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才(1900年1月9日—1970年4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国少将,湖北省
黄陂县人。192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建国前曾担任黄陂县行动委员会先遣队队长,中共黄陂县回培区区委书记,中共黄陂县塔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区委书记,中共
黄冈县委书记,黄冈独立团团长,
红四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师第三十团政委、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政委,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政委,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军政委,
川陕省军区指挥部指挥长,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委,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政委,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军军长,
川康省军事部副指挥长,红四方面军粮食总局政委、局长、副局长,
八路军政治部民运部干事,山西
阳泉工人游击队战术总教官,八路军政治部锄奸部第三科科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兵工厂政委,吉辽军区吉北军分区司令员,吉林军区吉北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吉林军区副参谋长,
东北军区军工部第七办事处政委,湖北军区副政委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北军区副政委、政治部主任、党委副书记、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干部管理部部长,
中南军区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政委,
武汉军区兼湖北军区副政委等职。他还是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0年1月9日,张广才出生于湖北省
黄陂县塔耳区(今武汉市
黄陂区木兰乡)红光村解家田。张广才出生时,家有房3间,与人合养耕牛一头,有两斗田,租种佃田一石。全家9口人,有父母、兄嫂、姐姐和弟弟,父亲是农民,靠租种地主的土地维持生活。张广才从7岁起,家庭生活越来越困难,年成好时,口粮只能勉强维持吃四五个月,如逢歉收,则生活难以维持,因此,年年借高利贷,负债一年比一年重。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地主上门逼债,父亲躲在外面不敢回来,地主等到深夜才愤愤离去。第二年春天,正值春耕季节,张广才在郊外放牛,地主赶来将他打倒在地,强行把耕牛牵走顶债。眼看春耕,他家的地还不能下种,只得去乞求帮助,等别人将地种完,才将牛借给张广才家,勉强把地种上。由于季节已过,到了秋天比往年更加歉收,粮食交租之后,不能糊口,债主相继上门催讨,只得将口粮变卖,也还不清债,无奈又卖掉仅有的三间房屋。一家9口人,无处栖身,父母便带着一家人出外乞讨。外出讨饭三个月,父亲因饥寒劳累成疾,于腊月二十九返回原籍。正月初七,父亲离开人间,没有钱买棺木,只好用门板将父亲埋葬了。父亲去世后,母亲和嫂嫂春季挖野菜充饥,冬季纺线做鞋,勉强维持生活。张广才就是在这样一个贫苦家庭里生长起来的。他9岁给舅父家放牛,一直干了三年。他不能上学读书,表弟读书,他就在一旁听着,边听边记。张广才12岁时,到罗汉寺砖瓦窑当徒工。由于他是苦出身,学徒时勤学苦练,只有半年就学会了做砖瓦的技术。第二年,他去河南
光山做了一年烧窑工,学会全套烧窑技术。后来,他回湖北原籍,先后在黄安、麻城、金牛、谌家湾、罗汉寺、汉川、油湖、赵家岩、鸽子口等地烧窑十四五年。在漫长的烧窑生活中,他的技术不断提高,成为一名熟练的工匠。长期的工人生活,使他养成了勤劳俭朴依靠集体、敢于斗争的性格。
土地革命时期
1928年7月,张广才参加本村的农民协会,同时参加赤卫队,在中共黄陂县委做交通工作,任黄陂县委会党内通讯员。11月,张广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在鄂豫边党组织的领导下,张广才与
吴光浩、
戴克敏等一道,在
木兰山、柴山堡等地坚持游击战争。同年秋,张广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0月,张广才在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特务队当队员。
1930年6月,张广才任黄陂行动委员会先遣队队长。8月,张广才任黄陂县委会武装交通员。11月,张广才任黄陂县塔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参加了中共黄陂县委举办的政治训练班。张广才还曾任中共黄陂县回培区委书记。在黄陂县任职期间,张广才工作积极,认真学习党的政策,严格执行上级党委的各项指示,深入基层宣传党的政策与主张,团结群众,组织赤卫队和边区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发动群众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为开辟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1年1月,张广才任中共黄陂县塔区区委书记。4月,张广才任中共
黄冈县委书记。6月,张广才任黄冈独立团团长。10月,张广才所部独立团被编入
