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婉采莲曲》是
唐代文学家
温庭筠的诗作。此诗描绘了一幅风光旖旎的美景,表面上看是一首
宫体诗,实质上内涵极其深刻。全诗通过对
南北朝时期
羊侃的舞伎张静婉天生丽质的描绘以及对张静婉进入豪门后生活经历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蔑视和对不平社会的控诉。
作品原文
张静婉采莲曲(并序)
静婉,羊侃伎也⑴,其容绝世。侃自为《采莲》二曲,今所存失其故意,因歌以俟采诗者⑵。事具载梁史。
兰膏坠发红玉春⑶,燕钗拖颈抛盘云⑷。
城边杨柳向娇晚⑸,门前沟水波粼粼。
麒麟公子朝天客⑹,珂马璫璫度春陌⑺。
掌中无力舞衣轻,剪断鲛绡破春碧⑻。
抱月飘烟一尺腰⑼,麝脐龙髓怜娇娆⑽。
秋罗拂水碎光动⑾,露重花多香不销⑿。
鸂鶒交交塘水满⒀,绿芒如粟莲茎短⒁。
一夜西风送雨来,粉痕零落愁红浅⒂。
船头折藕丝暗牵⒃,藕根莲子相留连⒄。
郎心似月月未缺⒅,十五十六清光圆⒆。
注释译文
⑴羊侃(kǎn):南北朝时期人,据《
梁书》记载,羊侃为人豪奢,善音律,姬妾众多,其中有一人叫张静婉,容貌绝世,腰围一尺六寸,身轻如燕,时人皆认为她能在掌中起舞。羊侃为其作《
采莲曲》与《
棹歌曲》,传于后世,却失去了原作本意。
⑵俟(sì):等待。采诗:采集民间歌谣。古代有专门机构采诗,为统治阶级观风俗、知得失的一项政治措施。温庭筠重作此诗以待政府所派的采诗者收去。
⑶兰膏:古代一种含有兰香的润发油膏。红玉春:指美人肌肤如玉般红润、如春般鲜嫩。
⑷燕钗:燕形发钗。拖颈:斜歪在颈边。抛:散开。盘云:一种发髻。此二句写一位美人睡醒发乱钗斜的样子。
⑸城边:一作“城西”。娇:一作“桥”。
⑹麒麟公子、朝天客:均指作客羊侃家中观舞的贵客。
⑺珂(kē)马:珂为装饰马勒(笼头)用的洁白似玉的美石。珂:一作“佩”。璫璫:一作“堂堂”,一作“当当”,亦作“珰珰”,象声词,玉石互相碰撞的声音。陌:街道。
⑻鲛绡(jiāoxiāo):南海所产的鲛绡纱,又名龙纱,价值百余金,入水不湿。绡:一作“鮹”。破春碧:把鲛绡裁剪成碧绿色的舞衣。
⑼抱月:环绕如月的身材。飘烟:飘动如烟的腰肢。
⑽麝脐(shèqí):麝香由麝的脐部分泌出来,故称。龙髓:一作“龙脑”,即龙涎香,为抹香鲸分泌物。娇娆:一作“娇饶”,柔媚。此二句写张静婉腰细身轻、体态柔媚,身上还散发着类似麝香、龙涎香的香气。
⑾秋罗:泛指轻薄的罗衣。拂水:一作“拂衣”。此句写张静婉采莲时罗衣拂过水面,使水面泛起波光涟漪。
⑿露重花多香不销:此句写水面花香之盛。
⒀鸂鶒(xīchì):水鸟,似鸳鸯而比鸳鸯略大,多紫色,喜雌雄并游。交交:一作“胶胶”,象声词,鸂鶒鸣叫声。
⒁绿芒如粟(sù):莲的果实初生时外壳上状如粟米的绿刺。绿芒:一作“绿萍”;如粟:一作“金粟”。
⒂粉痕零落愁红浅:此句写莲花经风雨摧打后颜色变浅,犹如美人被风雨洗掉了脂粉,更如美人含愁脉脉怅惘之态。
⒃丝:喻指情丝。
⒄藕:谐音“偶”,喻指情侣。莲:谐音“怜”。此二句写藕根、莲子虽经风雨摧打,但彼此依旧相亲相爱、不离不弃,这里喻指情侣。
⒅未缺:一作“易缺”。
⒆“郎心”二句:写郎心正似十五、十六日的月亮,圆满无缺。
作品鉴赏
此诗从张静婉睡起时慵懒的姿态写起,依次借杨柳、水波、贵公子宴游烘托出美好时节;又写香艳迷人的张静婉置身在画卷般清丽的荷塘采莲,借悠然水中鸂鶒侧面烘托出佳人悠闲的神态;最后通过一场风雨展现恋人浓浓的情意。全诗为读者展现了一幅风光旖旎的美景,难得的是如此美景又值情侣间恋情正浓之时,堪称理想化的完美时光。
前人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宫体诗。用
闻一多先生的说法,宫体诗就是“以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他并进一步说:“严格地讲,宫体诗又当指以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其实,《张静婉采莲曲》即使算作宫体诗,但在本质上还是和陈梁宫体诗有着原则的差异的。
