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枝先生,
中国画院院士、副院长、一级美术师,
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老子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中西部地区顾问,河北省优秀知识分子和劳动模范、河北省第七、八、九、届人大代表,荣获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
政府特殊津贴”,并被联合国人才组织授予“世界知名人士”荣誉称号、荣获“世界和平勋章”。
画家简介
姓名:张桂枝
任职:现任
中国画院院士、副院长,
中国老子书画院名誉院长,一级美术师,
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
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荣获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
政府特殊津贴”,并被联合国人才组织授予“世界知名人士”,荣获“世界和平勋章”等荣誉称号。
简历:一九七九年拜金鸿钧、漙佐为师,并有幸得到
欧阳中石、
启功等大师的亲授和精心指导,绘画和书法有较深的底蕴。个人擅长动物、花鸟、人物
工笔画,书法以瘦金体见长,多次参加国内各级书画赛并获大奖。
作品:其作品“五福图”、“
松龄鹤寿中国书画
火炬金奖和其它大赛一、二等奖,作品“华夏雄风”、“
一览众山小”、“猫戏图”被收入《中华书画鉴赏辞典》等。
媒体关注
全部收藏
(记者 苏诗钰 报道)2011年9月1日上午,著名
工笔画家张桂枝应邀来到位于北京西城区后毛家湾的
中国老子书画院, 将自己精心创作的10幅工笔画交老子书画院艺委会评审。让张桂枝没有想到的是: 老子书画院一次将这10幅价值120余万元的作品全部收藏。
张桂枝
工笔画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崇尚意境和情趣,追求主观精神的表达和体现。甚至“尽其精微”,通过“度物象而取其真”,“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形似与神似的完美统一。大有“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的塑造能力。他不仅“应物象形”,且更倾向意象的写实性,在能动的观察与写实的基础上,经过艺术的再创作,追求传神写照,从而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有评论家称他笔下无论是人物还是花鸟走曽, 无一不是形象的诗歌,视觉的音乐,心灵的篇章。
著名书画评论家、
中国老子文化公益发展基金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苏清杰教授指岀:一幅优秀
工笔花鸟画的创作,都要经历由外至内,因物动情,进而由内向外、寄情于物的思考酝酿过程。所呈现的是天趣与人的精神,是奇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是在不知不觉中把自然纳入自我,而自己又消融在景物之中,创造的是无我之境。而张桂枝的工笔花画,最大限度地向欣赏者呈现岀大千世界那生生不息的生命。那是画家感情的流露、精神的物化,在山川与花卉禽鸟中,潜流着无穷的意趣与情思。那一笔一墨和色彩的节奏正是画家饱满的情趣和理想的追求,既是大自然生命的律动,也是诗情的荡漾。从张桂枝的工笔花鸟画中,我们随时都能感受到理想欲望和对生命的爱恋之情。“声音颜色,饮啄态度,远而巢居野处,眠沙泳浦,戏广浮深,近而穿屋贺厦,如岁司晨,啼春噪晚者……”这一切的-切,都能在张桂枝的
工笔画上表现得出神入化,把人们带往美好的遐想之中。张桂枝花鸟画的可贵之处, 在于他把自己的审美情趣与自然形象巧妙地融为一体,如同不露人工雕琢之感的“自然之物”,让人似乎感到画面上所呈现的物象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本来面貌。俨然像一个“五行之精,粹于天地之间,阴阳一嘘而敷荣,一吸而揪,则葩华秀茂,见于百卉众木”的“纯”自然的景象,是“自行自色”的“无我之境”。以至使人误以为这工致细腻的花鸟是自然物形的再现与追求。其实这正是张桂枝工笔花鸟画把人的主观精神,与自然界的客观形态悄然结合的绝妙之佳境,是画家内心思维与外部世界之融合,寄情感于自然,是观自然生趣(窥自然之天机,凝自然之意)与画家精神(主观情趣)的结合。正是这种绝妙而有机结合,才创作出笔下生香的绘画境界。这正是张桂枝工笔花鸟画魅力之所在。
正如因为如此,国内外不少收藏大家, 无不看好张桂枝的工笔画。他的作品,也由每平方尺6000元,飙升到18000元以上。
中国老子书画院这次收藏的10幅作品,每幅小则4尺斗方,大则8平尺, 且幅幅都是精品。据保利拍卖行的专家称: 张桂枝这10幅作品, 收藏价虽然只有120万元, 可-旦上拍,起拍价不会少于200万元,最终可望突破300万元。
老子岀关图
2013年7月21日,中国著名工笔画大家张桂枝教授,将自己全新创作的价值100万元的巨幅工笔《老子出关图》无偿捐给中国老子书画院,中国老子书画院院长尤中会欣然为张桂枝《老子出关图》题跋,老子书画院艺委会组织专家经过认真评审后指?:如果说范曾《老子出关图》是写意老子出关的代表,那麼,张桂枝《老子?关图》可以称得上工笔老子出关的的杰作。
以老子出关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并不少见,几乎所有的人物画家,都偿试过此类题材的创作,但也许是范曾老子出关的影响深远,很少有画家能超越范曾的老子出关。
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著名书画评论家蘇清杰找到张桂枝,希望张桂枝用工笔为中国老子书画院创作一幅内容全新的《老子出关图》,张桂枝欣然接受。但他知道:这并非一幅简单的创作。中国老子书画院是 以顶级书画家为主的 高端书画院。加盟老子书画院的画家,都是各省书协、美协副主席以上且确有成就的书画大家。为中国老子书画院创作过老子出关图 的知名画家不下十几位,但都不能让老子书画院满意,时至今日,中国老子书画院宽大的展厅和办公室,却没有一幅与老子相关的美术作品,老子书画院偏偏又邀请张桂枝创作工笔《老子出关图》,
这无疑是希望张桂枝在同类题材中有一个全新的突破。
张桂枝接下这一“ 特殊任务 ”后更是夜不成寐,不得不放弃 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画廊的定单,全心投入到老子出关的创作中。但自己要创作的 老子出关
张桂枝接下这一“ 特殊任务 ”后更是夜不成寐,不得不放弃 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画廊的定单,全心投入到老子出关的创作中。但自己要创作的 老子出关