红四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张广才任第十师第三十团政委。11月,张广才任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政委(至1932年5月)。11月,红四方面军为了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决定以“围点打援”的战法,保卫和巩固根据地。当时敌第六十九师师长赵冠英的1万余人,坐镇黄安县城。12月7日,国民党驻
宋埠的两个加强旅奉蒋介石之命前来增援。张广才料到援兵会来,事先设下埋伏,当敌人进到大小峰山下,张广才喊“打!”顿时敌人死亡一片。张广才率团队抵挡一阵后,佯装败退,撤到第三道预设阵地嶂山地区,把敌援兵打塆。红军接着抓住战机,向守城敌军发起强大的军事打击。“稳住!稳住!”蒋介石一面给赵冠英打气,一面急令驻黄陂、宋埠四个旅,前来解黄安之急。12月18日,红十一师在师长
王树声的指挥下,在桃花镇狙击敌人。张广才所在团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但另一股更强大的敌人蜂拥着向团指挥部逼近、狂叫要抓活的。张广才视死如归,带领警卫员、通讯员,还有炊事兵,打开手榴弹盖,“嘀嘀哒”吹响了冲锋号声。正在危难之际,
徐向前总指挥亲率三路劲旅,打退了援敌,赵冠英彻底绝望了。12月22日深夜,赵冠英从打死的士兵身上抓了把血往脸上一抹,并用一块破布把右半个脸包裹住,趁夜色逃跑。“站住!缴枪不杀!”国民党一队逃兵在高桥镇外一个土坎下被红军发现。冤家路窄,赵冠英暗自叫苦。张广才看见一个俘虏头上包着破布,心里生疑,“会不会是赵瞎子?”他不禁赶上去,冲那个俘虏厉声喊道:“抬起头!”俘虏抬起头后,看起来蓬头垢脸,但脖子却十分白皙。张广才知道有诈,逼问:“你是什么人?”“伙夫。”赵冠英小声答。“不对!”张广才抓住一个俘虏问:“他是什么人?”“我们的赵师长。”抓住俘虏后,送到了总部,张广才为此受到了徐总指挥的表彰。
1932年8月,张广才任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政委(至1933年6月)(师长
王树声),参加了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和
黄安战役、
商潢战役、
苏家埠战役、
潢光战役。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由鄂豫皖根据地作战略转移,打破蒋介石重兵的围追堵截,到达陕南
汉中地区。12月中旬,张广才与王树声率领的七十三师作为先遣队,挥戈入川。西征途中,张广才参加
枣阳新集战斗,继而过
汉水,越秦岭,打通
南江、
通江和
巴中等地的通道。在解放
南江城后,张广才领导部队一面打仗,一面执行工作队任务,帮助地方建党建政,迅速打开局面,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之后,他参加和指挥了该部反对军阀
田颂尧三路围攻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1933年6月,木门会议后,红四方面军由四个师扩编为四个军。红七十三师扩编为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军,
孙玉清任军长(后为王树声)。7月,张广才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军政委(至10月)。8月,
川陕省军区指挥部成立,张广才任指挥长(至1934年1月),政治委员
袁克服。9月,张广才任
中共川陕省委常务委员。
1934年1月,张广才任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委(至6月)(军长
王宏坤)。6月,张广才任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政委(至1935年12月)(军长
王维舟、
罗南辉),配合兄弟部队粉碎
刘湘军队的六路进攻。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后,曾一度将川陕省军区四个独立师及升钟寺独立师组成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军,张广才为军长,但组建不久因各地部队坚持斗争无法集中,随即编散补充各军,撤销番号。5月,张广才参加长征,奉命率部攻打胡宗南部,相继攻占
松藩,掩护红一、四方面军会合。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继续北上。同年冬,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康地区后,张广才任
川康省军事部副指挥长(指挥长王宏坤)。张广才还曾任红四方面军粮食总局政委。
1936年1月至2月,张广才任红四方面军粮食总局局长,3月后任副局长。8月,张广才入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学习。11月,张广才入中国抗日
红军大学第二期第二科(高级班)学习。12月后,张广才转入
抗日军政大学。张广才在红大、抗大学习时非常认真、刻苦,联系思想实际,积极参加反张国焘的路线斗争。在学习时,他聆听朱德总司令员讲党的建设与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他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到执行党纲、党章的重要意义,每个共产党员必须遵守党的纪律。他在学习中积极揭露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批判受张国焘错误路线影响的极端个人英雄主义,坚定地站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上来。
全面抗战时期
1937年8月,张广才在
八路军政治部任民运部民运干事。10月,张广才被派往山西
阳泉任工人游击队战术总教官。11月,阳泉失守,张广才回到总政组织部巡视团工作。12月,张广才任军委总政治部直属队民运干事。
