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苏萍
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山工程地质专家
彭苏萍,1959年6月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矿山工程地质与工程物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人物经历
1959年6月,彭苏萍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
1978年—1985年,就读于淮南矿业学院(现安徽理工大学)地质系煤田地质专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
1985年—1988年7月,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师从煤田地质学家韩德馨教授,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3年,成为国家首批“优秀中青年科技人员出国人员(100人)”。
1996年,晋升为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1997年,入选煤炭工业部煤炭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1997年,入选人事部等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计划。
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
2006年,被评为“国家653工程”煤炭地质与测绘领域首席专家。
2007年12月29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011年5月,受聘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现萍乡学院)名誉校长。
2017年,担任“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
2022年7月,当选为国际古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彭苏萍发现煤层砂岩顶板变薄尖灭带是顶板灾害易发区,建立了煤层顶板稳定性地质预测技术与方法。率先开展煤矿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建立了以野外采集评价技术、三维地震可视化解释与反演技术、纵横波联合解释技术为基础的煤矿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体系,首次达到700米深度勘探精度达到查明≥3米断层的技术水平,并在煤炭企业推广应用。研制开发出具自主知识产权的矿井地质雷达和多波地震仪装备并在煤炭、交通和军事阵地探测中推广应用。研究和初步建立了煤层气富集区地震探测技术并在煤炭企业推广。
截至2018年11月,彭苏萍先后出版专著3本、发表论文93篇,其中SCI收录17篇、EI收录71篇。
截至2018年11月,彭苏萍先后取得多项国家科研和企业工程成果,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均排名第一),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技术负责);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版权4项。
人才培养
2017年8月7日下午,应安徽理工大学科技产业处、人才引进与专家工作处和地球与环境学院邀请,校友彭苏萍院士在舜耕会堂作了题为《面向2035的能源与矿业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学术报告。
2019年5月29日,彭苏萍受邀参加页岩气资源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办的活动,并在立德楼五楼报告厅作题为《能源科技发展方向及其对我国能源格局的影响》的学术报告。
截至2018年11月,彭苏萍先后培养毕业的博士和博士后37人,硕士27人。
2005年,彭苏萍领导的团队被评为教育部首批优秀研究团队。
2002年,彭苏萍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彭苏萍先后担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公共安全〉专题组副组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能源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公共安全学会副会长,国家“653工程”煤炭地质与测绘领域首席专家等;2009年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16年担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2年担任国际古地理学会副理事长,2024年起担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第五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2024年起担任新疆工程学院名誉校长。2024年12月15日,任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城市道路与地下空间安全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
出版图书
人物评价
彭苏萍为人正直,学风严谨。(中国矿业大学评)
彭苏萍在煤矿精细地质构造、矿井灾害源探测技术与装备研究和工程应用上取得突出成绩,为中国煤炭及能源科技进步作出突出贡献。(湖南科技大学评)
人物影响
2018年6月14日下午,安徽理工大学在舜耕苑二楼会议室隆重举行彭苏萍院士捐赠仪式,彭苏萍院士为母校捐赠价值约300万元的地球物理仪器设备,校党委书记郭永存出席捐赠仪式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袁亮院士主持捐赠仪式,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宫能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杨峰教授参加了捐赠活动。
参考资料
实验室学术带头人风采 彭苏萍.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10-25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2 14:5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