,如何迥异众多老子出关模式化、政治化的人物造型形象,以古代先贤老子为题材,以传统文人画的笔墨为表现手段,如何打破笼罩中国画多年的意识形态化倾向,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审美转换提供新的契机。这是张桂枝以线赋形,强调骨法用笔和笔墨表现的创作观念和实践,如何打破工笔写实主义对现代中国人物画创作的绝对笼罩,将现代工笔人物画由写实向写意推进的关键。就这样,经过 一个多月的反复推敲,一幅全新的工笔《 老子出关图 》在张桂枝的笔下问世。亦真亦幻地把老子出关的历史和传说,真实地再现六尺生绢上:一白发老翁身著素袍,头戴斗笠,双眉垂鬓,胡须拂膝,悠然坐於牛背,身旁牵牛执蹬的小童,在落日渐晚的凉爽风中,兴致高昂,步履矫健。肩后竹竿上,酒葫芦的红布穗儿一飘一荡。那通灵的青牛有节奏地踏步缓行。似乎是从远处缓缓而来,然后似乎又飘然而去。潇潇长髯,苍苍银发 ,把老子出关的神态勾勒得惟妙惟肖,细细品味一笔一画,皆可见其画风朴拙,盎然古趣,感悟率真、纵逸灵动等多种审美情趣。那超然笔墨下勾勒出的一老一少,给人一种无以言状的宁静,特别配以几株叶已退去象长了眼晴一样的枯树,是显示季节的变化,还是周王朝的衰落?还是对当今社会生生不息的观察?可以说,无论你怎麼品读,都不能不说是神来之笔。作品中的线条犀利挺拔,作品中的用墨用色大胆准确,最大限度表现出哲学家的老子别有一番忧国忧民和韬光养晦的风采。从这件作品中不难看出张桂枝的大家风范。这也恰恰是张桂枝和众多《 老子出关图 》的不同和绝妙之处。面对张桂枝的《老子出关图》,记者不禁想起蘇东坡赞扬画圣吴道子的诗句:“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业内评论家称:张桂枝的《老子出关图》,人物线描功夫纯笃,笔笔生发,所作形神毕见,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线描妙品。正是有了这样的功夫,其工笔《老子出关图》才能“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挥洒之际,不再受形的羁绊而能尽情於水墨施展,笔下墨渖淋漓、烟云迭起,且精细入微,毛发毕现。这幅《老子出关》以用线见长,造型严谨而笔调轻松,似乎漫不经心地勾勒却又能切中肯綮 ,当繁则繁,当减则减。“ 道德五千言,乘牛出函关 ”,老子的仙风道骨、童子的纯真稚气、青牛的慢条斯理,无不透著悠然恬静,引人生出无尽的遐思。“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这正是对张桂枝工笔《老子出关图》的传奇描述。也许 ,你只有读过张桂枝的工笔 《老子出关图》 ,你才会真正领悟老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无为而治”哲学思想的真正函义。
据记者了解:张桂枝的工笔作品,自2000年走进市场后,一直是炙手可热,每平方尺从6000元一路看涨。据嘉德拍卖行专家评估,张桂枝的工笔画每平尺约在8万元,而《老子?关图》更是张桂枝画中的精品,其价值每平尺不会低於10万元,且又极具升值空间。国内颇有远见的藏家无不看好张桂枝的工笔画,那是藏家们心目中的难以动摇的“原始股”。不要说现 在,若干年前就一画难求。如今有巨幅的《老子出关图》问世,藏家纷纷找上门来,有藏家愿出150万人民币收藏张桂枝的工笔《老子出关图》,但还是被张桂枝婉言谢绝。最后他执意把《老子出关图》无偿捐赠给中国老子书画院。
中国老子书画院院长尤中会称:张桂枝的工笔《老子出关图》,是企今国内外看到的老子出关图中最为经典的作品。如果说范增的老子出关是写意老子出关图的代表,那麼,张桂枝的老子出关是工笔老子出关图的典范。老子书画院把张桂枝的《老子出关图》将作为镇院之宝,装裱后挂在老子书画院最醒目的位置。
“北势南韵”
读张桂枝的国画山水,常常有种气象萧疏、烟云清旷、毫锋毕现之感。那种清气婉约的雅美之韵,那种超凡脱俗的审美之趣,特别是那少有的画外有画、声外有声、韵外有韵的艺术之境,都仿佛令人沉浸在袅袅的梵音之中,给人以少有的淡泊,少有的宁静,少有的清新。可以说,他的国画山水无论是近视还是远看,都充满着笔墨的神奇,意韵的灵动,都散发着传统国画山水少有的雅致,少有的精致,少有的别致,少有的美感。那是国画山水中真正意义上的“风、雅、颂”。
有评论家说,张桂枝的国画山水,之所以奇妙无比,之所以美轮美奂,那是张桂枝用北方的线条,南方的墨韵,来描绘他心中的山,他心中的水。正因如此,他笔下的国画山水,既有北国大山的巍峨苍茫、雄浑博大,又有南国山水的空蒙奇幻,清秀飘逸。正所谓“素雅苍茫的水天一色,渔舟唱晚的自娱天趣”,妙就妙在张桂枝的国画山水真正意义上的北势和南韵。
但在张桂枝看来,传统国画致所以有南北派之分,那多半与画家当年生活的半径有关,尽管历代学者都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在交通工具极不发达的过去,一个画家要“行万里路”几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正因画家这种特殊的地域局限,画家笔下的那山那水,若是不分南北,无疑是方向上的迷失。而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社会,“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早已算不上新闻,倘是再去一味格守南派北派,那是中国画的倒退。
表面来看,张桂枝对北派山水情有独钟。他笔下的国画山水,多半是层峦叠嶂、逶迤起伏、层林尽染的境象。然而,张桂枝在对北派山水价值认同与坚持的同时,又使得他对南派国画“水墨为上”的求实态度十分执迷,表现在画面上也就少不了烟岚雾霭,高山密林,趣远幽深。特别是张桂枝的近作,在“北势南韵”的兼融中,更是跃上少有的高度。其间古今互融、标新变幻、探索发展的态势尤为引人瞩目。他的国画山水层次深厚,疏密统一,行笔严谨,更有纵横奇峭之趣。那之中,独特的“张氏画法”,更是对传统笔墨质感和表现力的诠释和解读。这种对笔墨的诠释和解读,通过他个性化的绘画语言,被有效地用于千岩万壑的营造和气象峥嵘的表达。可以说,张桂技以“丘壑立骨”的苍笔,在“干裂秋风”中“饱含雨露”,而以“笔法立骨”的金韵,在水墨氲氤中尽情展现“张氏山水”的独特之处。在他的国画山水中不仅最大限度地彰显岀北派山水以“丘壑立骨”的壮美奇观,也最大限度地彰显岀南派山水以“笔法立骨”的秀色风韵。正如业内评论家作结:张桂枝国画山水“既有北派山水的骨体坚实,又有南派山水的墨法精微,既有北派山水的高歌猛进,又有南派山水的吴侬细语。无论是张桂枝的工笔山水,还是半工半写,都处处流露岀少有的高古,少有的苍劲,少有的灵动,从中不难见出范宽的雄峻,王蒙的繁密,山樵的秀润,米氏的烟云,石涛的清新,龚贤的厚重......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又都若有若无地被张桂枝的大手笔襄括其中。
