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桃芳
中国人民志愿军著名狙击手
张桃芳(1931年7月4日—2007年10月29日),男,江苏兴化人。中国人民志愿军著名狙击手、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被誉为“志愿军神枪手”、“冷枪英雄”、“上甘岭狙神”。
人物生平
1931年7月4日,张桃芳出生在江苏兴化市陈堡镇的一个农村。
抗日战争时期,在共产党等抗日力量的领导下,人民奋起反抗日寇,张桃芳加入了儿童团,他们的任务就是在村子周边放哨侦察敌人。
1951年3月,张桃芳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成为一名军人,在第24军72师214团3营8连当通讯员。
1952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张桃芳所在部队24军72师第214团一开始驻防在朝鲜的战略要地元山
1953年1月29日,张桃芳开始参加狙击小组,到5月25日为止,除去集训、开会等活动外,实际参战时间只有31天,累计耗弹442发,毙敌214名,创下了志愿军狙击手单人最高战绩。
1953年5月26日,张桃芳被选为代表,归国出席第二届全国青年代表大会。
1954年,张桃芳报名参加飞行员培训,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歼击战斗机飞行员。
1954年8月14日,张桃芳进入徐州预备航校学习飞行。在其后的飞行生涯中,曾驾驶过雅克-18教练机、米格-15和米格-15比斯战斗机。
1959年,张桃芳使用的莫辛-纳甘M1944型步枪,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筹备委员会抗美援朝分会交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1980年,以副团职退休。后享正团职待遇。
1985年,退职后到潍坊市第一军休所休养。
2007年10月29日,张桃芳在潍坊市潍城区第一军休所逝世,享年77岁。
担任职务
1954年,张桃芳调入空军任歼击机飞行员,退役后在潍坊空军某师任政治教导员。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独立九团副参谋长。
人物事迹
刻苦练枪
1952年9月,张桃芳随整编第24军214团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张桃芳没有想到的是入朝后,团里第一次射击考核他的3发子弹竟然全部脱靶。张桃芳被调到炊事班帮厨,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苦练射击,杀敌卫国。
1953年1月11日,上甘岭战役结束后不久,张桃芳所在的志愿军第24军接替第15军来到了阵地的最前沿,他所在连队的任务就是坚守597.9高地7号阵地。踏上英雄黄继光牺牲的阵地,激起张桃芳上阵杀敌的强烈愿望。连队要选射击技术过硬的战士成立射击组,继续开展狙击战斗,配合正在进行的停战谈判。张桃芳通过考核后参加狙击。张桃芳逐步参悟射击要领,战绩领先。他反复钻研,发现他使用的莫辛-纳甘步骑枪枪管短,击发时后坐力大,子弹出膛时如有丝毫偏差,射出200米以外就会偏出很大距离。找到了问题所在,张桃芳日夜苦练反应速度和射击精度,同时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初试身手
初上前线的张桃芳训练很刻苦,日夜琢磨手中步枪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在实战中摸索创造出“三点交兵”游击射击战术。他在阵地上构筑了5个狙击点位,相互以交通壕连接,部分狙击点位后方还挖有专门用于躲避敌方炮击的防炮洞。
上甘岭地区地形复杂,射击需要考虑敌人运动轨迹及当时的风速、地形等多个因素,张桃芳便将敌人难走的道路和敌人经常落脚的地方,统统测好距离,编上号码,作为固定的封锁点。
刻苦训练加上勤于琢磨,张桃芳不到两个星期就适应了狙击角色。22天里,他用247发子弹,打死71名敌人,给敌人以极大震慑。
在双方长期拉锯的阵地防御作战中,美军经常派出炮兵观察员对志愿军阵地进行侦察,引导炮火攻击,给志愿军造成较大杀伤。因此,敌人的炮兵观察员被确定为志愿军冷枪狙击的重点目标。张桃芳使用手中的这支步枪,曾在一天时间内连续狙杀敌3名炮兵观察员,使敌军的炮击效率大为下降。
冷枪冷炮狙击作战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损失惨重,美军一度把上甘岭称为“狙击兵岭”“伤心岭”。张桃芳的事迹随后通过第24军《火线报》在阵地上广为流传。
军长奖枪
张桃芳成为全连头号狙击手。24军军长皮定均听说后,起初不相信这个新兵这么厉害,找了一位作战参谋,带上一对自己都舍不得穿的皮鞋,嘱咐参谋“要亲眼看见他打中三个敌人就把鞋子送他”,后来张桃芳就在这个参谋面前打中了三个美国鬼子。后来,皮定均军长到张桃芳所在连队视察,让参谋将一支莫辛-纳甘M1944型步枪奖励给张桃芳。