这首《张静婉采莲曲》,温庭筠正是不满意于梁羊侃自己为他的舞伎张静婉作的《采莲曲》,说他“失其故意”,故也用这个名目而另写了这一首。他特地提到:他这样作,是“以俟采诗者”的。自从汉设乐府以来,“采诗”的目的非常明确,《
汉书·艺文志》载:“自孝武立而采歌谣,……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故汉乐府民歌所反映了大致都是人民的疾苦,或揭露战争的残酷,或控诉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其所以如此,均如温庭筠这里的意思,是有望于采风者能反映到封建的统治者那里去,得到他的关怀,有所改进。如果说这首《张静婉采莲曲》也是宫体诗的话,那么就是温庭筠对宫体诗的解构。他是写了她的美,但他更是写出了她的悲惨的命运,更重要的是他偏偏写了一个不是那么信服贵族的女子。这与温庭筠的为人也是分不开的。
此诗正文共二十句,可分为五个绝句。第一绝,一开头就用了一个头部的特写,介绍了张静婉的丽质。美与才,在诗人的笔下往往是共通的。她头上是盘云坠髻的发型,绾以白玉的钗子,红润如玉般的脸庞,而且荡漾着满含春风似的笑意,使人看了也不禁要如坐春风样的周身烊软起来。这首先是对张婉静的肯定。次联写她的家。城西小溪边,门前有一树杨柳。并非深宅大院,而是一个平常的百姓人家。这一绝主要是交待张静婉。
接下来用了两绝来写张静婉如何进入豪门和她在豪门中的生活。第三联写这一天,“麒麟公子朝天客”,自然是很有权势和地位的人,骑着盛装的马,游春时经过她家的门前。他看到了张静婉,并终于把她弄到了手。从后面的“一夜西风送雨来,粉红零落愁红浅”来看,用的是一种暴力的手段。第四联写如何改扮着张静婉:给她裁一身如春碧色的如鲛绡的轻舞衣,让她学会掌上舞。第三绝进一步的写她的腰肢,写她的体香,写她的舞姿,写她的娇态。
第四绝的第七联非常之妙,这是一个过渡段,恰如电影语言的“淡出”:它承上绝末“秋罗拂水碎光动,露重花多香不销”而来,于是“秋罗拂水”,“露重花多”,遂幻化为此联“水满塘”,“莲茎短”了。水中还有成双成对的鸳鸯在嬉戏着。这时读者仿佛可以看到张静婉渔家姑娘的打扮,正在快乐地和他在藕花丛中劳动着:也许是采莲,也许是捕鱼。从舞场一下过渡到了她的过去,似虚实实,倒叙出她悲惨的命运由来,也正是写补出她性格不屈的依据。紧接着“一夜西风送雨来,粉红零落愁红浅”,忽然之间,雨打花残,他们的美满生活破坏了,他俩也生生地被拆散了。正是这惊心动魄的一刻,融入到她此时的舞中,她不能不泫然欲泣,于是最后一绝遂写出了她的心声:
“船头折藕丝暗牵,藕根莲子相留连。郎心似月月未缺,十五十六月团圆。”
这里的“藕”即“配偶”,“丝”即“思念”,“莲子”即“怜子”。这前两句是说:虽然可以用强迫的手段把她和配偶拆散了,但心中暗暗想念的却还是他;藕(偶)的根和莲子(对于他的思念)却是连在一起,永远也分不开的。虽然“郎心似月月未缺,十五十六月团圆。”这里是说:我的“郎”即是怜子之“子”,比起这麒麟公子来说,却有如天上的明月,虽然把我们拆散了,月“缺”了,不能团圆,但到了十五十六的那一天,我们还是会团圆的!这个结尾一反陈梁常态,偏偏写出了她的不愿意,并不是所有的女子都“千春谁与乐,唯有妾随君”、“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的。这分明不是什么艳情,而是表现了对封建的蔑视和对于不平制度的控诉。
作者简介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
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
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
李商隐齐名,时称“
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
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
韦庄并称“
温韦”。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
温飞卿集笺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