在笔者宽大的办公室迎面墙壁上,挂有张桂枝丈二长的国画《秋山烟云图》,画面主体簇拥着群峰列岫,山谷中弥漫着袅袅的岚气、蒙蒙的雾霭。山峦在薄薄的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披着一袭轻纱,给人一种似梦似幻的缥缈感。说不岀什么名字的杂树,或红或黄,或直或曲,或俯或仰,丛生于山石的罅隙间。远处山腰间,一条瀑布飞流而下,淙淙流淌,在山脚下汇成一汪深潭。林荫深处,几间红色房舍隐约可见,俨然有人居住。近景中,杂树以率意多变的笔墨勾枝点叶,左右杂树还施以赭色,以调剂、活跃画面气氛,丰富画面色彩。中远景小树刚以米点皴出深浅,皴出远近层次。张桂枝以稚雅苍劲的笔法描绘山石、树木,以水墨、赭石、花青几种深浅不同的色调,以浅绛设色的方法,将山水景致、晴朗的天气、山中的云雾这几种物象加以意象的有机整合,将“秋山明净摇”的季节感表现得恬静优雅、恰到好处,观之令人神往。从构图的气势,用笔的利爽,给人以肃穆、庄重、清神的美感。特别是曲折的溪水,明澈澄鲜,不激不怒,且清且浅,绝无半点萧瑟和悲凉。这种对深秋景色富于的神韵,是一般画家很难察觉和表现得出的。尤为可贵的是,张桂枝没有机械地将地面、树、云、水、山截然分为三叠两段,而以画面左右两边的杂树为近景,将云、水、山、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视觉空间的处理上,将近景的“平远”与远山的“高远”巧妙地相结合。特别在云雾、岚霭的处理上极具功力,轻渲淡染,将山中云霭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以笔墨渲染山腰、树顶,挤出留白的云、水,产生“连氛累霭:炎日韬霞”的艺术效果,使人有“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及“白云深处有人家”的诗意想象。这也印证了宋代著名书画评论家郭若虚的:好的山水画“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张桂枝的这幅《秋山烟云图》恰恰营造的是这种“可游、可居”的境象氛围,令观赏者不禁产生踏秋访隐之念。
也许是应了“画为心声”那句老话,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但表现在每个画家笔下的不仅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更是一种人格和生命的修为。一向为人谦和张桂枝,做事更是岀奇地低调,在他身上既有儒家的平和中庸,亦有道家的含蓄宁静。他笔下的国画山水,正是他人格的折射,他不时借“南韵”的笔墨,“南韵”的典雅,“南韵”的“诺亚方舟”,寻觅他“北势”山水的理想彼岸,并以他“南韵”的蕴藉,“南韵”的含蓄,创出他“北势”的粗狂、“北势”的明快,“北势”的厚重,从而尽情展现北派山水的风骨雄魂等国画山水特征。这就难怪有评论家说张桂枝的国画山水“既得儒家中和之意,又得道家自然之旨,还得佛家禅宗之悟”,从而形成苍莽、郁勃、灵秀、真实,现代感极强的“张氏画风”。那无疑是将安闲与雅逸,温和与萧散的人文境界与绘画艺术融合在一起的艺术,这少有的清静、优雅、从容,也正是张桂枝澄明淡泊生活情调的真实写照。
纵观张桂枝的国画山水,无论是他的《秋山烟云图》、《春意盎然图》,无论是他的《源远流水》、《溪山清居图》,还是《江山如画》、《江山如此多娇》,从中都不难看出,张桂枝对“北势南韵”的兼收并蓄,从而也彰显出他独特的笔墨风格。毕竞是生活在北方的汉子,那之中永远有“北派”山水的风骨雄魂,纵横跌宕,鬼斧神工,但他绝不是一味强调“北势”的雄强壮伟,更强调“南韵”的气韵高华,力求在崇山峻岭的雄健气势塑造中透出“南派”山水温润柔美的流韵。他孜孜以求的“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最终是以笔与墨会、墨与水为体现,妙得墨气丰厚、气韵充溢之效果。正如网友清风飘香所赞:“秋峰萧瑟跃云端,山路幽移百道弯,雾锁万川遮玉柱,云飘千壑挂白帆;悬崖峭壁知风月,苍松红枫啸九天。何惧征途前路远,沧桑历尽志更坚”。
尽管张桂枝是花鸟、人物、山水皆优的国画大家,但细看张桂技的国画山水不难发现,他笔下的山水尽管层峦叠嶂、云涌泉流,从来都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但总让你感到画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境象。那杳无人迹的远山近水,总让你感到郁勃昂扬,宁静致远的人文精神,又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他在宏观把握传统笔墨,全面理解传统国画真谛的基础上,广蓄了自然的英华,饱纳了山川灵气之后,以特有的“张氏笔墨”,淘冶出自己独有的全新绘画语言,着力于气韵与境界的打造,给人以一种清新之美、蓊郁之美、逸宕之美。并不期而然地溶解了西方绘画对他有用的东西,如光与影构成、色与彩变幻等。因此,他的“北势南韵”,不是“雨后空林”“不识人间烟火色”的“雅玩”之作,也不是“雪景寒林”“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荒凉”之象,而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的锦绣景观,是雄伟博大,真率烂漫的瑰丽山河。画中境象虽然不是哪座大山的再现,也不是哪条江河的临摹,却有着太行的雄放、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多姿、峨眉的灵秀、武夷的神韵。那老辣苍翠的云壑山涧,那韶秀幽深的树木鸣泉,那墨色流溢的田园风光,那旖旎典雅的山野景象,无不传递着张桂枝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恋,无不传递着张桂枝对对自然大美的褒扬。
这也正是张桂枝国画山水的成功所在。
(作者苏清杰:资深学者、著名书画评论家、
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名家评价
丹青独品香
适逢著名工笔画家张桂枝老师66岁生日,中国资深专业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要结集出版《张桂枝画集》。祝贺自然是少不了的,但令我想不到的是,张桂枝老师却邀我为之作序。一时,我真的难住了。
倒不是自己有多大“架子”。在媒体和书画圈滚打30多年,虽然别人也常常在我名字前面冠以“著名书画评论家”,但我自知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的所谓“著名”远不及张桂枝老师的“著名”更实在,并不著名且人微言轻的我,生怕“序”之不当坏了书画大家张桂枝在藏家中的美好形象。但好在张桂枝老师靠的是作品说话,我之“序”无论如何都只是狗尾续貂罢了。
