,适时出动。辛亥革命期间的天津红十字会治愈民众3800多人。
社会评价
徐华清被誉为中国军医之父。他是中国最早的陆军军医学校——北洋军医学堂创始人,也是中国首座防疫医院创始人。庚子事变(1900年)后,徐华清奉命创办北洋军医学堂,以培养军医为宗旨,校址初设在天津南斜街原浙江会馆,首次招收学生40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学堂改属陆军部军医司,改名为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徐华清穷人出身,关心老百姓疾苦。在创办北洋军医学堂的同时,就萌发创办一家防疫医院的设想。1904年5月他征得袁世凯支持,开始筹办一所防疫医院。1906年5月19日,北洋防疫医院在天津东门外南斜街大丰巷正式开业,这是中国开办时间最早,运用现代医疗技术治疗传染病的专业医院。
徐华清是北洋马医学堂总办,是我国兽医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吉林大学农学部兽医教育的历史可追溯到1904年(清光绪30年)12月1日清政府在河北保定正式成立马医学堂,它是中国第一所兽医学校,由北洋军医学堂总办徐华清任马医学堂总办,第一批留美归国的海军军医姜文熙为监督,开始招收兽医正科和速成科生各一班,这就是吉林大学农学部的前身,也是中国现代兽医教育的起源。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23:0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