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
役(拼音:y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此字本义指役使,引申指仆役、差夫,由此引申为动词,指服役、戍边。亦引申指职事、微官、门生等。
字源演变
会意兼形声字。商代甲骨文从人,从殳,殳亦声。表意偏旁人为象形字,表示役的本义与人有关;形旁兼声旁为又持械具,表示役的本义与动作有关且表音,役与殳并舌音。在商代,从人或作从卩(jié),构意相同,卩为人之跪跽者(作字形“A”),构意与从人相同。战国时,构件殳或作攴,属于形义相近偏旁之通用,不影响构意;象形的“B”变易为线条化的“C”。商代到战国的这种结构一直沿用到后代,楷书作役。《说文》改变此结构为从彳(chì,道路之象)从殳,属于理据重构,楷书作役。时殳或作“D”(又讹作攵,suí),作役,是役的俗体。形旁彳或多一撇,近似片,作“E”,亦俗体。《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以役为正体。本义盖击打人去做事,即役使。马王堆帛书《五行篇》:“六者为心役”,“心之役也”。引申指仆役、差夫。《五行篇》:“故斯役人之道。”引申指服役、戍边。亦引申指职事、微官、门生等。作人名。又通“疫”指流行病。
详细释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戍边也。从殳从彳。𠈧,古文役从人。营只切。
【注】徐铉等曰:彳,步也。彳亦声。
说文解字注
戍也。
依韵会订。戍,守边也。司马法曰:弓矢圉,殳矛守,戈𢧢助。凡五兵,长以衞短,短以救长。按圉,古御字。今周礼注作围,误。殳所以守也,故其字从殳。引伸之义,凡事劳皆曰役。又生民诗:禾役穟穟。役者,颖之假借。禾部两引诗皆作禾颖。
从殳彳。
彳取巡行之意。营只切。十六部。
𠈧,古文役。从人。
与戍从人持戈同意。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𠀤营只切,音疫。《说文》:戍边也。《诗·小雅·采薇序》:遣戍役,以守衞中国。
又《玉篇》:使役也。《易·说卦》:致役乎坤。《书·大诰》:予造天役。《周礼·天官·大宰》:田役以驭其众。
又有所求而不止曰役役。《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注:得此不止,复逐於彼,疲役终身也。
又凡役使之人曰厮役。《前汉·张耳𨻰馀传赞》:其賔客厮役,皆天下俊桀。
又列也。《诗·大雅》:禾役穟穟。传:役,列也。疏:种禾,则使有行列,其苗穟穟然美好也。
《韵会》:或作伇。
书法字形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书法来源:)
音韵集汇
(音韵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政府.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5 18:25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