我 不知道中国书画家中有多少人 获得过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 ”,有多少人获得过“ 世界和平勋章 ”,有多少人被联合国人才组织授予“世界知名人士”的荣誉称号,又有多少人能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如果 说能获得到这之中任何一项大的 荣誉已实属不易的话,张桂枝能同时获得这么多的殊荣,其影响力也就不难想象。可以说:张桂枝是画家中最好的劳模,在劳模中是最好的画家。要不然,绝不会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但用张桂枝老师的话说:“这都是身外之物,一个画家最终的成就,还是靠作品说话”。
张桂枝自幼酷爱绘画艺术。曾拜金鸿钧、漙佐为师,并有幸得到欧阳中石、启功、孟繁盛、米春茂,刘金才等大师的亲授和精心指导,绘画和书法有着深厚的底蕴。张桂枝擅长动物、花鸟工笔画,书法以瘦金体见长,多次参加国内各级书画大赛并获大奖。现任
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画院院士、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老子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艺术评审委员会专家、教授,国务院中国中西部地区顾问等。他的工笔画细腻生动、富贵传神,享誉国内外。其作品“春韵”、“戏猫图”、“华夏雄风”、“一览众山小”同时收入《中华书画鉴赏辞典》;长卷巨作《百虎图》、《百猫图》等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名家高度赞誉,被联合国人才组织和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受邀到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举办个展或联展。
如果硬要我对张桂枝老师的工笔画有个评价的话,那就是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他崇尚意境和情趣,追求主观精神的表达和体现。甚至“尽其精微”,通过“度物象而取其真”,“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形似与神似的完美统一。大有“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的塑造能力。他不仅“应物象形”,且更倾向意象的写实性,在能动的观察与写实的基础上,经过艺术的再创作,追求传神写照,从而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有评论家称他笔下无论是人物还是花鸟走曽,无一不是形象的诗歌,视觉的音乐,心灵的篇章。每个观赏者无不从他的画中获得怡情、养性、陶冶心灵的美的艺术享受。
张桂枝笔下的花鸟画,画风凝练,造型严谨,挺秀工致,神似逸韵,从而形成清丽、典雅的艺术意境。他笔下的一花一叶,一鸟一枝都达到安闲、平和、宁静的生命状态。其画作融情于景,传达出花鸟画的色、光、意、韵,并表达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生活底蕴。宁静、清新,内容含蓄、淡雅,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写梨花,或初绽,或怒放,或含苞,布局错落有致,似觉暗香浮动。你看,《梨花情》中的梨花,有的藏在绿叶丛中,开放得娇柔羞涩;有的从浓绿的枝叶中伸出纯洁的美,鲜亮而素雅。枝叶轻盈的伸展着,自然、和谐;枝干上两只小鸟在窃窃私语,情意连绵,给人以花前月下的感受,但却全然没有半点俗气。《红叶恋》中则用工笔重彩,累累的红叶,简洁的枝条,粗大的老干在相对纯净的背景下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地呈现出来,两只鸟鹊脉脉传情,相互呼应,姿态对比之下别有情趣。整幅作品构图繁密而不芜杂,色彩饱满而又单纯,寓稳健于秀美之中,使人有目下生辉之感,从而进入空灵、纯静的艺术空间。
(作者/苏清杰:教授、主任记者、书画评论家)
老子出关图赏析
以老子出关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并不少见。历代诸多知名画家,都尝试过此类题材的创作。但也许是因为有“画圣”之称的唐代画家吴道子那貌极苍古,仙风道骨,神态超然,富有仙灵之气《
老子像》;加上宋代马远笔下沉静肃穆,若有所思,神气盎然,意境古雅,牛动人定,寓虚静无为之意的《老子骑牛图》;明代张路老子过关之切,栩栩如生,尽显清朗深邃之风范,又似有图解无为而无不为之意《老子骑牛图》等的广为流传。特别是当代国画大师范曾老子出关图的深远影响,似乎在老子岀关上,再也不可能有新的超越。
但当我看到张桂枝工笔《老子出关图》时,不禁为之一震:画中老子双目微唅,状若凝思,一派祥和,身着素袍,白发飘然,双眉垂鬓,胡须拂膝,悠然侧坐于牛背,既稳如泰山,又似乎全无重量,身形飘渺,又宛若就在眼前。此般风骨,何等清新宕逸。身旁牵牛执蹬的小童,背挎斗笠,肩上带杈的木棍,挂着一对酒葫芦,葫芦上系着的红布条儿来回飘荡,在落日渐晚的微风中,兴致高昂,步履矫健。那通灵的青牛更是毛发毕现,有节奏地踏步缓缓前行。似乎是从远处缓缓而来,然后又飘然而去。潇潇长髯,苍苍银发,把老子出关的神态勾勒得惟妙惟肖,细细品味一笔一画,皆可见其画风朴拙,古趣盎然,感悟率真、纵逸灵动等诸多审美情趣。那超然笔墨下勾勒出的一老一少,其线条明快,古朴隽朗,仿佛跃然纸上,令你领悟到舒然淡雅之气息,同时又给人一种无以言状的宁静之美丽。特别配以几株叶已退败,象长了眼晴一样的枯松,不知画家是为了显示季节的变化,是喑示周王朝的衰落,还是对当今社会生生不息的警示?加上著名书法大家尤中会用楷书题写的七言绝句:“指路观音赐瑞缘,东来紫气韵辉天,大千万象眥归道,一部玄经治坤乾”,其严谨宽博的结字,苍劲有力的用笔,更为张桂枝《老子出关图》平添了祥和的气息。此般老子风骨,是何等清新宕逸、何等遒举俊发,这不仅仅是一幅画作,更多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荣辱不惊的道心。同时也更是对《
老子出关》的一种全新释解。
早在今 年五月,中国老子书画找到张桂枝,希望张桂枝用工笔为中国老子书画院创作一幅能成为镇院之宝的《老子出关图》。张桂枝一时真的难住了。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这并非一次简单的创作。中国老子书画院是以顶级书画家为主的高端书画院。加盟老子书画院的画家,都是各省美术家协副主席以上且确有成就的书画大家。目 前,为中国老子书画院创作过老子出关图的知名画家不下十几位,但都不能让老子书画院满意,如今,中国老子书画院偏偏又邀请张桂枝创作工笔《老子出关图》,
这无疑是希望张桂枝在同类题材中有一个全新的突破。
张桂枝接下这一“特殊任务”后更是夜不成寐,不得不放弃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画廊的定单,全心投入到老子出关的创作中。但自己要创作的老子出关
张桂枝接下这一“特殊任务”后更是夜不成寐,不得不放弃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画廊的定单,全心投入到老子出关的创作中。但自己要创作的老子出关