自从上甘岭的597.9高地出现志愿军狙击手后,吃尽了苦头的敌军官兵再也不敢在前沿阵地晃悠。他们开始挖工事防备,工事建成后整天躲在里面不敢抬头,连大小便也用罐头装着,抛出工事外。难怪他们后来给上甘岭北山阵地起名为“狙击兵岭”。美军还专门调来了狙击手予以反击。
1953年初,张桃芳刚到阵地准备上狙击台,突然一梭子弹打在身旁,张桃芳忙趴在交通壕里,顺手拿起一顶破钢盔,用步枪撑到壕沟外,但晃了老半天,对方并不上当。张桃芳突然从战壕里蹿起,几个箭步穿过空地,向另一个狙击位冲去,引来对面机枪的一阵扫射,子弹就打在张桃芳的脚跟旁。他身子一斜,顺势像中枪一样摔进掩体里。这个假摔动作骗过了对方,对方停止了射击。
狙击对决
不甘失败的敌人很快调来狙击高手。对于张桃芳而言,真正的较量开始了。一天,张桃芳刚进入阵地,突然,一串子弹与他擦肩而过。狙击手的直觉告诉他,真正的高手出现了。可对面的敌人似乎有意吊人胃口,一连几天不再出现。几天后,张桃芳再次来到射击点位,刚要探头,一颗子弹径直朝他飞来。张桃芳就地一滚,趴在坑道里,佯装中弹。他十分清楚,此时对手一定在观察“战果”。过了一会儿,张桃芳悄悄爬到射击点位的另一侧,顺着子弹来袭的方向,仔细搜索对手位置。眨眼间,又一串子弹飞来。透过一处岩石的缝隙,张桃芳看到一挺带瞄准镜的重机枪藏在岩石后面,枪口正对着自己。张桃芳准备主动出击。他在堑壕里匍匐前进,向另一个射击点位移动。快到达位置时,他纵身一跃,故意暴露自己并快速进到点位上。这时,一串子弹再次打来。张桃芳深知对手的厉害,不仅打得准,而且反应极快。耐心等待了几分钟后,张桃芳抓住敌人停顿的一刹那,突然举枪并扣动扳机,子弹不偏不倚击碎了敌人的头颅。几乎与此同时,对面射来的子弹贴着他的头皮飞了过去,张桃芳终于赢得了这场生死较量。
培训战友
张桃芳在志愿军开展的冷枪冷炮狙击作战中逐渐成长为一名神枪手。像其他出色的射手一样,他开始将战斗中积累的狙击作战经验传授给其他志愿军战士。
费金海是他培养的狙击手之一。很快,费金海也名列志愿军“杀敌百名狙击手”之中,开始培养新狙击手。正是这种高效的帮带,使志愿军的狙击手队伍不断壮大。
所获荣誉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537高地,张桃芳创下击杀214名联合国部队官兵(主要是美军)的击杀纪录。
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张桃芳荣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二级狙击英雄”的荣誉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张桃芳被誉为“志愿军特等神射手”。
1955年,张桃芳在中国空军航校学习并荣立三等功。
个人生活
家庭成员
儿子:张军;
2007年10月29日,张桃芳在山东潍坊病逝,他的儿子张军之前从来没见过父亲的立功证书。张军告诉记者:“父亲后来把打中敌人的弹壳都装在军长送的皮靴里,一共有211个,军长知道他是214团的,就鼓励他再打3个。”张桃芳又回到狙击阵地打中了最后的3名敌人。
故事影片
2020年10月7日,由黎枫文化出品、张艺谋执导、章宇主演的《最冷的枪》立项成功,该片讲述了狙击手张大弓与美军斗争的过程中成功击败对手的故事。据悉,影片主角原型为张桃芳。
2022年2月1日上映的《狙击手》是根据抗美援朝真实狙击群像事迹改编的电影,影片中“神枪手”的原型是泰州籍英雄张桃芳。
电影《狙击手》由张艺谋、张末父女执导,以抗美援朝战争中“冷枪冷炮运动”为背景,以兴化籍抗美援朝英雄张桃芳为原型,讲述了中国志愿军战士在敌我军备力量悬殊的境地下,与美军精英狙击手小队展开殊死较量的故事。在战场上,张桃芳凭借一支老式苏制步骑枪,单兵作战32天,击发442次,毙敌214名,创造了抗美援朝战场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跻身世界“十大狙击手”。
人物评价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张桃芳用一支不带瞄准镜的莫辛-纳甘步骑枪所展现的作战能力让对手胆寒,其战绩亦足以载入史册。(中国军网 评)
张桃芳在战斗中用一支不带任何光学瞄准设备的苏制莫辛纳甘步枪,机智勇敢狙杀敌人,灵活机动与敌周旋,在他的军帽上和袖子上分别有1个和8个弹洞,记录了他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次数。在单兵作战31天时间里,张桃芳以436发子弹毙敌214名,自己却毫发无损、全身而退,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最优秀的狙击英雄。(中国军网 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5 17:3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