1938年1月,张广才任八路军总政组织部巡视员。2月,张广才任八路军政治部锄奸部第三科科长兼党支部书记。6月,张广才任晋东南区党委干校政治队指导员。8月,张广才任八路军前方总部兵工厂政委(至1940年5月)。张广才虽然由原军职干部改为做一般领导工作,但他不分职务高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考虑物质待遇多少,而是服从组织分配,每接受一项新的工作,便从头学起。他在工作中,坚持埋头苦干,完成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他在兵工厂建设中,克服重重困难,钻研技术,向工人学习,团结工人一起战斗,完成了生产任务,为部队装备作出了贡献。
1940年5月,张广才被选为总政直属队出席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代表。10月,张广才到达延安,因大会延期进入军政学院学习。
1941年10月,张广才因患伤寒病休养半年。
1942年10月,张广才在
延安中央党校参加整风学习。在学习中,他对自己的思想和作风进行了检讨和反省,清理自反对张国焘路线以来的思想,增强了党性原则。
1945年4月至6月,张广才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出席了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广才奉命赴东北工作,同年12月到东北。
1946年2月,吉辽省委、吉辽军区决定成立吉北军分区,张广才任司令员(至4月),辖区与吉北地委辖区相同,驻地
舒兰。6月下旬,国民党军占据了吉北地区
松花江以西的
德惠、
九台两县,地处松花江以东的
榆树、
舒兰两县所属的区中队发生了叛变投敌事件,仅榆树县10个区就有6个区发生7起叛变事件,共有237人投敌叛变,一些为首分子携械投靠国民党军队,有的叛变为匪,杀害干部与群众。张广才坚决执行吉北地委关于镇压叛乱的决定,率军分区地方武装会同县保安团在主力部队的配合下,仅用十几天就将吉北地区的叛乱平息,镇压了叛乱中的首要分子,使动乱的吉北地区很快稳定下来。7月,张广才任吉林军区吉北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曹里怀、
雷震)(至1948年6月)兼后勤部部长。他在吉北地委领导下,坚持地方武装建设,努力发展与扩大地方武装,坚持边缘区的群众武装斗争,围剿土匪,保卫土改,保卫民主政权,保障社会安定,加强了根据地建设。吉北地区建立初期,全区有土匪4000余众,在东部山区结伙成帮,打家劫舍,奸淫烧杀,扰乱社会治安。为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张广才按照吉北地委关于清剿土匪的指示,组织吉北地方武装,在主力部队的配合下进山清剿土匪。经过几次围剿,至1946年底,吉北地区的土匪基本上被剿灭,安定了社会秩序。在后勤工作中,张广才除了在建立后方仓库,保证了部队的供给外,还建立起吉北军分区后方医院,医治伤病员,为部队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贡献。后来,在吉北军分区后方医院基础上,建立起野战医院。
1947年1月至3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驻北满主力部队为策应辽东军区“
四保临江”作战,曾三次渡松花江作战。吉北地区处于对敌作战前沿,吉北军分区所属部队在“东总”统一指挥下,也渡江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张广才负责后勤供给工作,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兵站,组织了两条兵站线,负责接待部队,运送粮草,抢救运送伤员,不仅保证了吉北军分区所属部队的供应,也为主力部队的供给作出了贡献。4月,东北局敌工部组织民主同盟军三支队进入吉北,由
马逸飞率领,在吉北军分区统一指挥下,坚持在前沿执行敌工任务。吉北军分区决定由张广才负责三支队的工作。在张广才的指挥下,民盟三支队不仅在两家子、蔡屯等地与敌军作战,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且还完成了特殊任务,保护我地工人员进入敌占区,防止敌特潜入。8月13日,敌突击队自
乌拉街进犯永北县政府所在地
缸窑镇。当时,张广才率部正在前沿大口钦执行任务,永北县政府派人向张广才报告,请求支援。张广才便率部前往缸窑围剿敌突击队。敌突击队不堪一击,见我军增援,便仓皇撤出,扔下了抢去的物资和我方被俘的人员。敌突击队进入缸窑仅两个小时,就被张广才率部击溃,使永北县直机关未受大的损失,县委、县政府很快又回到缸窑照常工作。
1948年4月,张广才任吉林军区副参谋长(至12月)。8月,张广才兼任
东北军区军工部第七办事处政委。
1949年5月至1955年3月,张广才任湖北军区副政委。
建国之后
1950年3月至1951年10月,张广才任湖北军区政治部主任。
1950年3月至1955年3月,张广才任湖北军区党委副书记。
1950年11月至1955年4月,张广才任湖北军区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951年1月至5月,张广才任湖北军区干部管理部部长兼
中南军区军政大学第二分校(第四野战军军政大学湖北分校)政委。
1955年3月至1956年8月,张广才任
武汉军区兼湖北军区副政委。在湖北期间,张广才在军区和省委直接领导下,剿匪反霸,发动群众减租退押,组织民兵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土地改革,并且在党委领导下不断扩兵,支援前线,扩大野战军队伍。
1955年9月,张广才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文革”中,张广才遭到迫害。
1970年4月8日,张广才因病逝世于恩施,享年71岁。
1978年,张广才获得平反,武汉军区为其举行骨灰安放仪式。张广才逝世后被批准为烈士。2007年清明,张广才葬于
武汉市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
所获荣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墓址