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光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
张汝光(1914年2月—2000年3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河南省渑池县张村镇荆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卫生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卫生部医务主任、晋绥边区卫生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卫生部部长、辽西军区卫生部部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3月28日在北京因病逝世,其遗体捐献给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研究所。
人物生平
张汝光,原名张汝秀,1914年2月生于渑池县荆村人。幼年上过私塾,因家贫辍学。1930年到冯玉祥部队当看护兵。翌年6月,随冯部抵江西“剿共”,9月投诚红三军九师,被分配到军医处工作。
1932年1月,张汝光入中央红军军医学校学习,1933年3月留校工作,后调总卫生部工作、福建四都、河田后方医院检查工作,帮助四都医院三所建成温泉皮肤病疗养院。之后,调中央红色医院工作。不久,任卫生学校附属医院二所所长兼主治医生。是年秋,中央红军一部入闽作战,张汝光奉命到福建宁化后方医院二所帮助工作。当时,该所300多名伤病员患斑疹伤寒传染病。在他领导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工作,控制了传染病的蔓延,降低了死亡和致残率,使不少伤病员重返前线。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负责伤病员救治工作。
1934年10月,张汝光任红星医院第三所所长,带领100余人,用担架抬着60余名伤病员随中央红军长征
1935年6月调任红军总司令部卫生所所长。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调任红三十二军卫生部长。参加了山城堡战斗的卫生医疗工作。1937年3月,部队到达镇原,待命援助西路军,这时部队发生流感,他及时请示罗炳辉军长和袁任远政委批给2000多元,采购药品,使病人及时得到医治。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汝光任八路军120师医务处主任,担负繁重的救护任务。不久,随部队赴冀中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协助白求恩大夫制作了被命名为“卢沟桥”的手术医疗用品驮架。使用这种驮架,仅用三四头牲口,就能载完为百名伤员做手术的全套医疗设备。嗣后,任晋绥军区卫生部副部长。
1944年,担负黄河以东晋绥军区首长和直属队的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同时在兴县政府的帮助下,把各地有名的中医请来组成3个中西医联合诊所,并兴办了民众医院,还在蔡家崖建立了初步分科门诊部。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汝光率30多名卫生干部,随同从延安派往东北的千余名干部一起,到达沈阳,被任命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后为东北民主联军)卫生部副部长,西满军区卫生部部长。
1946年秀水河子战斗时,正值数九寒天,气温降至零下二三十度。为了不让伤员受冻挨饿,延误治疗,张汝光立即动员当地两家浴池和3个大车店,作为伤员的临时住地,并动员附近的饭馆为伤员做饭,仅两个多小时就使几百名伤员的食宿、治疗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不久,在完成与辽西军区,嫩江军区卫生部的合并任务后,又动员、组织留用的日本医护人员和地方医护人员为伤病员治疗,开创了西满地区卫生工作的新局面。
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西线卫生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卫生部副部长。参加了辽沈战役的医疗保障工作。为接收大批伤员,张汝光发出“村村设医院,家家做病房,人人当看护”的号召,除急需手术和重伤员留在基地医院外,其余大批伤员很快分送到各村。短短的几天中,前方送下来的万名伤病员都得到了及时妥善的安置和治疗。嗣后,参与了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的卫生医疗的组织领导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汝光任中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任中南军区武汉医院院长,后任中南军区卫生部部长。1952年,率中国卫生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半年多,吸取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为全国全军的卫生事业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53年任广州军区卫生部部长。1956年后,任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部长,主持编写了《军队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学》。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反党集团的诬陷,1971年下放任成都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
1973年恢复工作,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长。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积极拨乱反正,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恢复了几所军医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率领军事医学代表团到苏联、罗马尼亚、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进行考察访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按照张汝光生前遗愿,他的遗体捐献给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研究所。2000年3月2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主要事迹
事关百万大军的“买药行动”
1949年春,经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后,未来得及休整的第四野战军,奉命挥师南下。在人民解放军向全国大进军的形势下,以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国民党军未能阻止我军前进的步伐,然而南方的多发病却侵袭了部队,使百万四野大军在疫病的困扰中停止了脚步。
疫病蔓延,十万火急
事关百万大军的健康,十万火急,刻不容缓。卫生部部长孙仪之、政委胡登高和副部长张汝光立即赶往中南军区,向军区首长报告这一情况。据统计,南方三大多发病(疟疾、痢疾、胃肠炎)的患病率达50%左右,指战员的平均体重由入关时的60公斤以上,锐减到50公斤左右,有的连队由于病员多,连站岗放哨人员都难派。军区首长们听到这里再也坐不住了。当机立断,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一、部队停止作战行动,就地休整一个月,改善伙食,增加营养;二、下决心把野战军历年积存的老家底——5000多两黄金拿出来,作为购买药品的资金;三、责成卫生部派得力的负责人携带黄金,前往刚解放不久的上海买药。买药的任务就这样落在了卫生部同志的肩上。
保证5000两黄金的安全
一个严肃的课题摆在了卫生部的面前:这么多的黄金如何携带,由谁来负责执行这项任务?经慎重考虑和研究,决定由卫生部副部长张汝光负责,抽调医疗、药材、财务和保卫方面的精干人员,组成14人的购药小组,制定了周密的行动计划。为不暴露目标,携带方便,他们将这批黄金用麻袋分装成若干份,打成背包形状,分开负荷。一切准备就绪,整装待发。
一次购药几百箱
7月31日上午,张汝光吃过早饭,按照事先约好的时间,急匆匆地赶往上海市政府大楼。市长秘书热情地接待了他,他先将四野首长写的介绍信交给秘书,转呈陈毅崔义田连夜主持召开了市医药公司所属医药处和门市部负责人的会议,布置任务:门市部没有的药,拿库存的;医药公司没有的,找私营厂商想办法。紧接着,崔局长领着张汝光他们一个仓库一个仓库地巡视察看,检查药品质量,一连跑了10多个仓库,逐一落实药品的数量,确保质量。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他们的采购进展很快。购药小组的同志将购到的药品装好箱,打成包,陆续通过水路和陆路发运汉口。仅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完成了数额巨大的购药任务,于8月中旬返回汉口复命。
几百箱防治疟疾、痢疾、胃肠炎等南方多发病的应急药品,立即发给四野各部队使用,很快控制了疫病的发展。加上部队休整、改善伙食等多方面的配合,指战员们的体力逐渐恢复,不久,开始了新的进军。
人物作品
张汝光主持编写的医学专著有:《医院护理技术管理》(主编)、《军队医院管理》(主编)、《医院工作十二条》、《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工作史略》(解放军出版社,合著)等。
人物评价
张汝光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战争年代他参加过平西、陈庄、四平保卫战、锦州、平津、衡宝等著名战役和山城堡、山西平叛等多次战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1955年后,他先后担任了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部长等工作,抓住为部队基层服务这个根本展开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主持编写的一系列医学专著对加速部队医疗卫生工作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起到重要的指导与推动作用。2000年3月28日,张汝光在北京病逝。按照其生前遗愿,遗体捐献给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研究所,毫无保留地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出了一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6 20:3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