,如何迥异于众多老子出关模式化、政治化的人物造型?要知道,老子是我国春秋末期最为著名的思想家,是人类辩证思维的鼻祖,是与苏格拉底、柏拉图比肩的全球哲学之父。特别在工业文明极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发现,纯净的大自然已日渐远离我们远去。当工业化的进步以大自然的破坏和毁灭为代价时,人们产生了各种深刻的反思。社会学家试图寻找一种人类与自然共存的文化,他们发现,老子主张的“道法自然”,正是万物和谐的根本所在。特别是今日之中国,见文明的衰落与国力的崛起并不相配,见物质的丰富与精神的萎靡截然相对,有更多忧时忧世的专家学者,重新从老子“无为而治”、“上善若水”、“谦下贵柔”、“和光同尘”、“尊道贵德”等道德理念中找到久违的法宝,这对老子出关的创作,无疑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正如如此,张挂枝觉得:自己笔下的老子,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回归哲人老子的本真。老子既不是云雾飘渺的神仙,也不是道教始祖的太上老君,而是真正意上的哲学家的老子。而哲人的老子,理应象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描写的那样:“爰有上德,生而长年。白发垂相,紫气浮天。含光默默,永劫绵绵。东训尼父,西化金仙。百王取则,累圣攸传。万教之主,先天地焉。函谷关右,传经五千。道非常道,玄之又玄。”老子在处世哲学上提出“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那么像老子这样的人就是能“复归于婴”、“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的圣人。能理解圣人的画家他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境界?这也只有张桂枝更有体会。
找准了目标,也就找到了方向。就这样,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推敲,一幅全新的工笔《老子出关图》在张桂枝的笔下问世。亦真亦幻地把老子出关的历史和传说,真实地再现 在18平尺的生绢上。可以说,张桂枝用神来之笔,最大限度表现出哲学家的老子、政治家的老子别有一番忧国忧民和韬光养晦的风采。从张桂枝《老子出关图》中不难看出张桂枝的大家风范。这也恰恰是张桂枝和众多《老子出关图》的不同和绝妙之处。面对张桂枝的《老子出关图》,笔者不禁想起苏东坡赞扬画圣吴道子的诗句:“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张桂枝《老子出关图》的线条是犀利的,也是挺拔的,作品的用墨用色是大胆的,更是准确的。线描功夫纯笃,笔笔生发,所作形神毕见,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工笔妙品和经典。正是有了这样的功夫,其工笔《老子出关图》才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挥洒之际,不再受形的羁绊而能尽情于水墨施展,笔下墨渖淋漓、烟云迭起,且精细入微,毛发毕现。张桂枝《老子出关图》以用线见长,造型严谨而笔调轻松,似乎漫不经心地勾勒却又能切中肯綮,当繁则繁,当减则减。“道德五千言,乘牛出函关”,老子的仙风道骨、童子的纯真稚气、青牛的慢条斯理,无不透着悠然恬静,引人生出无尽的遐思。“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正是对张桂枝工笔《老子出关图》的传奇描述。也许,你只有读过张桂枝的工笔《老子出关图》,你才会真正领悟老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无为而治”哲学思想的真正函义。更多是一种境界,更多是荣辱不惊的禅心。
可以说,张桂枝的工笔《老子出关图》,是近现代老子出关图中最为经典的作品。如果说范增的老子出关是写意老子出关图的代表,那么,张桂枝的老子出关是工笔老子出关图的经典。因为张桂枝的《老子岀关图》完全迥异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模式化、脸谱化、甚至政治化的人物造型,这种以传统文人画为笔墨的表现手段,率先冲破了笼罩中国工笔画半个多世纪的意识形态化倾向,为中国人物画的审美转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而张桂枝以线赋形,强调骨法用笔和笔墨表现的创作理念和大胆实践,更是打破了传统写实主义对现代中国人物画创作的绝对笼罩,将现代工笔画由实全写实向现代写意(此意为意境之意)推进了大大一步。张桂枝《老子出关图》,更会感慨老子以他“无为而治”的思想,成就一种王道和对理想社会的展望。同时,业内人士也一定会从张桂枝作品中看出他那特有的大家风范和大家风度。
画不尽的老子,画不尽的老子岀关图。透过张桂枝意永神隽,笔趣古朴的《老子岀关图》,无论如何都不难看岀张桂枝对工笔艺术执着的追求。倘若没有“道法自然”的心态,在这个全民浮燥的社会,他不会也不可能像那紧随老子的稚童,怀着对老子虔敬的膜拜,最终有如此经典的《老子岀关图》问世。
至少我这样认为。不知我尊敬的恩公张桂枝老师以为然否。
(
苏清杰:著名学者、著名书画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感悟
——张桂枝工笔花鸟画品读
一
在眼下这个浮躁到极点的社会,总想寻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安静,但却总也难以如愿。直到走进张桂枝的花鸟画世界,我才得以找到真正属于我的一份静谧,一片心灵的净土。
虽然和张桂枝先生神交也有了几个年头,可每每品读张桂枝的工笔花鸟,总有一种淡雅、恬静、空灵之感。品之越多,则感之越深。那之中,既有儒家的中庸,又有佛家的禅宗,更有道家的自然。可以说,张桂枝是用独特的国画语言,最大限度地向视者传达 这种少有的 天人合一的博大思想。那不仅仅是对生活至美 、至真、至纯的感悟,更是一种“ 超越 ”后的深层哲学思考。
张桂枝的工笔花鸟,十分讲究静谧优雅的情调渲染,花鸟之间的和谐相伴,细腻精致的线条运用,画面中处处充满清雅明丽之风,不管你是内行还是外行,都极易从中感受到一种柔美明快的雅静之风,其中细腻的唯美情愫、超凡脱俗的艺术心境,都足以让观者留恋忘返,都足以让观者心灵得到净化。只要你瞄上一眼张桂枝的工笔花鸟,你便会立即感受到他那难以比拟的美伦美奂,你便会立即沉浸到他那独有的静雅之中,你便会立即陶醉他那无与伦比的曼妙世界。
