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书华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
徐书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万人计划/研究员。徐书华是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和德国马普学会共同支持的青年科学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人类群体基因组学。2006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同年入职中科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09年建立群体基因组学研究组(PGG);2012-2018年担任德国马普学会和中科院共同支持的青年科学家小组组长;2013年兼任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人物经历
2021/07—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特聘教授
2015/01—2021/06 中国科学院 特聘研究员
2013/01—2021/06 上海科技大学 特聘教授(兼)
2012/01—2018/12 中科院-马普计算生物学研究所 马普青年科学家小组组长
2010/11—2021/06中科院-马普计算生物学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9/11—2021/06中科院-马普计算生物学研究所 研究组长(PI)
2006/07—2009/11中科院-马普计算生物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主要成就
获奖记录
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24)
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候选人
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1.12)
2021年度上海市生物信息学会杰出贡献奖(2021)
格致论道科学传播大使(2021)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遗传学报》)2020年度优秀编委奖(2020)
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访问学者(剑桥大学)(2019~2022)
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度“十大科技进展”(2020)
2019年度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2020)
2019年度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数据库(2020)
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
中科院院长奖(导师)(2018)
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2016)
入选“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 -- 特聘核心骨干(2015)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首届)“优秀会员”(2015)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15)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2完成人)(2015)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青年五四奖章”(2015)
上海市遗传学会杰出贡献奖(2015)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2-2013年度“优秀会员”(2013)
上海市第六届青年科技英才提名奖(2012.11)
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青年拔尖人才”(2013)
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2012)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美国礼来公司优秀毕业论文导师奖(2012)
中科院上海分院第三届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奖(2012)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第2完成人)(2012)
上海市科技启明星(2011)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1)
入选首届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1)
复旦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0)
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9)
法国赛诺菲-安万特-上海生科院青年人才奖(2009)
日本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2009)
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09)
社会任职
兼任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上海市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人类学会理事;兼任多个SCI学术期刊编委如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共同主编、Scientific Reports、Human Genomics、Hereditas、BMC Genomic Data资深编辑(Senior Editor)。
人物访谈
科学家徐书华:研究亚洲人群基因组 探秘人类进化奥秘
2018-11-26来源:中国新闻网 郑莹莹
在亚太地区,很少有人像徐书华和他的团队这样,十几年来执着探索亚洲人群基因遗传和演化规律的。
徐书华是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和德国马普学会共同支持的青年科学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人类群体基因组学。
徐书华是一个中国“土生土长”的科研人员,1978年出生的他说自己“生逢其时”,对于科研成长这个过程,内心充满感恩。
上世纪90年代,他从湖北的一个遥远山区走出来,1996年进入湖北大学,完成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学习,而后到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毕业后便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
徐书华带领的研究组经过多年积累,系统研究了整个亚太地区人群的遗传多样性、迁移历史和适应性进化,研究水平居亚太前列。他介绍,长期以来,国际领域的生物医学和遗传进化研究都主要集中于欧美国家的人群,中国乃至亚洲的人群受关注度相对小得多,研究缺乏长期的、系统的积累。本土的人类群体研究在国际领域也未形成与中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规模和地位,因此这也是他的团队和合作者们正在努力的方向。
徐书华介绍,在学术界,他的团队第一个利用前沿的基因组技术和计算分析手段,在基因组水平上研究了西藏藏族高原人群的系统演化历史,“我们研究了一系列人群,包括:新疆的维吾尔族,西藏的藏族等一批在亚洲人群遗传演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族群。”
此外,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人群,包括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东南亚的马来西亚、菲律宾,以及中东的阿拉伯国家等等,徐书华的团队都有长期关注。
徐书华团队尝试阐明这些人群的遗传背景以及基因组多样性形成机制,比如:“这些人怎么来的,他们为何会出现,当中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携带这些遗传变异?”
“搞清楚这些问题,不仅能让我们了解人类族群的演化历史,而且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功能和表型意义。有很多遗传变异你只能在一些特定的少数族群中才有可能观察到,继而进行研究。”他说。
徐书华介绍,基因组学跟语言学、民族关系等领域紧密关联,群体基因组学的研究不仅能追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还对现实的人类健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通过回溯族群的“基因史”,了解多样化人群演化的来龙去脉,复杂的遗传疾病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从而为精准医学奠定群体遗传学基础。
“今后的精准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过去一种病全世界的人可能用一种药,未来根据群体或个人基因组的不同,药也需不同,比如汉族和少数民族吃的药不同,南方人和北方人吃的药也不同,甚至上海和浙江的居民吃的药都不同。今后的目标是不断精确,精确到一个特定的小群体,最终可能一直精确到‘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医疗。”徐书华说。
伴随中国科研实力的总体提升,本土也涌现一批优秀科研人才。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科研人才,徐书华说,希望中国能给本土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成长土壤,给他们持续、稳定的支撑,让他们的科研事业能有更多上升的通道、成长的空间。
今后的人生路,徐书华说,很多研究尚在半途中,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至少要10年,才能将前面积累的数据以及不断增长中的信息,逐步消化,转变为知识。”
他有个理想,就是把一个个族群的遗传背景、起源和演化历史研究清楚,建立并解析“中华民族基因库”,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命与医学研究做一些基础性工作。
参考资料
徐书华.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5 22:3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