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瑞
明朝中后期官员
张朝瑞(1536年7月11日—1603年3月23日),字子祯,号凤梧,南直隶淮安府海州县(今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桑墟镇友谊河村)人,祖籍南直隶应天府江浦县(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明朝中后期官员。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嘉靖十五年六月二十四日(1536年7月11日),张朝瑞出生于南直隶淮安府海州县(今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他天生聪慧且恭谨,五岁便知字义,十三岁进入州学。
嘉靖四十年(1561年),张朝瑞参加应天府乡试,考中举人第八十八名。
登科入仕
隆庆二年(1568年),张朝瑞考中进士。当时海州州内有倭寇警报,商议筑城防御,张朝瑞即捐出坊金作为倡导。
隆庆三年(1569年),张朝瑞任安丘知县,因政绩显著,受到御史的交口称赞。
隆庆五年(1571年),张朝瑞因父母相继去世而回家守丧。
万历五年(1577年),服丧期满,补任鹿邑知县。张朝瑞到任后,更加奋发有为,对超额的赋税予以减免;对荒芜的土地组织开垦。他召集流民,推行乡约制度,严格管理户籍,主要目的是惠及百姓、遏制奸邪。鹿邑县的疆域一半被卫王侵占,百姓苦于虚增的赋税,张朝瑞亲自踏勘田亩,核实情况,最终收回被侵占的七千余顷土地,张朝瑞的声誉因此在三辅地区广为传颂。
征召入京
后来,张朝瑞因政绩优异,被征召入京,本应补任给事中御史,但当时张居正因张朝瑞著书中对其有所讽刺,于是心怀不满,将他调任南京,担任行人司副这一虚职。不久,他又转任户部员外郎,晋升为郎中。凡是涉及钞关皮闸等肥差,他都坚决推辞,以致典当衣物、借贷度日,以维持日常开销。但遇到关乎国家大计之事时,张朝瑞则不惜心力筹划,因此深受户部尚书宋纁的倚重。
出任浙江
万历十六年(1588年),张朝瑞出任金华府知府。适逢饥荒年景,粮食价格暴涨,张朝瑞拿出府库中的金钱,高价买进粮食再平价卖出,救活了无数饥民。郡中原有先贤祠,年久失修,张朝瑞加以修缮,并扩建为崇正书院,用来祭祀宋朝的何基王柏,元朝的金履祥许谦,以及明朝的章懋这五位先贤。又购置二千余亩田地,聘请师儒,收藏书籍,以资教育。
万历十九年(1591年),张朝瑞以金华知府的身份入京朝见明神宗。吏部尚书陆光祖以识人著称,他挑选了六名政绩卓异的计吏求朝廷表彰,张朝瑞也在其中。
万历二十年(1592年),张朝瑞调任山东济南兵备副使,兼管治河事务。当时有人提议开凿性义岭,张朝瑞经过实地考察,认为此举劳民伤财,且对国家财政损失过大,实为不便。他慷慨陈词,提出“三当谋、八可已、二可患”的见解,因与总河大臣杨一魁意见不合,便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闰十一月被调任金华、衢州二地。而总河大臣杨一魁却滥用公款,耗费无数,工程最终未能完成,朝廷上下对张朝瑞多有赞誉。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二月,湖州发生民变,上下一片哗然,朝廷借调张朝瑞担任浙江左参政前往平息。张朝瑞在湖州期间,罢免贪残官吏,以清静无为为治政方针,同时兴办义仓义冢。他上疏请求禁止采矿,为民众请命,最终使宦官屈服于舆论压力。
调任南京
后来,张朝瑞被召任为应天府丞。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五月,升任南京鸿胪寺卿。适逢黄河西移,漕运受阻,张朝瑞认为分淮导黄之策不可取,上疏极力反对,主张堵塞黄堌口,恢复徐、鄢故道。他认为黄堌口不堵,则徐、吕二地水流不畅,江南四百万艘漕船将无法进京。
奏疏呈上后,主管财政的官员们因意见不合而犹豫不决。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二月,张朝瑞于是称病请辞,两次接到慰留圣旨,恢复原职并代理应天府尹。张朝瑞再次任职后,政风清廉,弊绝风清,民众得以安宁。他念及士人贫困无资,曾多次为他们购置田地,此次又通过查阅旧案,搜出隐匿的五百金,用于购买良田以资助士人,如同在郡县任职时一样。他在贡院前建造避雨舍,铺设砖块整治街道,以免士人们因雨湿而受苦。南京有表忠祠,祭祀逊国诸臣,张朝瑞认为祭祀不够完备,于是查阅史志,将祭祀人数增至六十余人。祭祀仪式完成后,他亲自奉送神像入祠,并编纂《忠节录》一卷,以传颂久远。