也许真的应了“画为心声”那句老话。张桂枝先生的每幅工笔花鸟画,都凝聚着一个燕赵汉子特有的情怀,画面中那刚劲而不失柔美的线条,浓烈而不失静雅的色彩,表现得都极其到位,都给人极大的心灵慰藉,都堪称国画中的经典。无论是他的《春韵》还是《秋思》,无论是他的《红叶颂》还是《梨花情》,画面无一不构图新颖,寓意深刻,干净利落。笔墨所到之处,都尽显精微严谨而清雅淡逸,都尽显画家特有的情趣和特有的空灵,都尽显一个工笔大家不一样的大家风范。画上的花鸟,不是世俗的花鸟,而是画家心灵的家园。他从虚静中求淡雅,心神专注而又娴熟精到地驾驭着虚实相生的笔墨技巧,巧妙地去构筑笔墨造型与意境的和谐统一,传达着情和景,美与善的和谐主题。
二
纵观张桂枝先生的工笔花鸟,画面无一不显岀独有的唯美,独有的优雅,独有的宁静。你甚至可以从那绽放的花朵感受到美人的娇羞,闻到那美人的幽香,听到画中鸟儿的鸣唱。
宁静而致远。“静”是张桂枝花鸟画艺术的显著特点。其画面所显示的“静”,是一种恬静、宁静、纯静,给你带来的是静心、静默、静思。用张桂枝先生的话说:“画工笔尤要静心,更需要净心。静心是疏峻平淡,而净心则是去除杂念,总想着一平尺卖多少银子的画家,是很难画出好作品的。这不仅仅是作画,更是做人,这也是一个书画大家应有的修养功夫和人生境界。”
张桂枝先生的花鸟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不过于表现张力,不过于表现形式,不过于强调视觉冲击。他知道,好的花鸟画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完美的统一,初看一见钟情,久看灵魂季动。有如太极,是静、慢、淡的完美结合,这也是工笔画创作的关键。这一切的一切,静是关键,最难的是把一颗心静下来,静下来才有可能找到登上中国画顶峰的“步步高”。张桂枝先生做到了。
面对张桂枝先生的花鸟,可静心畅神,可精骛八极,进而进入一种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境界,即“花静鸟更幽”。正如老子所言:“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以为天下正。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张桂枝先生的花鸟正是让人静下来的艺术,它不表现暴躁,也极少表现焦虑,更不表现血腥。它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这种源自老子思想的艺术观,无论如何都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在生态恶化,雾霾严重,社会压力前所未有的当下,看张桂枝先生的花鸟画,不啻是服了一副镇静剂,是吃了一粒慰藉灵魂的救心丸。
当今世界,诱惑不可谓不多,人心也颇多浮躁,像张桂枝先生能笃守恬淡,在自己的绘画天地里凝神定志、虔诚耕耘的人着实太少。张桂枝先生每每做画总是平心静气,从容不迫,这种不为功利所诱惑,“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的创作态度,眼下尤为难得。他的笔墨也因此少了狂躁、少了浮华,展现出来的是深层的祥和与宁静。观其画,感受到的是不可多得的且静且净的禆宗意境,仿佛把自己置身于超凡脱俗的世外桃源。
张桂枝先生的“静”,是一个长期思考与积淀的过程。除了“人之初”,很大程度是对中国画深层的文化积淀和反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思想深入透彻的理解和领悟。随便翻翻中国美术史纲,在古人的画论里,对于“静”的阐释不胜枚举,如古人总结出的未动笔前要“兴高意远”、动笔后要“气定神静”等从画之道,以及“澄怀味象,静观万物”的观察体验。张桂枝先生的工笔花鸟,正是得其“静”而追其“动”,静的是花,动的是鸟,在清静幽闲的氛围里把握到了一种跃动的生机,也呈现出一种典雅凝重的恒静之美。这一点在张桂枝先生的工笔花鸟画中是随处可见的。
张桂枝先生在工笔画创作中,十分讲究静谧优雅的情调渲染,细腻精致的线条笔法,让他的工笔花鸟流淌着清雅明丽之风,观者随时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柔美的艺术风情,其中细腻的情感、脱俗的艺术心境,都让观者心灵得到最大艰度的净化。只要你走进张桂枝的花鸟世界,就不难欣赏到众多精美雅致的工笔花鸟,都不难沉浸到这独有的静美情调之中,都不难感受花鸟世界中独有的美好与情趣,可以说,无论是线条的运用还是纹理的渲染,都极其独到,那清雅静谧的艺术情调,不仅仅是“养眼”,顶重更的是“养心”,心因美动,心因静闲。
三
美在中国画中是外在的东西。仅仅靠外在的“一见钟惰”,难免会有审美疲劳。张桂枝先生的花鸟之美,是由内而外的美、是动静之美、空灵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这集众美与一体的美,是中国画中不可多得大智大美。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大智大美,张挂枝工笔才有了十分鲜见的灵秀之气,剔透之韵,美丽之魂。如张桂枝先生的《双鹊图》:银杏树上的交颈啼鸣的双鹊,仿佛是在呢喃嬉戏,或要展翅飞翔,他在无限生机中以动驭静,以静破动。可以说,一幅小小的四尺斗方,却把中国画中动静之美的传统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桂枝先生的花鸟不仅仅强调美的亨受,在色彩运用上也非常独到非常讲究。画面中红绿的映衬充满了静雅之气,红的不媚俗,绿的又十分的素淡,处处流露着一种宁静与美好。他的施彩厚重和雅淡错落有致,总会给观者留出博大的深度空间,同时还要让观者从中领略到的诗情画意。画面中无论是红绿的映衬还是赤橙的运用,都充满了凊静雅美之气,红的不媚俗,绿的又十分的淡雅。无论是他笔下的《和平颂歌》,还是笔下的《双喜临门》,乃至其它众多作品,其色彩运用都非常精巧,都非常到位,都非常抢眼,画面都力图从花的娇艳可爱,显岀鸟的情趣可人,但又把娇而不媚,艳而不俗的大美尽情地展现出来。如此大胆精湛的色彩运用,不仅给观者带少有的美的视觉和美的享受,同时也体现出一个工笔大家卓尔不凡的技艺。
当然,色彩在中国画中只是一种表现手法。最难得的是,张桂枝先生笔下的花鸟,有一股不多见的清新之气。可以说,这也是一个大家有别于其他画家的根本所在。尤其是”清气”,画中若无此气,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虽然说只有大俗才有大雅,但“大俗”绝不能称之为艺术。看不少画家的作品至所以“没有感觉”,很大程度就是画上缺少“清新之气”。生动的画面可以因高人指点、自己的研习而获得,但这“清新之气”,多半是来自深深的学养和少有的天赋,否则,即便有大师指点,加之画家终生的努力,也很难得到。
在中国画中,表现质感的真实、造型的准确并非难事。张桂枝先生在体悟秉承中国传统绘画美学要义的同时,并不仅仅是唯物写实,其笔下呈现的完全是生命的意象,以造型之美、意境之美传达生命之美:翎羽的逼真质感和微妙起伏,祥和的氛围,静穆的气息……无不传达出对生命的挚爱。张桂枝的花鸟世界是一个大爱的艺术世界。观其画,满纸爱意:笔墨之爰、色调之爱、造型之爱、构图之爰……正如清水芙蓉,爽若天籁,给观者以无尽的大美之爱。
四
