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角龙(拉丁文名:bagaceratops)是弱角龙科下的一个
属,生活于上白垩纪距今约8000万年前的
亚洲。
角龙类,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多数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我国北方发现的
鹦鹉嘴龙即属角龙类的祖先类型。
弱角龙是一种非常小的角龙类
恐龙 ——仅仅长一米。脖子上的骨披也是小的,嘴鼻部有一小角。弱角龙的口部没有牙,但它有一个坚韧的“喙”,弱角龙就靠它来咬食树叶的。弱角龙(学名Bagaceratops)是弱角龙科下的一个
属,生活于上白垩纪距今约80百万年前的
亚洲。它约有1米长,0.5米高及体重22公斤。它是于
蒙古被发现。弱角龙学名中的“Baga”在蒙古语中意即“弱小”,而“ceratops”则是古希腊文“有角的面”的意思。与近亲
原角龙相比,弱角龙有着较小的头盾、更为
三角形的
头颅骨,同样具有喙嘴,但没有额角。弱角龙较晚
演化,但被认为比原角龙原始。
弱角龙的
化石有五个完整的及二十个部份
头颅骨,最长的有17厘米长,最细的只有4.7厘米长。这些头颅骨显示了弱角龙整个的生命周期,令人对弱角龙的成长有较多的资料。
幼龙遗骸原先被临时定名为柯氏原角龙(Protoceratops kozlowskii),后来于
1990年才被命名为柯氏矮脚角龙(Breviceratops kozlowskii)。有解释指这是因幼年的矮脚角龙会成长为成熟的弱角龙。
弱角龙的
模式种是罗氏弱角龙(B. rozhdestvenskyi),是为纪念
俄罗斯古生物学家罗特杰斯特文斯基(A. K. Rozhdestven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