卒于官署
万历三十一年二月十一日(1603年3月23日),张朝瑞去世,终年六十八岁。张朝瑞去世时,家中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幸好有南方一些有义气的人赶来资助,才得以入殓安葬。张朝瑞去世后,南京的人们都很怀念他,认为他像胡威一样清廉,像子产一样爱民,都争相传诵他的事迹,但似乎还没有完全了解他的美德。耿定力丁宾祝世禄等人打算整理他的事迹上报朝廷请求赐谥号,但没有成功。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闰六月,明神宗按照惯例给予张朝瑞抚恤典礼,并设立祭坛祭奠。
天启初年,明熹宗下诏追谥“靖恪”。
主要影响
政治
张朝瑞一生历职地方,其在各地的为政功绩如下:
鹿邑:积极作为,减免超额赋税,开垦荒地,推行乡约并严管户籍以惠民生、抑奸邪。面对土地被侵占导致的重税问题,他亲自核查并收回失地七千余顷,声名远播于三辅地区。
金华:储备粮食与生活物资,饥荒时动用府库资金平抑粮价,挽救了数百万饥民。同时,他修复并扩建了先贤祠为书院,设立教育基金,促进了当地教育的发展。
山东:反对不切实际的性义岭开凿计划,以“三当谋、八可已、二可患”论据力陈其弊,与总河大臣意见不合后请辞。杨一魁继任后滥用资金,工程未果。
湖州:整顿吏治,崇尚清静无为,推行义仓、义冢等利民政策。积极为民请命,上疏禁矿,并勇于在众官之前发声,最终成功借助舆论力量迫使宦官让步。
南京:针对黄河西移影响漕运问题,提出堵塞黄堌口恢复故道的主张,因财政官员意见分歧而请辞,后被慰留并代理应天府尹。复职后,清廉执政,关心士人贫困,购置田地资助,并改善贡院环境。同时,完善南京表忠祠祭祀,增加祭祀人数。
经济
张朝瑞认为社仓之制乃古人良法。在民为邦本,食为民天社会里,水旱凶荒不时而至,官仓积谷有限,备荒善策必须参酌社仓事宜,倡议各保甲、乡约创立社仓,诚心劝谕各村士民,使其都知道倡建社仓之利,以期民人情愿出谷,并制定了一些旌奖标准。如此日积月累,则以一村之粮,足以赡养一村之民。青黄不接之时,出放社谷,归谷时加息十二,小饥减半,大饥全部蠲免。大稔年景,令各村权宜添入。同时,他担心推行过程中出现的奸民负骗、官司挪移等弊端,建议府县颁给印文簿于乡约正副,每岁进行稽查。每年于本乡选择一位公直殷实者管理社仓,并免其火夫丁差,以示酬劝。这样即便遇有水旱灾荒,以此之谷加之官谷共同赈恤,则贫者不患艰食,富者免于劝借,盗贼亦可因之匿迹,社会秩序得以安宁。基于此,张朝瑞制定了社仓运行的具体办法:
历史评价
明神宗朱翊钧:惟尔才裕通方,守严一介。花封荐历,粉署延登。剧郡留惠爱之声,名藩著旬宣之绩。志每廑乎民瘼,疏切徙薪;虑更急于河防,谋深拯溺。爰正同文之席,实需向用之阶。中道遽殂,空囊若洗,清白独贻,尔无愧已。特酬劳于祭典,亦风节于将来。(《谕祭张朝瑞文》)
焦竑:公气色恬穆,鲜所见喜怒,乃至违上守巳,奇祸不折,危议不摇,殆庶几社稷臣之风,而廉吏不足以概公矣。平生面目严冷,交游间正色直言,不作寒暄语。扬历三十年,不以竿牍一通于津要,以此自立,亦以此不合于时,然公为悔也。(《中宪大夫南京鸿胪寺卿张公朝瑞墓表》)
叶向高等:礼臣称其清畏人知,晦而明用,历官至京堂,仕宦三十载,卒之日无以为殓,真所谓忘身忘家,尽瘁无二者云。(《明神宗实录》)
万斯同等:朝瑞勤学励行,风格轶群。(《明史稿》
张廷玉等:邹智、刘台、魏良弼、周天佐、杨允绳、沈炼、杨源、黄巩、杨慎、周怡、庄鹔、冯应京皆以直谏,孟秋、张元忭、曹端、贺钦、陈茂烈、马理、陶望龄皆以学行,张铨以忠义,李梦阳以文章,鲁穆、杨继宗、张朝瑞、朱冠、傅新德、张允济皆以清节,杨慎之文宪,庄鹔之文节,则又兼论文学云。(《明史》)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张朝瑞著作主要有《孔门传道录》《禹贡本末》《皇明贡举考》《南国贤书》《宋登科录》《金华荒政志》《崇正书院志》《邹鲁水利记》《常平仓纪》等书,以及疏稿、文集、族谱等。
后世纪念
张朝瑞墓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孔望山南麓,凤凰山旁。其墓原是土冢,于1958年整地中被平,墓前有牌坊和人、马、犼、羊等石雕,并多被毁坏,现仅存石羊和石犼两件。牌坊横额有文不全,碑文:“……夫南京鸿胪寺卿张公……”。
史料索引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1 22:4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