虽然不少画家主张“笔墨当随时代”。但在张桂枝先生看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没有传承的创新,那只是一座新的坟墓,无论在当下多么热捧,都不可能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深深的痕迹。
正如张桂枝先生所言:中国画在理论上没有“创新”二字,只有有传承、继承、独到。既能正确地领悟前人的智慧,又能够在“花花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感觉,找准自己的“独到”,这无疑就是新的,这个新不是“创”出来的,也不是“求”出来的,而是下意识的,是“水到渠成”,是自然而然的流淌。张桂枝深知:中国画至所以千年而不踤,很大程度上不在于创新,而在于传承;中国画至所以称其为中国画,很大程度上在于中国画的精,中国画的美,中国画的真,中国画的韵,而一味的“创新”,笔下画岀的是非驴非马的东西,是对中国画的亵渎和玷污。“时代总是短暂的”。“笔墨当随时代”只能是后人回望历史时发现的客观规律,而不是事先的“设计”,一味追求“笔墨当随时代”,难免会会丢了真我,丢了本真。只在传承中坚守,在坚守中的传承,才能创造出中国画全新的艺术符号和艺全新的术风格。
虽然我对张桂枝的工笔到了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步,但每每看张桂枝的作品,仍然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要知道,这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是很少作品才有的。自己虽然在一个全国性的文化机构担任领导,接触过的名家大师也多不胜数,但真正像张桂枝这样“独具特色”大家真的是少之又少。要不然,就不会有媒体称张桂枝为当下“中国花鸟第一人”,也不会有评论家称张桂枝的工笔作品是“继于非闇、陈之佛之后中国工笔画的又一里程碑”。
对这些溢美之词,张桂枝总是一笑了之:“咱自知自己有几斤几两,这个第一还是让别人去当吧!”先生的自谦且不去管他,但我不能不说,从张桂枝的工笔画中确实不难看到一个真正的书画大家特有符号。至少,在中国现代工笔画进程中,张桂枝是一个不可多得也无法潜代的人物。因为张桂枝的作品由内向外都浸淫着一种雅气,一种清气,而这种留得清气满乾坤的唯美画风,既体现岀一个工笔大家平和的心态,又展示岀一个工笔大家“不一样就是不一样”的艺术水准。这样的画家,不会也不可能不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是字如其人也好,是画如其人也罢,一个成功的书画大家,作品中难免会留下特有的符号。回望张桂枝的艺路里程,那之中和国画大师于非闇颇有惊人的相似:虽然自幼酷爱书画艺术,但直到中年才开始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他从临摹清代宫廷画入手,后学宋、元花鸟,并着意研究宋徽宗花鸟技法。他曾拜爱新觉罗后裔画家金鸿钧、漙佐为师,并有幸得到启功、欧阳中石等书法大师的亲授和精心指导,一路走来,张桂枝路子正而传承有序,这对一个书画大家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从而使他的工笔花鸟处处彰显出少有的“皇家的富贵”。看张桂枝的作品,总令人联想到《贵妃醉酒》的雍容华贵,总令人联想到《芙蓉出水》的清新不俗。张桂枝是用隽永的语言,表达对花的爱戴和对花理解。尤其在这个物欲膨胀、人欲横流的时代,花和人,鸟和人都一一被时代异化了,少有人会对杜工部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还有特别的感受。其张桂枝先生对那一花一鸟确有如此的厚爱,如此纯真的表,这不能不令我感动。
对张桂枝先生的工笔花鸟,似乎用任何溢美之词都显得不够份量。但罗里啰嗦写上这么长的文字,又不能不就此打住,那就套用佛教经典中的两句名言作结吧:一花一世界,一鸟(叶)一乾坤(如来)。
(作者 苏清杰:资深学者、著名书画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客坐教授)
深层思考
尽管工笔画近年来一直“涨升不断”,但象张桂枝工笔画涨幅这么快的绝无仅有。五年涨了整整10倍。雅昌有统计表明:张桂枝是国内润格费涨幅最快的画家。
我是五 年前开始收藏张桂枝工笔作品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作品独有的唯美,独有的优雅,独有的宁静令我情有所钟,更为重要的是,以工笔画收藏为主的我,毕竟是靠卖文为生,在手中银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用最少的钱,收最好的画。
好在张桂枝当年的工笔画价格并不算高,每平尺真正拿到手也不过五六千元。这样,一个4尺斗方在2009年2万元左右,我还是承受得起的,加上张桂枝的工笔画着实是物有所值,甚至是物有超值的。
作为一个藏家,尽管早就清楚张桂枝的工笔画有着巨大的升值空间,每年有30%甚至50%左右的升值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令我没有料到的是,张桂枝的工笔作品前两年2万元一平尺死乞白赖还能拿得到,今 年没有6万元一平尺就不行了。五年之内涨了10倍。就连他的小写意山水画, 每平尺也涨到3万元。据知情人讲:张桂枝的工笔画在国外是按每平尺8万以上收藏的。
张桂枝的工笔画升值这样快,令我也令那些投资张桂枝工笔画的藏家都措手不及,甚至忍不住扼腕叹息:如果当时狠下心出手,和张桂枝签个作品买断合同,现 在就不会如此后悔了。
业内人士都比较清楚,从去 年下半年起,收藏市场上弥漫着少有的冷清气氛,书画市场则尤为凄凉。但大师级的工笔作品却是一片繁荣。但究竞是什么原因,让张桂枝的工笔画五年高达10倍的飙升,而且“涨升”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作为一个铁杆“张粉”和张桂枝工笔画藏家,不能不去探寻深层的原因。
传统回归的影响。前些年,传统工笔画收藏群体很小,甚至对传统技法的国粹工笔置若罔闻,但这一年多来,随着文化复兴浪潮的风起云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普遍成为藏家的共识,收藏市场上关注传统工笔画的藏家越来越多,而工笔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民族特色。不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投资价值。工笔画从技法上相对写意画而言,严紧细致,造型准确,以形写神,神形兼备,色彩丰富,既有传统的笔墨基础,又有很强的时代特色。张桂枝的工笔画,不仅最大限度地继承了传统工笔的技法和素养,而且在技法、构图、色彩等方面都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要求,描绘细腻工整,设色艳而不俗,受到藏家的追捧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五年尽管有10倍的涨幅,但与当初润格费太低也不无关系。
盛世工笔的影响。“盛世出工笔,乱世出写意”这是历史的必然。盛世,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时间宽裕了,画家才有可能精耕细作地画好工笔,藏家也才有心思去欣赏工笔画的细腻之美。中国画在历史上没有大写意和小写意之说,只有工笔画,也只有工笔画才可能发展成为与
西洋油画相媲美的写实性和色彩性绘画。随着传统建筑和中式装修的兴起,很多主打“中国风”的古色古香装饰,挂上一幅精美的工笔画,在色彩、风格上通常能够起到完美和协地统一;如果你换成一幅大写意的水墨作品,即便是凡高、毕加索的名画,也依然是格格不入。不论如何,工笔画还是跟青砖大瓦更有匹配度。从某种意义上说,“盛世工笔”,也是时代的需求。
正因如此,近几年来在收藏市场上中国工笔画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不仅一批批古代画家的作品在国内外拍卖会上拍出天价,近现代工笔画作品也颇受藏家关注,价格始终保持在一路上扬的态势。尤其是国外的藏家,更加注重中国画的画工,包括花费时间以及作画功力。随着工笔画收藏的急剧升温,越来越多的藏家开始认识到工笔画尤其是传统工笔画的艺术价值,使得工笔画的价格一路攀升。在这种大背景下,被媒体称为“继于非闇、陈之佛之后中国工笔画的又一里程碑”的张桂枝,其作品五年年之内有10倍的上涨,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官方导向的影响。近几年来,在全国美展和一些国画大赛中,工笔画一反常态,每每占据明显优势,大部分获奖的优秀作品都是工笔画。评委的导向,无疑会加快工笔画上涨的步伐,也许直到这时,中国的藏家真正认识到工笔画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越来越多的人肯为中国工笔画买单,体现了收藏家与投资者对工笔画的热情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但比之写意画,工笔画的价格仍然低得可怜。同样体裁,同样尺幅,创作一张工笔画,没有十天半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是不可能,但相同的时间,一个画家可以画几十张甚至上百张写意画,但二者的价格相差无几。就拿张桂枝而言,每年大大小小也就是二三十张作品,除直接上门求画者之外,拿到北京、上海、深圳三家指定画廊的作品所剩无几,不等挂出来定金就付了,如此完全的买方市场,若是不涨价是绝对不正常的现象。
以上三种影响也许是对整个工笔画市场的影响。但在我看来,张桂枝工笔画之所以飚升速度这么快,很大程度上是藏家收藏理性的回归,也是对张桂枝工笔画更大程度上的认同。
前些年,“名人书画”颇为盛行。某主持人一幅并无多少韵味的画作《韵》竞以118万元成交,某小品演员一幅“龙腾凤舞”的四字书法竟然92万元找到买主,某导演与人合作的胡乱涂鸦更是拍岀1700万的天价。如此有“中国特色”的收藏,不会也不可能长期成为收藏界的主流。
但不管是“名人书画”还是“书画名人”,张桂枝都占尽了先机。我不知道中国书画家中有多少人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有多少人获得过“世界和平勋章”,有多少人被联合国人才组织授予“世界知名人士”的荣誉称号,又有多少人作为有突出贡献专家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如果说能获得到这之中任何一项大的荣誉已实属不易的话,张桂枝能同时获得这么多的殊荣,其自身的价值和地位也可想而知了。可以说:张桂枝是画家中最好的全国劳动模范,在全国劳动模范中是最好的画家。要不然,绝不会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但用张桂枝的话说:“这都是身外之物,一个画家最终的成就,还是靠作品说话”。
张桂枝的作品是以“画风凝练,造型严谨,挺秀工致,神似逸韵”而享誉画坛的,和众多一生只画一种体裁的画家不同的是,张桂枝无论花鸟、人物、山水,样祥皆能,书法又以画坛最为崇尚的瘦金体见长。他的工笔画无论是人物、花鸟还是山水,不仅细腻雅致,而且灵动鲜活却又不乏柔情之美。那之中,既有严谨的宫廷派实力,又具有源自内心的个人创造。这使得他的作品兼具宋人写生传神的院体风格,元代文人水墨花鸟的放逸冷隽,更有清代宫廷画家的唯美典雅,那是当代工美画少有的恬静、高贵和精美。画里画外,充分显示了当代画家少有的天赋才气和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底,给人们呈现岀的是一种视觉效果与画面意境上的双重张力。不管你是内行还是外行,看张桂枝的作品,都极易从中感受到一种柔美明快的雅静之风,其中细腻的唯美情愫、超凡脱俗的艺术心境,都足以让观者留恋忘返,都足以让观者心灵得到净化。只要你瞄上一眼张桂枝的工笔作品,你便会立即感受到他那难以抗拒的美伦美奂,你便会立即陶醉在他那无与伦比的曼妙世界。那之中,既有儒家的中庸,又有佛家的禅宗,更有道家的自然。可以说,张桂枝是用独有的国画语言,最大限度地向视者传达这种少有的天人合一的博大思想。那不仅仅是对生活至美、至真、至纯的感悟,更是一种“超越”后的深层哲学思考。
有港台收藏家称:张桂枝工笔作品,着实代表大陆工笔画的最高水准。虽然5年价格上张了十倍,但就张桂枝的综合实力而言,目 前仍处在价格洼地,依然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收藏家协会也有权威专家断言:“在未来三五年之内,张桂枝的工笔作品一定有更大的飞跃,其工笔作品再上涨十倍八倍都是很正常的事”。
(作者/苏惺:
北京工业大学,书画评论家、书画收藏家)
公益活动
开幕式
2010年4月28日,张桂枝先生受邀参加了由
天水市文化文物出版局主办,
天水市文化馆承办的迎“五一” 张桂枝、
徐怀恩、董元明、牛治军、
李世荣书画联展。此次联展展出了张桂枝先生擅长的
工笔画花鸟、动物系列作品,深受广大书画爱好者喜爱。
领导参观
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
李文卿,市政协主席
宋敬国、市委副书记
张应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韩岱成,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王光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杨继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超,副市长雷鸣,市政协副主席
王钦锡、
王凤保、
安志宏、何道华等参观了画展。
捐赠仪式
张桂枝先生将自己的作品捐赠给
天水市博物馆收藏,感谢当地政府对文化艺术事业的支持。
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